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技术降临航空界
变后掠翼技术
超音速轰炸机大都采用后掠翼或三角翼。这些机翼的特点是,展弦比小,尖梢比大,机翼与机身的夹角大,这样的机翼有利于超音速飞行。但是,这样的机翼却不利于低速巡航飞行。这样,在超音速飞机上就出现了高速飞行和低速飞行相互矛盾的问题。
变后掠翼技术就是为解决这一矛盾而探索出的新技术。所谓变后掠翼,就是机翼可变换角度飞行。机翼的角度可以从10多度到70多度之间变换不同的角度。
最早采用变后掠翼技术的轰炸机是美国空军的FB-111,这是由F-111战斗机改型而成的。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成了B-1变后掠翼轰炸机。由于B-1轰炸机造价昂贵,70年代末,美国政府取消了B-1的生产计划。
前苏联在变后掠翼超音速轰炸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前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变后掠翼轰炸机。
1973年,美国侦察卫星发现了这种飞机,西方国家将这种飞机定名为“逆火”。前苏联对“逆火”轰炸机正式公布的代号是图-22M3。图-22M3轰炸机携带的主要武器是AS-6空地导弹。这种导弹的低空射程250千米,高空射程可达800千米。机射弹舱内可挂9000千克的核弹或10吨左右的常规炸弹。该机的头部安装有可收放的空中受油探管。图-22M有3名乘员,领航和系统操作舱在机身底部。
开路先锋“阿帕奇”
1991年1月17日凌晨2时37分,伊拉克上空漆黑一片。美军8架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出现在伊拉克上空,每架直升机的前视红外显示屏上都清晰地显示着要攻击的伊拉克预警雷达阵地的图像。伊拉克的这几个预警雷达阵地,与伊拉克战斗机基地以及巴格达情报中心相连。
“阿帕奇”在雷达阵地以南7.5千米处低空盘旋。突然,飞行员的耳机里传来带队机长德鲁中尉发出的攻击命令,10秒钟之后,“阿帕奇”直升机群的“地狱火”空对地导弹齐射目标。
“地狱火”导弹的爆炸声揭开了1991年发生在伊拉克的海湾战争、美国称之为“沙漠风暴”行动的序幕。
“阿帕奇”直升机
“阿帕奇”准确地摧毁了目标,仅用4分多钟就完成了突击任务。“沙漠风暴”行动最高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称赞说:“‘阿帕奇’摘去了伊拉克防空系统的眼珠。”
“阿帕奇”的攻击为大批飞机突破伊拉克的防空系统提供了安全保障。
“阿帕奇”是美军的武装直升机,阿帕奇是北美印第安人一位强悍的男子的名字,美军用他的名字来命名AH-64武装直升机。“阿帕奇”可以携带16枚“地狱火”式导弹,机上还装有一门30毫米机枪和多枚70毫米火箭弹。
在作战飞机上,武装直升机是后起之秀,它虽然起步很晚,但发展之迅速,确实令人惊异,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先后发展了两代。
武装直升机,实际上就是直升机家族中的“战斗机”。
直升机最早在军事上主要是用于运输、侦察、救护等。这些直升机一般速度小,性能差,在战场活动时,很容易遭到对方防空火力的袭击,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运输直升机上加装机枪和航炮一类的武器。
严格说起来,这样的直升机还算不上真正的武装直升机,因为它火力太弱,只能对付地面的一些零散目标。它既不能打坦克,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火力支援,更谈不上空中格斗。
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急需,美陆军要求对一批小型运输直升机进行改装,在机身两侧加装火箭发射器和航炮,以便尽快生产出一批武装直升机,派往越南参战,同时美军还决定研制专用武装直升机。
美国陆军于1964年提出“先进空中火力支持系统”简称AAFSS计划,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取消。美国陆军并未就此罢休,1972年他们又提出一项新的研制计划,叫做“先进攻击直升机”,简称AAHH计划,并经过对比试飞,选中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YAH-64型直升机。随着第一批专用武装直升机在美国诞生,西欧各国也都先后搞出武装直升机,1972年前苏联前线航空兵就装备了专用的武装直升机。
