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出国人员大多数出国感动

中国出国人员大多数出国感动

时间:2024-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国感动回国不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能够走出国门,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尖端科学技术以及现代文明成果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加之改革开放30年来持续升温的“留学热”、“出国旅游热”以及出国创业和定居的盛行,中国每年走出国门而又回国的人数达4000万人次。这样的感性认识看多了,我还吃惊地得出了一个可能有点褊狭的现实议题,那就是出国人员大都是“出国感动,回国不动”。

中国出国人员大多数出国感动

出国感动 回国不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能够走出国门,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尖端科学技术以及现代文明成果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加之改革开放30年来持续升温的“留学热”、“出国旅游热”以及出国创业和定居的盛行,中国每年走出国门而又回国的人数达4000万人次。

我和妻子都有幸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我曾因市内一家上市公司与国外公司的项目合作事宜,专程去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走过几个城市;妻子因所从事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特殊性及多年来对英语水平的温习和提升,获得到瑞士西北科技应用大学进修4个月的良好机会。因为有了相同的国外走访及学习经历,我和妻子对比分析、感叹议论以及潜移默化影响自身行动的话题就多了起来。我还以《我看美国》为题,写成了系列性散文,在报刊发表后赢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妻子写了《瑞士培训感言》《中国与瑞士职业教育比较分析》等文章,发表在相关杂志,同样赢得了赞誉。我和妻子撰写的出国考察学习的感性认识文章,讨论的话题主要还是描述国外先进文明之处,与我国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儿?我们急需改进的方面和努力的方向等等;当然,对国外的社会弊端之处我们也是原样照录。同时,我们还有意无意地格外关注起有关出国人员的考察报告和出国感言性的文章,这类文章读多了,我发现所有出国人员都是“英雄所见略同”。因为出国人员都看到了国外一些共性的、文明的东西,虽然文章的着眼点不同,反映问题的侧重点各异,但人们发自内心感喟的议题却是相同的。这样的感性认识看多了,我还吃惊地得出了一个可能有点褊狭的现实议题,那就是出国人员大都是“出国感动,回国不动”。

大家知晓,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都是从细节做起的。所有出国人员都看到了发达国家的文明细节,诸如彬彬有礼的人际交往、井然有序的排队购物和上车、公交车上的礼貌让座、城市马路上耐心有加的车让人、洁净井然的公共卫生、温声细语的会谈和电话交流以及人与自然动物友好相处的动人景致,无不让出国归来的人们所津津乐道。有了出国这样的感性认识,在这些文明细节上本来就有意识去努力的我和妻子以及儿子,就更加注重身体力行了。只是时间长了,我们发现自己的“示范带动”行为遥相呼应者寥寥无几,有时也怀疑我们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是否被别人讥笑为“傻子”。而有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是:我们身边的出国人员越来越多,而我们脚下的“文明死角”和不文明行为,依然故我地越来越多。我不知道我们出国学习考察的人员,是否真正将国外先进的“文明大节”消化吸收、创新发展到我们的工艺流程和经脉当中,但对“文明小节”的学习借鉴真的让我们羞愧。回看我们的周围,人们在公众场合大肆吸烟、乱扔垃圾、随口吐痰、高声吵闹、拥挤抢购、车人争道以及公共设施的肆意损坏、办证电话这一“城市牛皮癣”涂满人们眼球的尴尬和无奈,我是想说而无语,也渐渐失去了倾诉的对象。不知道我们每年大量出国人员的考察学习效果体现在哪儿?(www.daowen.com)

按照中国每年4000万人次出国考察、旅游、留学和创业的规模推算,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因公或因私出国的人数将是蔚为可观的。我们如此庞大的出国人员如果都能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自觉地改变我们的生活陋习,积极虚心地学习借鉴国外的文明成果,其放大效应和带动效果无疑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我们缩小发展差距,提升我国的对外发展形象,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不然的话,因私出国人员花自己的钱出国游了一趟,回国后坐而论道,发发感慨就完事;因公出国人员毫不心痛地花公家的钱转了一圈,回国后高谈阔论,交一个《出国考察报告》也就算了事。如果大家都是“出国感动,回国不动”的话,我们不但丢失了中华民族谦虚好学的优良传统,也丢弃了我们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和精气,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愿这不是危言耸听。

(2008年5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