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简述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简述

时间:2024-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以苏联经验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道路。在《论十大关系》讲话后不久,他就提出允许企业成为“公开合法的半独立王国”。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简述

二、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关键词: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案例呈现】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十大关系是: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重要理论与事件》,载新华网,2003年1月21日

【案例讨论】

1.《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为什么说从提出十大关系起,中国共产党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路线

【案例点评】(www.daowen.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为没有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只有学习甚至照搬了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2)从1953年执行“一五”计划起,我国已经积累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特别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以苏联经验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道路。主要有:

(1)在工业化道路上,苏联是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通过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结果造成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毛泽东出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指出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些农业、轻工业,后来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思想。这些论述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按农轻重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方针。

(2)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反对中央过多集权,主张给地方和企业以适当的权力。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毛泽东根据我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特点,强调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在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察觉到不应该把企业看做国家机关的附属物,应适当扩大企业的权力,掌握一定的自主性。在《论十大关系》讲话后不久,他就提出允许企业成为“公开合法的半独立王国”。

(3)在分配体制上,提出了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这是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同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要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能像苏联那样把农民挖得太苦。

(4)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毛泽东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这实际上是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长处和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而要走一条自己的正确道路。

(5)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这篇著作的中心思想。毛泽东认为,不仅要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还要处理好各种政治思想关系。这实际上已蕴含经济建设和政治思想一起抓的思想,为后来党中央提出“两手抓”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部分的辅助教学,用于分析《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