从此,武装直升机便作为新生力量,加入了作战飞机的行列,与各类战斗机齐头并进,互为补充,担负起特殊的作战使命。
上世纪70、80年代,是武装直升机发展的昌盛时期,各型武装直升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武装直升机的出现,也使战场发生了变化,反坦克、反潜以及对地攻击等作战方式和战术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英国陆军一中校曾说过:“机动部队装备带反坦克武器的直升机,就像最初装备坦克一样,是一种引起重大变革的措施。”这反映了西方国家和军队对发展武装直升机的重视和决心。
美、英、西德等国进行过多次直升机打坦克的演习,装备了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演习的结果证明,采用低突袭击的战术,损失一架武装直升机,可击毁20辆坦克。
基于同样的认识,前苏联在发展作战飞机方面,从不甘落后,前苏联对发展武装直升机的重视程度,较之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1971年起,前苏联开始研制米-24武装直升机,西方国家称之为“雌鹿”。米-24是一种多用途武装直升机,共有A、B、C、D、F5种型号,F型为较新型号。米-24的基本型有以下特点:主旋翼由5片桨叶组成,机身为全金属结构,细而长。机组乘员有3人,即正、副驾驶和射击员;前机身装有防弹钢板,座舱正面有防弹玻璃。机身两侧各有一个短翼,每个短翼有3个武器挂架,可挂多种武器。米-24飞行性能好,载重能力大,飞行速度大,可达370千米/小时。它的火力很强,短翼下可同时挂4枚反坦克导弹和128枚57毫米火箭弹。后舱可乘坐6~8名武装士兵。米-24还可携带红外线制导空对空导弹。
武装直升机在航空史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武装直升机在视界、速度、机动性以及火力和武器射程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之处,现代的几场局部战争已经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蓝天上的油库
1991年1月28日,在海湾战争中,法国空军的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在科威特上空为战斗机进行了成功的空中加油作业。
这一天的清晨7时30分,位于沙特某地的空军基地仍然寒气逼人。法军的4架KC-135空中加油机相继起飞。KC-135空中加油机,每一架都装有85吨航油,机上除了装有躲避雷达的假饰物之外,毫无自卫能力,一旦被敌人的火力击中,那么“蓝天上的油库”就会凌空开花。所以,此时每架加油机都关闭了雷达装置,保持无线电静默状态。这时,加油员向机长报告:“他们来了!”只见3架幻影2000战斗机飞临加油机的后下方。加油员按动电钮,一根前端装有漏斗的软管伸向前来加油的第一架幻影2000战斗机的受油口。加油员再按动一个电钮,油料便流进战斗机的油箱里。透过舷窗,加油员可以清楚地看见战斗机飞行员的头盔。此时的场面真像是一头母羊在给小羊喂奶。“小羊”吃饱了,加油员又按下一个电钮,输油软管收了回来,战斗机一压坡度,脱离空中加油机,向远方飞去。
早在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问世之初,就曾有人设想过进行空中加油。
1923年4月的一天,美国陆军用两架飞机作为一次空中加油试验,在飞行中靠人工用手抓住导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空中对接加油。
1929年,一架美国C-2型飞机经过43次空中加油,创造了150小时40分15秒的连续飞行世界记录。可惜的是,在以后的若干年中,空中加油技术一直被“束之高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喷气式飞机开始迅猛发展,一些国家才从战略角度出发,相继开始研究采用先进的空中加油技术,用来增加飞机的航程。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配置的空中加油机达195架。在9年多的时间里,这些加油机出动19万多架次,为各种战斗机加油410万吨。几十年来,空中加油机像杂技演员表演绝技一样,在空中为飞机加油,而且万无一失,这主要靠严格的操作规程和高超的飞行技术。
空中加油景象
