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辛酉政变及其权力争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辛酉政变及其权力争斗

时间:2024-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酉政变是一场由清王朝内外矛盾的激化和最高统治层内权力斗争而演变成的宫廷政变。西方列强对政变的结果表示满意。之所以认为这是一场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在上面谈辛酉政变发生的原因时已经触及。辛酉政变后,恭亲王为议政王,这是当年睿亲王多尔衮辅政的再现。不仅如此,辛酉政变还进一步改变了满族皇室与汉族地主之间的权力分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辛酉政变及其权力争斗

三、辛酉政变

关键词:辛酉政变慈禧太后奕

【案例呈现】

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京城震动。咸丰皇帝急忙带着他的宠妃那拉氏(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和一班亲信,逃亡到热河,由恭亲王奕(咸丰的弟弟)留下来向侵略者求和。奕对侵略者有求必应,最后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因此得到侵略者的欢心。当时清政府的实权并不掌握在奕手里,而是掌握在跟随咸丰逃往热河的载垣、端华、肃顺等一班人手里,这些人对侵略者还有所顾忌。

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病死,由他6岁的儿子载淳即位。遗命端华、载垣、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年幼的皇太子载淳。载淳的母亲那拉氏,这时才26岁,被尊为慈禧太后。慈禧很快就和留在北京的奕勾结起来,并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企图趁儿子年幼,篡夺最高统治权。

慈禧先授意他人建议由她“垂帘听政”,实际上是由她掌握实权。但是载垣等一班老臣,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的理由加以反对,使她的阴谋未能得逞。10月,奕和英国侵略者密谋后,借“奔丧”的名义赶到热河,和慈禧商议回北京去发动政变。奕回到北京后,笼络驻扎在京、津一带掌握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做好了政变的准备。在从承德回北京时,慈禧让肃顺护送咸丰的梓宫走大路;她和载垣、端华由小路提前4天到北京。11月1日刚到北京,第二天一早就发动了政变,宣布解除了肃顺等人的职务,当场逮捕了载垣、端华;并派人去路上逮捕肃顺。8日,慈禧发布上谕,否认咸丰遗诏,下令将肃顺斩首;让载垣、端华自尽;另外五大臣则被革职或充军。八大臣的第一个重要罪状就是“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于各国”,也等于向侵略者表示,她是“尽心和议”的卖国贼。11日,慈禧宣布废除八大臣原拟的祺祥年号,改次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表示东、西二太后共同治理朝政。慈禧之号也是从这时开始使用的。这一年正好是辛酉年,故称“辛酉政变”,而发生此事的地点又在北京,故又称“北京政变”。

辛酉政变是一场由清王朝内外矛盾的激化和最高统治层内权力斗争而演变成的宫廷政变。政变者由于得到多数文武大臣的支持,又采取了不事株连的明智政策,在政局没有发生重大动荡的情况下完成了权力的移交。慈禧、奕上台后,继续倚重曾国藩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在对外问题上,统治集团改变了道、咸两朝和战不定、疑惧重重的政策,实行以和为主,保持中外“和局”的新政策。慈禧在处死载垣等人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显然意在讨好外国侵略者。西方列强对政变的结果表示满意。英国公使普鲁斯向国内报告说:“这次危机之决定转向有利于我们在华利益的方向,实受我们所执行的路线的极大影响。”英国在华办的《北华捷报》也写道:“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

——摘编自卢伯炜:《论清朝辛酉政变的过程》,载《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案例讨论】

1.辛酉政变为什么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2.辛酉政变导致清政府中央权力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www.daowen.com)

3.结合本案例谈谈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是如何逐步实现的?

【案例点评】

辛酉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是发生在1861年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也是慈禧个人登上政治舞台的开始。

有论者谈及,辛酉政变是君权与相权的一次大的冲突,表现了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的聪明才智。它的重大结果是清朝体制的一大改变。之所以认为这是一场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在上面谈辛酉政变发生的原因时已经触及。封建帝皇及其文武大臣和士大夫漫长的岁月里制造出的正统皇权主义思想,已经深入许多人的骨髓里面去了。自慈禧下的许多官员,无疑都去怀疑肃顺等人赞襄政务、辅弼幼帝的合法性与可靠性。由于国政繁多,皇帝不能没有辅佐,皇权的效能是通过相权的运作来达于四方的。但是,当相权已经严重威胁皇权的时候,削弱相权必然成为加强皇权的主要手段。经过辛酉政变,铲除“赞襄政务”大臣,而由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这是重大的改制。辛酉政变后,恭亲王为议政王,这是当年睿亲王多尔衮辅政的再现。但有一点不同:既由帝胤贵族担任议政王、军机大臣,又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这样皇权出现二元:议政王奕总揽朝政,皇太后总裁懿定。这个体制最大的特征是皇太后与恭亲王奕联合主政,后来逐渐演变为慈禧独揽朝政的局面。

不仅如此,辛酉政变还进一步改变了满族皇室与汉族地主之间的权力分配。满清政府更加依赖汉族地主武装,从而使曾国藩、李鸿章的湘军和淮军一跃而成为清政府的主力。清政府为了表示对湘军、淮军的倚重,1861年11月清政府授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军务,规定巡抚、提督以下都归其节制。1862年1月,清政府又任命湘军将领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李续宾为安徽巡抚、彭玉麟为水师提督,又补授曾国藩为协办大学士,从一品。4月清政府调薛焕为通商大臣后,以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以后清政府又从湘军和淮军中提拔了大批官吏。正因为如此,曾国藩、李鸿章等为拯救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清政府施展了全部的反革命伎俩。在中外反动派勾结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向来主张对外国侵略者“开诚布公与敦和好”,所以他们迅速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所垂青的人物。

公孙訇在《“辛酉政变”与“借师助剿”》一文中指出,辛酉政变是清政府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是中外反动派狼狈为奸的必然结果。从资本主义国家方面说,在此以前他们虽然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地大物博的中国勒索到许多权益,但是坚持民族独立和反侵略斗争的太平天国革命,却像大山一样横堵在他们面前,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华权益无法完全实现。因此,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在通过打拉手段驯服了清政府统治集团后,就更明确地把维持和加强这个反动政权,使它更有力量压平内部的不安,作为自己最有利的政策,在清政府这只朽烂的旧船还有希望浮起的时候,总不愿意让它沉掉。从清政府方面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他们逐步摸清了侵略者的用心,知道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入侵中国,并不像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那样取而代之。因而他们感到在中国人民革命力量面前,他们完全可以而且必须同侵略者协调一致,共同对付中国人民,以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反动势力一拍即合,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因而,在辛酉政变后,西方资本主义和清政府之间开始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出现了所谓中外和好的新局面。中外反动派在这一新局面下结成了屠杀中国人民的反革命联盟。辛酉政变后中外反动派的勾结,首先是清政府无耻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师助剿。借师助剿是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确保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共同需要。

辛酉政变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派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士绅,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洋务派以辛酉政变为历史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发端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发动者又是在辛酉政变以后才得以成为中央和地方的实权人物。为了政权的稳固,在辛酉政变以后,洋务派得势,在20多年相对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开始了中国外交、军事经济、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辛酉政变是在总理衙门建立之后,在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下进行的。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的上台,使外国侵略者感到非常满意。辛酉政变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辛酉政变把慈禧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慈禧太后的掌权也意味着她悲剧一生的开始。从此,慈禧作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和他们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了47年的罪恶统治。

【教学建议】

本案例讲述了辛酉政变这一历史事件。

本案例适用于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