关于中国—苏丹经贸合作的再思考
人民日报社 王 南
2011年是阿拉伯世界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这不仅是因为始于2010、2011年之交的中东地区发生了变局,还因为同在2011年,阿拉伯世界发生了另一个重大变化——曾是幅员最大的阿拉伯国家苏丹在这一年发生了分裂,一个名为南苏丹的国家从苏丹和阿拉伯世界独立出来。
苏丹分裂对苏丹造成的不利影响是显然易见的,其中包括经济方面和苏丹对外经贸合作领域。至少在短期之内,中苏经贸合作不仅因此受到波及,甚至还面临一定的挑战和考验。因此,有必要对中苏经贸合作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新的审视和再度思考。
一、南苏丹分裂后果波及中国利益
苏丹分裂对自身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后果,国土面积减少约1/4,从同为阿拉伯和非洲幅员最大的国家,降为阿拉伯第三大国——排在阿尔及利亚、沙特之后,非洲第三大国——排在阿尔及利亚、刚果(金)之后。苏丹拥有的自然资源也发生了不利变化,涉及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等。以石油为例,南苏丹独立意味着苏丹将失去超过80%的石油资源;而独立后的南苏丹继承了苏丹超过85%的原油产值[1]。苏丹政府的石油收入因之锐减。为了增加外汇收入,苏丹决定通过出口农产品和矿石,以及出售黄金的方式[2],来弥补原油产出减少带来的损失。
苏丹分裂及其负面后果还波及到中国与苏丹的经贸合作。由于石油产业是中苏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而且涉及面比较广泛,因而难免会受到不利影响。对此,有外媒认为,苏丹与南苏丹之间争端,让中国数十亿美元投资陷于危险境地[3]。苏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会因此而吃紧,一些在建的经济建设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以及有关规划等,或许有不少难以按原计划进行,它们或是缩压,或是延后,或是停工,或是有所调整,其中不乏与中资公司相关的项目。2012年2月,中国与苏丹达成协议,同意苏丹推迟5年偿还中国债务。对此,苏丹财政部长马哈茂德表示,“之前我们通过石油收入来支付债务,而现在我们没有那么多石油利润了”[4]。
二、多侧面审视中苏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
在清醒地看到中苏经贸合作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的同时,也要从多个侧面审视中苏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尽可能寻找、挖掘出积极、有利的因素,进而抵消那些消极、不利的因素,努力发现和制造商机,最终将挑战和考验化为机遇,使中苏经贸合作之舟尽快摆脱眼下的急流险滩,继续顺畅前行。
(一)中苏两国长期友好
作为最早与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之一,苏丹始终把中国当作十分亲密和可靠的朋友,特别愿意与中国在各个领域进行合作,其中也包括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中苏两国人民始终相互信赖、真诚合作,两国传统友谊不断加深,在各领域始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中苏之间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始终为双方经贸合作营造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中苏经贸合作基础扎实
从1962年两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5]至今,中苏经贸合作已长达半个世纪,彼此之间逐年积累的互信,持续夯实着双方合作的基础,中苏经贸关系也因此不断增强。
新世纪以来,双边贸易额持续上升,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两国在石油领域的成功合作,不仅为两国经贸合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发展中国家间开发互利友好合作树立了成功的典范。许多中国企业已在苏丹国内和社会建立起了良好合作关系,享有良好的声誉。
在经贸方面,中苏两国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它并没有因为苏丹分裂而发生改变。而今,中苏经贸合作的成果已惠及两国人民,并且深入人心,未来这种合作发展的空间依然非常广阔。
(三)苏丹仍然拥有丰富资源
虽然苏丹发生了分裂,但它仍是阿拉伯和非洲的大国之一,其自然资源秉赋依然非常丰富,发展潜力也不容小觑。除了世人已知的石油、天然气外,苏丹还拥有铁、银、铬、铜、锰、金、铝、铅、铀、锌、钨、石棉、石膏、云母、滑石、钻石和木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6]。可供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开发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如沃土、森林、草原、水源和阳光等,在苏丹也很充足和良好。
(四)苏丹区位优势依旧明显
而今,苏丹仍处于非洲的中心位置,既是阿拉伯国家,也是非洲国家,周边共有7个邻国——从北到南逆时针方向为:埃及、利比亚、乍得、中非共和国、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现在苏丹与刚果(金)同为非洲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苏丹位于红海西岸,与沙特、也门等国隔海相望或邻近。
苏丹一直有“非洲走廊”之誉,在地理方面是连接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非洲、西部非洲,以及地中海、红海、西亚与南欧的纽带和枢纽。苏丹还是个文明往来、共处或融合的场所,从远古以来就是非洲黑人文明、北非埃及文明、中东伊斯兰文明甚至南亚印度文明和欧洲罗马文明交织汇通之地[7]。