实施空中加油,通常要分4个阶段:首先是会合,为保证加油机和受油机不发生空中相撞,受油机必须从加油机后下方接近,先在加油锥管5米以外,3米以下作加油前的编队飞行。然后,再以比加油机每秒快0.6~2.5米的速度慢慢将加油管插入受油锥管中。紧接着开始加油,这时重要的是保持两机的高度、速度、航向、倾向等相对位置的协调一致,双方都要小心翼翼地操纵各自的飞行。毫无疑问,这是最令人提心吊胆的几分钟。加油完毕之后,受油机开始缓缓减速,退出加油编队。空中的情况千变万化,空中加油有时也会遇到险情。
1967年5月31日午后,万里无云的北部湾上空就出现了一幕让人惊心动魄的加油场面。此时,美国空军4258联队的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正在为两架美空军F-104战斗机加油。突然,KC-135加油机接到了命令,立即为两架即将耗尽油料的舰载加油机补充加油。可是就在两架舰载加油机正在接输油套管时,美国海军另外两架F-8舰载战斗机也闯进了这个领域,请求紧急加油,并迫不及待地抢先接上了舰载加油机的输油套管,“狼吞虎咽”地“吃”起油来。这样,KC-135加油机给舰载加油机输油,同时舰载加油机也在给F-8加油,空中展现了一幕多架飞机串联加油的壮观情景。这一天,这架KC-135加油机奇迹般地连续为8架飞机进行了空中加油,并且开创了空中“多级加油”的先例。
KC-135型喷气式空中加油机,是美国战略空军于1957年6月开始装备的,它是用波音707改装而成,后又几经改进,日趋完善。它可载油118100升,可供加油6万升,加油速度每分钟3400升,它的最佳飞行高度1万米,因此有“同温层油库”的美称。
美国装备的空中加油机还有KC-10A,这种加油机能为空、海军各型飞机实施空中加油,最大载油量为200129升,可供加油113400升,最大输油速度每分钟5680升。它有3个空中加油系统,两侧机翼各一个,尾部一个,并有空中自我加油能力。英国是采用现代空中加油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前苏联空军也装备了加油机,伊尔-86加油机也是世界上少数巨型加油机之一。法国、加拿大、巴西等10多个国家也购买和装备了加油机。发展空中加油技术,已成为许多国家空军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空中加油技术的发展在现代航空史上的作用绝不可低估。有了空中加油机,现代作战飞机飞行时间的长短,已不再取决于机上燃料的数量,而主要取决于机上人员的疲劳程度了。
空中预警机
空中预警飞机从开始研制到现在只有40多年的历史。世界上有自己研制与生产空中预警机的国家屈指可数。美、英和前苏联曾先后生产空中预警机13种型号500多架。这些空中预警机有的以陆地为基地,有的以航空母舰作为基地。主要型号有美国的E-2C、E-3A,英国的“猎迷”,前苏联生产的“苔藓”等。
空中预警机,实际上就是把警戒雷达、情报传递设备、指挥控制系统搬上飞机,因此,它对载机要求并不苛刻,多数是用技术比较成熟,已经投入正常使用的运输机加以改装而成的。只要具备飞得高、续航时间长、载重量大、电力能源充足、座舱宽敞等条件的运输机就可以充作载机。最早研制和装备空中预警机的是美国海军。
1945年底,在海军的要求下,美国决定把当时比较先进的警戒雷达搬上一架小型的运输机,改装成舰载预警机。
后来几经改进,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舰载预警机,定名为E-1B,它的作战探测对像是海面舰只和空中入侵的目标,并可进行反潜作战指挥。
美国海军装备了(E-1B)之后,对舰队防御体系进行了调整,提出和研制了一套“海军战术诸元系统”。这套系统的主机设在航空母舰上,这个系统要求海军预警机必须有“机载战术系统”与之相配合。为此,美国又专门为海军研制了E-2系列舰载预警机。
1961年4月19日,装有电子设备的实用型空中预警机完成首次试飞,定名为E-2A,别名“鹰眼”,1964年1月19日,正式交付海军使用。为了提高对海面杂波的抑制能力,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又研制了一种新型雷达,1971年1月20日开始装在新生产的E-2预警机上。经过多次试飞的改进,1973年11月交付美海军使用,正式定名为E-2C“鹰眼”舰载预警机。这种预警机采用了先进的雷达数据处理技术,将原有的模拟信号处理系统全部数字化,同时还应用了多卜勒滤波技术,进一步改善了杂波对消能力。
1982年6月9日,以色列同叙利亚发生了一场战争。以色列首先派出E-2C“鹰眼”预警机飞临黎巴嫩西海岸外9000米上空,严密监视叙利亚的导弹发射场和空军基地的动态。当叙利亚的飞机一起飞,E-2C就立即将他们的机型、高度、速度、航向等数据,不断地传送给以色列攻击机,使以色列对对方的情况了如指掌。
