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陵川县礼义镇方圆百里,有一位农民特别出名,他有着传奇的创业经历:做过家具,加工过塑料制品,造过电线,炼过生铁,最后成为陵川冶铸行业的“巨无霸”。他虽然籍贯是高平,但他的事业却在陵川。他就是陵川鑫源冶炼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和平。从改革开放以来,他创业至今已30年了,人们形象地把他的经历比喻为中国农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务业走向创业的缩影。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长期受到计划经济观念的禁锢,许多农民还在等待观望之中。头脑灵活的郭和平敏锐地感觉到,国家的农业管理体制在变,耕种土地再也不是农民的唯一出路了,他们也能办工厂、经商赚钱了。于是,他决定马上动手,紧紧抓住这一改变他整个人生的时机,创办实业。但办实业需要项目、资金、技术、市场等,而这些他都没有。但困难难不倒他,过去他曾学了一手木匠活,他决定在家里办个家具厂,为村上的人做桌椅、木箱、橱柜、衣柜等,他的小工厂很快开张了,由于他为人宽厚,手艺精巧,样式美观,价格合理,他做的家具还很受欢迎,开始是村上的人找他做,到后来方圆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做活,结果一年下来,居然也能挣个一两万元钱,这点钱在今天虽然算不上啥,但在当时却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
家具厂干了五六年,郭和平的胃口越来越大,他觉得做家具虽然收入稳定,没有风险,但利润不大,于是他决定改行。到河南巩义出差,他发现当地有的家庭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重新注塑料鞋底,也很赚钱,于是他决定投资几千元,买台注塑机,办个家庭塑料厂,注出的塑料鞋底全都销往高平、陵川的鞋厂。塑料厂干了3年,哪年也能收入七八万元。此后,郭和平又办起电线厂,生产的电线销往陵川、高平、长治等地的五交化门市部,到1992年底,他已经挣到30万元钱,完成了创业的原始积累。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出现经济建设过热现象,各地建设纷纷上马,与之相连的钢铁价格也节节攀升,这一现象极大地刺激了晋城市炼铁业的发展,出现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景象。郭和平的眼睛也瞄上了炼铁业,1993年初,他在郭庄村投资100万元,建起了一座占地10余亩的炼铁厂。到1995年,他不仅掌握了炼铁技术,而且又赚了一大笔钱,搞一个铁厂已经不够他干了。恰好这时邻近的苏庄村也建了一座铁厂,但因经营不善,铁厂关了门。郭和平马上将其承包下来,由于郭和平懂技术,会管理,善用人,不仅苏庄铁厂起死回生,焕发了生机,而且两座铁厂都搞得红红火火,每年产铁7000多吨,为两村安排劳动力100多人,为国家上缴税金30多万元,为苏庄村上交承包金30多万元。
整个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矿产品燃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全国生铁市场也是起伏跌宕很大。许多经营不善、管理不力的铁厂纷纷倒闭,但由于有较强的市场预测能力,科学的管理,过硬的技术,郭和平却总能处变不惊,紧紧把握商机,平稳发展,越做越强。
1997年,已经倒闭3年的礼义铁厂厂区长满了荒草,工房塌陷,机器设备生锈,门窗破烂,镇政府虽多次找人承包经营,但无人问津。有人找到郭和平,请他试试,有些好心人私下里也劝他,“那是个烂摊子,你何必去没事找事”,但郭和平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不相信天下还有他经营不好的铁厂,于是他多次到厂区查看设备状况,找老工人座谈,了解倒闭原因,找到了病根,他对症下药,改造原有设备,清理厂区,招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加强管理,当年就恢复了生产。此后,该厂每年上缴国家税金30多万元,上交镇政府管理费20多万元。
回首创业历程,郭和平深切感受到,他的企业之所以能从成功走向成功,立于不败之地,无一不是他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走向的结果。
2002年,为了整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减轻能源消耗压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果断地调整产业政策,决定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关小、改中、建大”政策。晋城市委、市政府为了调整冶炼企业,决定鼓励每个县建一座179立方的炼铁炉。建一座这样的高炉,仅前期建设资金就需3000万元,小打小闹惯了的陵川冶炼企业相互观望,谁也不敢大胆上。礼义镇政府马上又想到有胆有识的郭和平,多次找他做工作,鼓励他建一座179立方高炉。