所以,中苏经贸合作的影响和作用,并非仅仅是让中苏双方受益,还可惠及苏丹周边和附近地区的第三方,甚至更大、更远的范围。
(五)苏丹还面临着西方压力
美国政府于1993年将苏丹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1996年开始对苏丹实施制裁[8]。自美国对苏丹进行制裁以来,美国全面停止了与苏丹的石油合作,而西方石油公司也因所谓人权问题纷纷从苏丹撤出,这给中国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合作平台[9]。美国还将对苏丹的制裁与苏丹落实北南《全面和平协议》(该协议规定苏丹南部地区于2011年1月9日进行公投)和推进达尔富尔和平进程等联系起来,表示只要苏丹履行承诺就将解除制裁。然而,美国却屡屡失言,即便在南苏丹独立之后仍是如此。2011年11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致信国会,要求延期“对苏紧急状态法案”,继续对苏实施经济制裁[10]。
作为值得苏丹信赖并且与其有着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朋友,中国完全有必要继续加强和扩大与苏丹的经贸合作,帮助苏丹渡过这个艰难和特殊的时期,因为这不仅仅是个经贸合作的问题,还关乎中苏两国传统友好关系,以及世界的公平和正义。
三、中苏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
对于中国和中资公司而言,继续加强和扩大与苏丹的经贸合作,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和拓展双边贸易渠道;另一方面还应在投资领域着眼于以下方面。
(一)石油产业
虽然苏丹分裂后,苏丹的油气产量和资源发生了不利变化,但是,苏丹具有改变这种不利变化的潜力和意愿。2012年2月28日,苏丹外长卡尔提在北京表示,希望中资公司进一步增加在苏丹油气领域的投资,以应对苏方原油份额下降的局面。他说,苏丹能源部已制订新规划,将邀请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各国石油公司参与新油田区块开发[11]。分裂后的苏丹,幅员仍很辽阔,总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12],因此,随着勘探范围的扩大,苏丹发现新的油气资源的可能还是存在的。
(二)矿业开发
众所周知,除了油气资源,苏丹其他矿藏也非常富集。苏丹始终希望充分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资源,以便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例如,2010年,苏丹决定大力推动红海州Aryab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Aryab地区金、铜、锌等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勘探表明该地区矿山每年产金量可达6吨、铜产量约3万吨[13]。
南苏丹独立后,加快开发其他矿产资源及相关产业,似乎是苏丹弥补原油产能下降和油气资源减少的途径之一,这为进一步增强中苏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良机。2012年2月28日,苏丹外长卡尔提在北京表示,苏丹金矿资源得天独厚,在石油资源减少的情况下,矿产将在未来的(中苏)经贸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14]。
(三)农林牧渔
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丰沛水源和充足光热的国家,苏丹可供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开发的自然资源和条件非常优厚。在这方面,中苏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方成熟的生产经验以及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可以为苏方所借鉴、运用。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在这些产业领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农业方面,苏丹政府已意识到了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苏丹永恒的石油”。从2005年起,苏政府加大农业投入,推出一系列的农业复兴计划和鼓励投资政策,积极开展国际农业合作,要将苏丹建成“世界的粮仓”[15]。苏丹分裂之前的统计显示,全国可耕地面积约8400万公顷,实际耕地仅1700万公顷,约占可耕地面积的20%;青、白尼罗河贯穿苏丹全境,苏丹的尼罗河用水配额目前仅使用了不足10%[16]。苏丹农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玉米和小麦。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占农产品出口额的66%,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和阿拉伯胶,大多数供出口。长绒棉产量仅次于埃及,居世界第二;花生产量居阿拉伯国家之首,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印度和阿根廷;芝麻产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中占第一位,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阿拉伯胶种植面积504万公顷,年均产量约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0%~80%[17]。