当天下午2时14分,以色列出动6架歼击机,突然飞临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的防空导弹阵地上空,在短短的6分钟里,就把叙利亚的19个导弹营全部摧毁。在激烈的空战中,以色列飞机竟击落了81架叙利亚飞机。战后,许多军事专家们认为,这次空战取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使用了E-2C“鹰眼”预警机。从世界发展预警机的历史来看,真正后来居上的佼佼者,无疑要属美国的E-3A“望楼”预警机。
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技术最复杂、价格最昂贵的高技术军用飞机。
1963年,美国空军防空司令部正式提出“AWACS”计划,即:机载预警机与控制系统的飞机研制计划。这项计划要求预警机能把淹没在诸如山区等复杂地形中的飞行目标,从一片白茫茫的雷达杂波中检测出来。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美国12家大公司联合论证了“AWACS”的技术要求,选定波音公司的波音707-320B作为载机,选用西屋公司的高脉冲重复频率的脉冲卜勒雷达作预警雷达。
“望楼”预警机
经过几年的努力,1977年3月24日,才正式将第一批6架E-3A生产出来。E-3A预警机的机背上背了一个直径9.1米、厚1.8米的“大圆盘”,非常醒目,这成了E-3A飞机的最大特征。E-3A的机舱可载乘员20人,其中机组4人,系统操纵人员16人。系统操纵人员根据任务不同,可以变动。从驾驶舱往后是通信设备、数据处理及其他设备舱、多功能操纵台、乘员休息室和救生设备舱等。该机的雷达系统可选用多种工作方式,具有下视、超地平线远程搜索、海上目标搜索和干扰源方位测定能力。敌我识别系统在一次扫描中可询问200个以上装有应答器的空中、海上或陆上目标。E-3A等于将一个地面作战指挥中心搬上了天空,构成一个高度机动灵活、高生存力的空中指挥部。
空中预警机是现代航空学与现代电子学相结合的一个新成就。
能隐身的B-2轰炸机
1989年在世界的航空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情就是B-2隐身轰炸机的试飞,一时间,世界各国新闻媒界纷纷报道。
然而,在美国国会讨论B-2轰炸机的拨款时,许多议员提出了种种理由加以反对,争论十分激烈,一位美国著名的军事评论家惊呼:“B-2轰炸机是美国空军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武器之一。”事实上,围绕着B-2隐身轰炸机的种种争论,也是围绕着高技术在军事上应用的种种疑虑的折射,这个折射的焦点就是神秘莫测的隐身技术。
那么,B-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飞机?隐身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1988年11月12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帕姆代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展览仪式,人们在这里第一次目睹了B-2战略轰炸机的原型机。也只是在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为了研制这架飞机,许多科学家整整工作了10年时间。(www.daowen.com)
当机库那两扇钢铁大门,在滑轨上向两侧缓缓滑动的时候,500名应邀来参观的客人(其中包括13名国会成员和60名新闻界人士)的眼睛,不约而同地射向门里。然而,人们最先看到的并不是飞机,而是十几条警犬,还有一些全副武装的警卫人员。“当时的保安措施相当严密,人们只能站在规定的界线之外观看,根本无法接近飞机。”一位记者事后这样写道。当警卫人员和警犬就位之后,这架“灰黑色的幽灵”B-2战略轰炸机被缓缓地拖出机库,就在这时,军乐队奏起了激昂的乐曲《隐身吹奏曲》。
面纱终于揭开了。人们看到了“一只巨大的黑蝙蝠”,B-2飞机的周身都是黑灰色的,它的翼展约为52.42米,机身长约21.03米,高约为5.2米。有些好奇的新闻记者,想绕到后面去看看飞机的尾部,但是警犬那直立的耳朵和闪着凶光的眼睛,使记者们不得不止住了脚步。在这种时候,谁也休想看见飞机的尾部构造,因为尾部有隐蔽的红外特征的关键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减少发动机喷口的热源,以躲避敌方红外探测装置的跟踪,这是隐身的办法之一。