当时,经过20多年的创业,郭和平已经挣到了1000多万元,这一笔巨款不仅够郭和平这辈子花,就连儿子、孙子也花不完。就此罢手,从此过安逸的生活,没必要再冒风险了,这恐怕是多数人的想法。说真心话,他郭和平心理也发憷,他也无法预料办个大铁厂后果如何,但是,凭多年的经验他感到,虽然这次投资风险很大,但风险与机遇同在,这一机遇也是他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不敢冒风险就不是他郭和平了,铁了心干,2002年,他除把自己挣的全都投进外,又筹集资金2480万元,终于于2003年8月建成了179立方高炉的铁厂一座,投产后,为当地安排劳动力500多人,每年上缴国家税金500万元。该企业也成为陵川最大的冶炼企业和纳税最多的地面企业。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对冶炼规模准入门槛的不断提高,179立方高炉也成为国家限制和取缔的对象。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郭和平又筹集资金1.41亿元,建起了450立方高炉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经竣工。高炉投产后,每年可生产20多万吨生铁,铸造机械配件10万吨,仅该企业一家产值就可达到10个亿,上缴国家税金3000多万元。同时,该企业大大带动陵川县铁矿开采、石灰、运输等产业的大力发展。(www.daowen.com)
长期的办企业经验使郭和平深刻意识到,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谁违背了科学,谁就会吃苦头。相反,谁把握科学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谁就能长盛不衰。因此,他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科学地制定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围绕连续铸造,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发展循环经济。他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
2004年,为了节能降耗,他不惜血本,投资700万元,引进先进的喷煤节能技术,对179立方高炉进行改造,通过改造,不仅减少了煤炭使用量,而且吨铁成本降低100元,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高炉生产中排出的煤气,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也污染环境,2006年,为了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政策,他投资900万元,利用高炉煤气建成了发电车间,并于2007年2月并网发电,今年在建设450项目时,又安装了一套发电机组,项目投产后,两套机组每年可为国家电网供电4200万度,而该厂每年仅用电6000多万度。该企业将完成由耗电大户向供电大户的转变。
为了减少废物排放,2006年,他还投资了3100万元,利用高炉液态炉渣添加化学材料,生产矿棉吸声板和保温材料,目前,该产品已走向市场。
生铁再铸造产品过程中,需重新化成铁水浇铸,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也污染环境。今年,在450项目中,他引进铁水连铸技术,使炼铁生成的铁水直接流入机械产品模具,产出产品,既环保又节能,该项目还被列入省“两区”开发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通过几年的发展,鑫源冶炼公司基本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循环生产模式,从原料的购入,经过“选矿一烧结一冶炼一连续铸造”,“喷煤一冶炼一煤气发电一吹棉一矿棉板”,最终产出的全部变成了产品,该公司从单一的冶炼走向制造,综合循环利用的道路,增强了企业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郭和平和他的鑫源公司10多年的来取得的骄人成绩,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从1997年至2006年,鑫源公司连续6年被评为礼义镇的“纳税大户”。2003年和2004年,荣获礼义镇“工业调产突出贡献奖”、“红旗单位”等荣誉;荣获陵川县“先进集体”、“小康社会功勋单位”等奖项;获晋城市计委、市经调办“‘2316’结构调整先进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山西分行“AAA级信用企业”等诸多荣誉;2005年、2006年,获镇“发展镇域经济标兵”、陵川县“先进集体”等称号;2007年荣获陵川县“项目建设红旗单位”,晋城市政府“2007年度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郭和平本人也先后当选为陵川县政协常委、晋城市政协委员,山西省中小企业局还授予他“山西省民营企业家”称号。
20多年的创业实践证明,郭和平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关爱。如今企业发展壮大了,经济实力雄厚了,郭和平决定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用爱心回报社会。
企业所在地沙河村要铺装硬化街道,资金缺口较大,郭和平马上赞助20多万元,村里人畜吃水紧张,影响着村民的生产和生活,郭和平马上筹资金数十万元,帮助村里打了一口60多米深的机井,目前,该井日出水量30多吨,完成满足了村上用水;每年为村办学校捐款几万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企业还请几班剧团给村民们唱戏……
30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郭和平的企业却由条件简陋的手工作坊发展到现代化的大型冶炼铸造企业,他本人也由一个普通作坊主嬗变成陵川县知名企业家。人们相信,今后,永不言败、不断创新的郭和平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