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业高职教育育人理念与实践探索

农业高职教育育人理念与实践探索

时间:2024-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提高整体素质素质,一般是指一个人在平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我国有学者提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概念。在提高整体素质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大力倡导“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新风,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农业高职教育育人理念与实践探索

(一)提高整体素质

素质,一般是指一个人在平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它虽然表现在外在的活动和行为中,但影响和决定这种外在表现的却是其内在机制——有人称之为“心理的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正因为这种素质的内在性和综合性,才使它在各种情境下都可以稳定地表现出来。

我国有学者提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概念。它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四大部分:第一个层次是心理发展层次,包括三部分,即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智能素质、职业审美素质;第二个层次是身心和谐发展层次,指职业身心素质;第三个层次是创业能力发展层次,指职业劳动素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既发挥了职业教育社会功能(或工具功能),又突出了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或本体功能)。二是既重视了职业智能素质,又把职业道德素质摆在首位,并与其他素质有机结合。三是既进行了考试、考核、考查,又不单纯以考为据。四是既达到了近期的职业目标,获得各种职业证书,又追求教育的终极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全面统一。(8)

在提高整体素质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1.育德与育才融合

办好职业教育,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明确人的主体地位。我国学者杨金土先生说:“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第一价值,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整个教育的第一价值得到提升。”(9)准确地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价值。那么,怎样在育人中将“德”与“才”融合起来,让学生德才兼备呢?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制订了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配套的素质教育计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两课”为龙头,以社会实践为重要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大力倡导“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新风,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努力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重视职业规范教育

人类社会生活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准则,这种制约人们社会生活行为的标准和准则就叫规范,它是人的社会化不可缺少的基本标准和依据。职业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准则的约束。职业规范就是职业活动必须遵循的标准和准则,是与职业人、职业行为有关的行为规范。(10)

职业规范的内涵如图1-1所示。

图 1-1

组织学生参加涉农的社会服务,是一种最具体、最综合、最贴近职业情境的“践行”教育,便于有针对、有分析、有重点、有调节地做到“确切”、“显效”,充分发挥职业规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定向、控制和反馈作用。

(3)突出职业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我们知道,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黄炎培先生十分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他提出“诚信”的要求就是“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他还把“敬业乐群”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即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职业兴趣,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忠于职守,胜任本职工作。“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它强调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合作互助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高尚情操。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师生服务“三农”的社会实践,正是为诚信和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践履机会、培养环境和检验标尺。

2.做人与做事统一

做人是一个人处世的根本,做事则是一个人立身的依托。在服务“三农”的社会实践中,“成人”与“成事”是有机地统一的。通过一种奉献于社会和人民的实际行动,参与到一个有组织的人际交往环境,为崇高的目标而进行道德调节和自我完善,这一切都会切切实实地推动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其具体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实现个体的社会化(www.daowen.com)

一个人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必须通过必要的社会化的教育和训练,接受社会文化,掌握社会环境中的生活方式,掌握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习俗、传统等行为规范。社会化主要指个体通过学习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一个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因此,社会化是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人类吸收周围环境文化、亚文化群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获得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也就是说,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从非具体的角色——人,逐渐演变为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从事一定职业的具体的人的过程。(11)

我们在组织服务“三农”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工作任务的定向与分解,组织管理的实施与强化,人际互动的展开与调节,把“做事”与“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2)加强实践的合作性

现代生产活动是以合作为特征的。“学会合作”是学生“成人”和“成事”的必要条件,同时,学生人格发展所需的“兼容性”品质,也需要在合作完成实践任务中得到锤炼。我们在组织涉农的社会服务时,参照了美国教育专家约翰逊兄弟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①积极互赖。学生们知道他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②个体责任。每个学生都必须显示出对分配作业的掌握。

③面对面的积极相互作用。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④社交技能。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⑤小组加工。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以及探讨怎样提高其有效性。

(3)增进工作的责任心

服务“三农”的社会实践是面对工作任务的“责任承担”,其目标指向、操作过程、结果评定都是具体而细微的,所以加强责任教育、推行责任管理、实施责任评估,是我们贯穿于整个过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正是这种社会服务,在“责任承担中”激发了责任意识、增强了担责行为、发展负责品质。

3.就业与创业并举

职业教育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就业为导向”不仅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功利性需要”,它同时也是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要求”。践行这一方针,就是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是要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就是要根据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

(1)做好就业指导

在就业指导中,让涉世未深的学生认识社会,特别是认识社会的产业、行业、职业,恐怕是必不可少的一课;带领学生跨出校园生活而投身社会服务,是最真切、最具体的将理性认识与实际感受联系起来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校与市场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最佳选择。

我们知道,人职匹配理论,是就业与职业指导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所谓人职匹配,指的是将这个人的主观条件(如个性心理、知识、技能、经验等)与打算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要求(如个人特征、知识、技能、经验等)相比较,帮助个人寻找与其个人条件较为一致的职业,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的过程。我们在社会服务中注意通过职业心理的咨询与辅导,让学生不断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人格,做好心理分析与自我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计划,同时通过实际情境习得一些就业技巧。

(2)拓展就业通道

社会服务是拓展就业通道最具现实性的举措,其功能是综合性的。为促进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以夯实学生职业能力为基础,构建就业网络,打造就业平台,畅通就业渠道。2007年与成都市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中国成都大学生就业市场成都农科职院分场,实现在校园内开展就业推荐服务、档案管理服务、测评培训服务、人才派遣服务等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组织学生积极投身“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基层就业项目。2005年学院毕业生只有459人,组织的“双选会”就有167家单位前来参加。2006年学院被确定为四川省大学生毕业双选会分会场,有206家单位为879个毕业生提供1118个岗位,涉农专业学生供不应求,不少单位提前预订了下一届的毕业生或通过企业冠名的方式组建“订单”班以稳定生源。近三年,学院毕业生综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并获得省教育厅授予的“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开展创业实践

创业,即指自己开创事业,是个人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经过缜密的市场调查和准备后开办生产、经营性或服务性企业的过程。创业犹如打仗,存在很大的风险,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可不做充分准备。我们通过组织创业指导队伍,开发创业指导课程,引导创业探索尝试,紧密联系服务项目,使学生增强创业意识,丰富创业体验,提高创业本领。学院成立了“创业孵化中心”,同时与大北农集团联合举办了大北农创业班,聘请2007年国际劳工组织SIYB项目优秀培训师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教育,与成都市团委合作引进“创业成都、励志讲坛”,利用学院实训中心、合作企业等支持学生自主创业。2007年成都农科职院2003级高新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凌华章和2003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陈利两位同学进入四川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其中凌华章获得“四川省首届创业之星”荣誉称号,成为四川省高职学院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