B-2轰炸机隐身的第二个办法是将所有武器都隐藏在机身之内,机身外部没有任何武器挂架,机身内有旋转式发射架。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还可以有效地躲避雷达探测。
B-2轰炸机
B-2轰炸机隐身的第三个办法是在机身上涂以黑灰色涂层,这是一种雷达波吸收物质,雷达波照射之后,不再反射回来。B-2轰炸机的乘员只有2人,但在必要时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位置,因为飞行员使用操纵杆来操纵飞机,而不是使用驾驶盘。B-2轰炸机像一些先进的飞机一样,机上有空中加油受油管。专家们估计,它的航程为6000~7500海里。它的机翼后缘上有长条形控制面,这是用来控制方向和升降的。
我们知道,喷气式飞机在飞行中会产生白色的凝结尾道,这会暴露飞行的航迹。B-2轰炸机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它采用燃料添加剂和飞机尾部导流系统,将冷空气与发动机排出的热气混合在一起,就可以避免凝结尾迹的发生。由于B-2轰炸机采用了以上种种先进技术,美国空军的一些高级将领,把B-2轰炸机看成“能够保持有效的战略作用”的飞机,美国五角大楼把B-2轰炸机看成是战略核力量的一个重要砝码。
1989年7月17日清晨,B-2隐身轰炸机在加利福尼亚帕姆代尔机场第一次试飞,飞行了2个多小时后,平安地降落在跑道上。试飞成功了!至于它在实践中的表现如何,那就要等待以后的事实了。
隐身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针对着能及早发现空中目标的雷达和红外探测器而不断探索提高的新技术。我们已经从B-2隐身轰炸机的技术设计中看到,针对雷达,隐身飞机采取了减小电磁波的反射以至能将电磁波加以吸收的办法,逃避雷达的搜索电磁波,在雷达面前“隐身”,而针对红外探测器,则尽可能采用使飞机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尽可能减小到不易觉察的程度,使飞机在红外探测器的搜索中“隐身”。
其实,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采用了一些减弱雷达探测效果的办法,那时他们派到我国和前苏联的U-2、SR-71等高空侦察机,已经有所使用。只不过这次B-2隐身轰炸机的设计及试飞成功,是集中了先进隐身技术于一机罢了。
先进战术战斗机的竞争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五角大楼就制订了“ATF计划”。ATF是“先进战术战斗机”的英文缩写。对它提出的性能指标是:作战半径为2177千米;起飞滑跑距离610米;设计起飞重量22670千克;最大巡航速度1944千米/小时。这一切都是针对着对付原苏军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带来的威胁而提出的要求。ATF计划发展办公室主任费思空军准将将这一计划简要地归结为五大特点:有隐身性能、高机动性、远距离、大载弹量、无需加力即可超音速巡航飞行。
美国空军计划购买750架;美国海军也打算购500架。这意味着有700亿美元的买卖可做,无疑有极大的诱惑力。立即有七家航空公司投标,它成为除美国竞选总统之外的最激烈的竞争之一。而美国五角大楼则采取了脚踏两只船的办法:以洛克希德公司为首,由波音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参加的研制小组,负责YF-22A原型机;以诺斯罗普公司为首,由麦克唐纳公司参加的研制小组,负责YF-23A原型机。
合同规定,两种飞机各研制两架,每种原型机中,一架装YF-119涡扇发动机;另一架装YF-120涡扇发动机。然后对这四架原型机,对比试飞选出优胜者。优胜者于1996年投产。(飞机型号前加Y及X,表示正在试飞尚未投入使用)。两家为首的公司实力都很雄厚,前者曾为美空军生产了F-117A隐身战斗机,使用效果很好;后者则生产了前面说到的B-2隐身轰炸机,也充满信心。