苏丹分裂之前,拥有森林面积约为640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23.3%;在林业资源中,阿拉伯树胶占重要地位。苏丹水力资源丰富,有200万公顷淡水水域[18]。苏丹有广阔的天然牧场,总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其中固定草场和放牧场约有5714万费丹(近3.6亿亩),占全国总面积的9.5%[19]。当然,苏丹分裂后,这些数字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减少,但即便如此,苏丹在林业、渔业和牧业方面的发展资源仍然非常丰富和优良。
(四)工程承建
中苏经贸合作涵盖面广,其中也包括工程承包、承建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先后为苏丹援建了友谊厅、哈萨黑萨纺织厂、罕图布大桥、恩图曼友谊医院等多个项目。1981年中苏开始了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承建港口、房建、水利、大坝、电力、道路和桥梁等工程项目。2004年以来,将近20个大中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包括吉利电站一期、二期项目,麦罗维输变电项目,麦罗维大坝项目,阿特巴拉—海亚公路项目等,另外还有一大批工程项目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20]。
虽然从短期来看,由于南苏丹独立,苏丹原油产量下降、财政收入减少,一些项目和工程受到了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随着苏丹各类资源的陆续开发和利用,随着苏丹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壮大,随着中苏经贸合作的持续深化和发展,双方在项目和工程承包、承建方面的合作机会也将越来越多。
(五)其他产业(www.daowen.com)
苏丹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和区位优势明显的国度,如果将其进行综合考量,并且从长计议的话,则不难发现中苏经贸合作的领域和内容还有许多。例如,石油产品、矿产品和农林牧渔产品的相关加工,还有绿色能源产业,因为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都可以在苏丹找到适合开发的地方。此外,旅游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产业,也是苏丹非常需要或是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行业。
四、几点建议
为使中苏经贸合作更加适应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新形势,使中苏经贸合作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同时也使中苏经贸关系更加牢固,进而增强中苏两国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在此提出六点建议。
第一,要正确看待中苏经贸合作新形势。
苏丹发生了分裂,这是中苏经贸合作所必须面对的新形势,既要冷静了解这种变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更要看到变化后仍然尚存的有利因素。对于中苏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应看到挑战与机遇并存,所以,要在战略上抱以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努力化解和减缓不利影响,争取和利用有利因素,以便继续提升中苏经贸合作的水平。有关方面应该加强对相关情况的了解、跟踪和研究,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调,做到心中有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使中苏经贸合作尽快适应新形势并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要从具体层面推进中苏经贸合作。
由于原油产能和油气资源的锐减,进一步加快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势必成为苏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这对中苏两国和两国企业来说,意味着更新、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商业机遇。中方有关部门和机构要想方设法与苏方沟通,及时了解苏方的有关需求和意愿,并据此与中方有关部门、地方、产业、行业和企业等进行协商、协调和指导,必要时应从具体层面着眼和着手,如个案项目和个案工程之类,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与苏方进行对接与合作。
第三,要注重发挥中国穆斯林的作用。
苏丹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分裂之后其伊斯兰属性变得更加明显,可以说现在苏丹国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穆斯林。目前,中国的穆斯林总数已达2000多万[21],他们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宁夏等穆斯林聚居的各级自治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穆斯林聚居地和穆斯林民众之中,涌现出许多成功、有实力的企业和企业家。今后,在推进中苏经贸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中国穆斯林聚居地区和穆斯林企业家的独特而有利的作用。由中国穆斯林聚居地区和穆斯林企业家参与中苏经贸合作,不仅更加合适,而且还很必要,如苏丹畜产品的屠宰、加工以及清真食品等。
第四,要努力促使苏丹与南苏丹合作。