1990年7月,诺斯罗普公司率先进行了YF-23A型的低速滑行试验,接着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飞。YF-23A采用了B-2轰炸机的特点,外型很大,长约21米,翼展13.3米,高4.3米。其两翼是截尖型三角翼,尾翼是蝶状尾翼布局;机身比翼展还长,座舱很高,为飞行员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两台发动机装在远离座舱的后机身内。它的武器系统采用内装式,从武器舱门的形状及其他迹象,行家们推测它可携带:雷达制导的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响尾蛇”式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20毫米航炮等;可能还装有能伸出舱外又快速退回的先进导弹发射器。
两个月之后,洛克希德公司也开始了YF-22的试飞计划。试飞中飞机进行了360度翻滚,45度压坡飞行和垂直爬升、垂直俯冲,充分展示了它良好的机动性。
YF-23A
究竟选用其中的哪一种型式呢?美军决策人物中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最后决定采取“彩灯图表显示法”方案裁决。这方法是:将ATF计划所要求的性能、数据的指标都在图上标出来,然后对YF-22A和YF-23A一项一项地测试,凡是超过设计要求指标的用蓝色光点表示,达到设计要求指标的用绿色光点表示,低于设计要求的,用红色光点表示;略低于设计要求,但稍加改进就可达到设计要求的,用黄色光点表示。每个光点下面都有详细的技术说明,这些说明是极为保密的。
经过比较,诺斯罗普公司的YF-23A的速度要快些,隐身性能也更强些。达到了蓝点;而洛克希德的YF-23A在速度为M0.8时,灵敏度达到了蓝点,机动性达到了蓝点。
有意思的是,美空军当局并不认为蓝点越多越好,而要求绿点数,他们认为,绿点才显示出整体性能。显示结果:YF-23A的蓝点多,YF-22A的绿点多。黄点和红点,彼此差不多。但是,YF-22A的投标价格比YF-23A低。这表明:YF-23A将一部分费用用在了蓝点(超设计)上,这并不是最佳选择。
1991年4月,美国空军决定购买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新型先进战斗机YF-22A。在这场竞争中,占绿点多而又造价偏低的YF-22胜利了。
眼镜蛇战斗机管用吗
你见过眼镜蛇直立身体、发出尖利的响声那种凶恶的样子吗,假如一架战斗机变成了一条眼镜蛇,那会怎样呢?1989年6月的一天,前苏联的一位飞行员就把他驾驶的苏-27飞机变成了一条“直立身子的眼镜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1989年6月的第38届巴黎航空展览会上,前苏联的两架苏-27战斗机作为新产品首次公开露面,引起了航空界的注意。
苏-27战斗机
这天,天空碧蓝如洗,表演场上人们仰望天空,只见一个小黑点从远处飞来,很快,人们看清了苏-27的身影。这时,机场上的高音喇叭传出了一个声音:“驾驶这架飞机的是前苏联飞行员普加切夫,他将要作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此时,苏-27已飞到了跑道的上空,只见它迅速拉起了机头,15°,30°,50°……机身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就像一条眼镜蛇在迅速地直立起身体。机头还在不断地上拉,80°,90°,110°,120°,人们看见苏-27的尾部在前,而机头在后,形成了大仰角飞行状态,然后又压下机头,向远处飞去。
人们惊呆了!自从飞机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他们还从未见过这样的飞行表演。
高音喇叭又在广播:“刚才飞机以每小时420千米的速度飞来,机头拉起来时,速度减小到每小时120千米左右。”有人计算了一下时间,苏-27从机头拉起到恢复常态,仅仅六七秒钟。苏-27的这种动作,被称做“眼镜蛇机动”。苏-27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新一代超音速全天候重型战斗机,是前苏联空军装备中最好的战斗机。
1977年5月20日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经过修改、定型、批量生产,大约到1985年开始形成作战能力。
前苏联解体以前,在空军部队服役的苏-27战斗机有将近500架。苏-27的外形很漂亮,它有一个微微向下的流线型机头,飞行员的座舱呈水滴形,给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视野。中机身两侧是一对悬臂式的中单翼,平面形状为梯形,略有下反,前缘后掠角超过40°,后机身内并列装着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进气道位于翼根下部。两台发动机的尾喷口之间有一个大尾锥,这是减速伞舱。苏-27采用了双立尾,它的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坚固异常,可在粗糙跑道上着陆。
苏-27的武器系统很强,它装有1门30毫米机关炮和10个外挂架,这些外挂架可以挂带多种型号的空对空导弹、火箭、炸弹等,机关炮的备弹量为150发,所以这些武器都可在大仰角状态下发射。
苏-27的火控系统十分先进,该系统由脉冲多普勒雷达、红外搜索跟踪仪、平视显示仪、激光测距机和头盔瞄准具组成。这些装置彼此独立,但又可以相互支援。
与美国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F-15相比,苏-27在近距格斗上占有明显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它的更好的气动布局,更大的推动比,以及配备了测距仪和电传操纵。
苏-27的另一优势是内部油量大,不必携带外挂油箱,这样就减小了雷达反射特征。
苏-27从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在战时它能在被破坏的跑道上起飞(主要是逃离),所以,它的起降性能很突出。
普加切夫和苏-27在一夜之间同时成为世界航空界的“明星”。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有人称赞,有人提出了疑问:“眼镜蛇机动”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有的专家说:“在近距离格斗实战中处于被动情况下的战斗机,用‘眼镜蛇机动’突然减速,将会给追踪的敌方攻击机造成困难,从而可以摆脱被攻击的处境。如果苏-27遭到导弹的攻击和追踪,‘眼镜蛇机动’同样可以使它摆脱。”
也有的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空战中除非遇到极特殊的情况,飞行员一般不会轻易地把飞机的速度突然减小,因为速度太小很容易挨打,所以,“眼镜蛇机动”是无用的。另外,“眼镜蛇机动”要消耗大量能量,这种能量的消耗是常规动作的十几倍,一般情况下不能长时间维持,也不能连续做。因此,花费很大的代价使飞机获得这种能力是否值得,需要认真考虑。
苏霍伊设计局在收集大量意见的基础上,正在对苏-27进行改进。改进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有几种改进型已交付使用。苏-27UB就是其中一种改进型,这是一种双座战斗机,它不仅可以训练飞行员,还可以保留全部作战能力,执行截击和巡逻任务。
海湾空战小“麻雀”逞能
空对空导弹的发展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空对空导弹的发展,从一个侧面给世界航空史添写了新的一页。下面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海湾战争的头几天。
1991年1月17日,美国空军4架F-15“鹰”式战斗机,飞临巴格达郊区上空。
伊拉克空军的飞机,也在黑暗中升上了夜空。第一场空战在巴格达郊外上空展开了。
伊拉克飞行员驾驶的是法国生产的“幻影”F-1型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可挂载反雷达导弹、空对空导弹,还可携挂4个火箭发射架,每个发射架可装18枚空对地导弹,可载8颗450千克炸弹或6个600升凝固汽油弹。它的最大速度2.2M,外挂总重可达7.2吨,火力可谓强劲。但F-15的速度要比“幻影”快,F-15速度达2.5M。可见这场空战是“两虎相遇”,“旗鼓相当”,谁也不占太大优势。
可是,在空战中,“幻影”F-1突然一声爆炸,化为一团烈火,它被美国F-15发射的“麻雀”空对空导弹击落。击落这架“幻影”F-1的是美国飞行员泰德。他回忆说:“我是带队长机,当时我正在东北方向,我的第3号机刚刚转向南方,我发现有一架来历不明的飞机在追我的同伴。当然,我是从飞机上的雷达荧光屏上看到的。”泰德利用这些设备立即将目标锁定,按下了“麻雀”导弹的发射按钮。“我从未看见过‘麻雀’夜间击中目标的样子,”泰德事后回忆说,“那个巨大的火球像至今还在我的眼前闪亮……”