虽然目前苏丹与南苏丹之间不但无法进行有效的合作,两国关系还恶化到重启战端的边缘,但是,作为与苏丹和南苏丹皆有良好关系、在这两个国家都有投资项目的国家,中国可以在两边做促和调解工作。尽管这有相当的难度,但中国仍必须坚持努力,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只要能促成苏丹与南苏丹进行合作,哪怕是很小的个案,都是极富价值和意义的。中国的促和调解工作即便不能在短期内产生重大效果,但中国所表达的善良意愿以及秉持的公正立场,必定会使苏丹与南苏丹所理解。可以相信,从长远来看,从苏丹、南苏丹和非洲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和平与合作总有一天会成为苏丹与南苏丹双边关系的必然选择。
第五,要避免苏丹产生失落不满之感。
南苏丹已经独立了,中国与南苏丹之间的各种合作在所难免,其中包括经贸合作。基于苏丹与南苏丹之间关系失和、紧张和对立的现状,中国在与南苏丹发展各类合作关系的同时,要尽量避免苏丹产生失落、不满之感。一方面在必要时向苏丹做一些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就是继续加强与苏丹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中苏经贸合作,以使苏丹早日摆脱由于国家分裂而面临的困境,尽快发展起来。
第六,要警惕和防范西方的干扰破坏。
一直以来,在如何对待中苏两国关系、中苏经贸合作等问题上,西方总是充当着不甚光彩,甚至颇为龌龊的角色,轻则非议诽谤,重则插手搅局。所以,中苏双方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必要的警惕,以防范西方对今后中苏经贸合作的干扰破坏。
【注释】
[1]杨振发:《中国与南苏丹石油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西亚非洲》, 2012年第3期。
[2]《苏丹今年迄今出口7.2吨黄金,价值约4亿美元》,汇通网, http://www.fx678.com/C/20120220/201202201407421417.html。
[3]《北京陷入南北苏丹拔河赛》,《环球时报》, 2012年3月26日,第6版。
[4]《苏丹推迟偿还中国债务》,《环球时报》, 2012年2月20日, 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2-02/2452643.html。
[5]刘鸿武、姜恒昆:《列国志·苏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第317页。
[6]《苏丹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 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fz/1206__45__3/。
[7]刘鸿武、姜恒昆:《列国志·苏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第3页。
[8]易爱军、冉维:《美国维持对苏丹制裁》,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1/02/c__12726732.html。
[9]杨振发:《中国与南苏丹石油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西亚非洲》, 2012年第3期。
[10]吴文斌:《苏丹指责美国延长制裁是言而无信损害苏利益》,人民网, 2011年11月2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61/16115203.html。
[11]庄雪雅、林雪丹:《苏丹将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合作》,人民网, http://www.jfdaily.com/a/2743551.html。
[12]《苏丹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 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fz/1206__45__3/。
[13]《苏丹积极推进红海州矿产资源开发》,中国选矿技术网, http://www.mining120.com/Show/1003/20100310__51466.html。
[14]庄雪雅、林雪丹:《苏丹将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合作》,人民网, http://www.jfdaily.com/a/2743551.html。
[15]《苏丹农业发展及两国农业合作的基本情况》,驻苏丹使馆经商处网站, http://sd.mofcom.gov.cn/aarticle/zxhz/hzjj/200909/20090906507326.html 。
[16]《苏丹农业发展及两国农业合作的基本情况》,驻苏丹使馆经商处网站, http://sd.mofcom.gov.cn/aarticle/zxhz/hzjj/200909/20090906507326.html 。
[17]《苏丹》,中国外交部网站, 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fz/1206__45__3/。
[18]《苏丹共和国》,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1/16/content__12470901.html。
[19]刘鸿武、姜恒昆:《列国志·苏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第250页。
[20]《中苏经贸合作简况》,驻苏丹使馆经商处网站, http://sd.mofcom.gov.cn/aarticle/zxhz/hzjj/200909/20090906504078.html 。
[21]《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的基本状况》,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网站, http://www.chinaislam.net.cn/article/2006-10/20061023100629023.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