“麻雀”导弹是一种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它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十分简单:雷达向目标发射雷达波,导弹追踪着目标反射回来的雷达波而击中目标。“麻雀”空对空导弹的体积不大,只有3.6米长,直径约0.2米,翼展1米。“麻雀”虽小,但速度极快,达4M。
飞机弹射器
1917年7月,英国海军建立了航空母舰,1922年,美国将一艘运输舰改装成航空母舰。
雏形的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面积很小,飞机无法直接在甲板上降落,只能降落在海面上,再由母舰上的起重机吊回甲板上。
现代喷气式舰载机的起飞滑跑距离,要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才能达到起飞离舰速度,而现代航空母舰的起飞甲板也只有70~80米。因此,在航空母舰上起飞,需要有一种专门的辅助动力装置,给舰载机提供达到起飞速度的动能,这种设备叫做“飞机弹射器”,它能使舰载机在60米的距离内,用几秒种的时间弹射起飞。
弹射器一般有液压弹射器、蒸汽弹射器和内燃弹射器三种。现代的航空母舰,一般都采用新式的蒸汽弹射器,这种弹射器每分钟可以弹射两架25吨重的舰载飞机。核动力航空母舰使用的是内燃弹射器。内燃弹射器在几秒种之内,即可将舰载机从静止状态弹射起飞。形象一点说,弹射器就像一把巨大而又强有力的弓,而舰载机却像一支箭,动力源就像一只拉弓的手臂。只要将箭架在弓上,手臂拉紧弓弦,当弦的前冲力达到最大时,手一松,离开弦的箭在弦的前冲力推动下,飞向天空。舰载飞机的弹射起飞过程与箭的发射大体相同,只是弹射器要比弓大得多,舰载机要比箭重得多。舰载飞机怎样着舰呢?这里套用一句老话:起飞容易,着舰难。飞机着舰后仍旧保持着每小时100~200千米的滑跑速度。这就要在航空母舰上设置一种使舰载飞机减速的拦阻装置——拦阻索。它可以使舰载飞机在降落后70~90米的距离内停止滑跑。
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距斜角甲板尾端60米处开始,向前每隔14米横设一条粗钢索,这样一连设4~6根钢索。舰载机在降落前,先在空中放下起落架,同时,把舰载机特有的尾部着舰钩放下。飞行甲板上的拦阻索也同时升起,当飞机着舰后向前滑跑时,飞机的尾钩就可钩上甲板的任意一根拦阻索,这样,飞机就可以在短距离内停住。
假若有一架舰载机着舰时,它的尾钩放不下来,或者尾钩损坏了,怎么办?这就需要在甲板上架设拦机网。拦机网是由多股高强度尼龙带组成,它可以按不同规格承受不同重量的降落飞机,使飞机连带拦机网一起冲出几十米后停下。采用拦机网后,舰载机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拦机网仅仅是一种营救飞行员的应急手段。
F-117A大显身手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最先飞往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进行轰炸的是美国空军的F-117A战斗轰炸机。据统计,美国空军的F-117A隐身战斗机,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摧毁了大约95%的在巴格达的目标。
伊拉克的空军司令部座落在巴格达市区,这是一幢多层的大楼,只见一枚激光制导导弹当顶落下,弹着点几乎正中楼顶中心。这枚激光制导导弹正是从一架F-117A飞机上发射的。更让人惊奇的是,位于巴格达附近的伊拉克防空军的钢筋混凝土司令部大楼,也是被一架F-117A发射的一枚导弹直接命中楼房顶部的三个通风孔中的一个,大楼被摧毁了。这枚导弹由通风口处进入,炸得这座建筑物的窗门四处横飞。从现场拍摄的录像上看,这个通风口只有一米见方,可见它命中精度极为精确。
F-117A作为攻击巴格达的“第一突击队”最先飞临巴格达上空,实施攻击。
美军规定,只有F-117A的飞行员们,才有资格去攻击巴格达市区的目标。这是因为,F-117A携带的激光制导炸弹,命中精度高,不易误炸平民房屋;F-117A具有隐身性能,不易被伊拉克的防空火力所击中。
F-117A战斗轰炸机有一副蝙蝠式的机翼,它可以躲避敌方雷达,从60米的低空突入敌防空区,实施超低空精确轰炸,它的最大时速为900千米,机载武器有激光制导炸弹,空地导弹和空对空导弹。
F-117A飞机是第一种投入实战的隐身飞机。初出茅庐,它就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它将在航空史上留下令人难忘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