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择操作路线
确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还需要选择一定的模式和策略。我们为了实现“服务三农”这一宗旨,始终把职业院校的“社会职能”定位在“通过服务育人,促进服务与育人的统一”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服务”作为促进人的发展和造就社会所需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在选择操作路线上,着重于处理好“教学”与“服务”的关系、“学习”与“实践”的关系以及“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1.教学与服务紧密结合,在服务中育才
职业教育的“教学”不能按照传统意义上以书本上的符号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接受为主要方式、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进行,因为这样的教学不能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导致职业实践的改善。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实践”性知识(工作知识或工作过程知识)为重要内容,以“行动教学”为基本方法,同时在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活动,才最有利、最富成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教学”只有单一的方式或路径,但可以说,组织社会服务(它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的)却是一种最理想的方式。其实,当前倡导的“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其旨意也就在于此。
2.学习与实践有机联系,在行事中致知(www.daowen.com)
在一般意义上,心理学把“学习”视为由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持久变化。对于学习的内在机制,心理学也用不同的“隐喻”来阐释。当代人类学的情境学习理论以更宽广的视野,指出“学习是对不断变化的实践的参与和理解”。事实上,正像毛泽东所指出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对职业教育来说,学习必然服务于职业实践,是“职业导向”的,这样学习如果离开了贴近职业生活情境的“事项”和“活动”,而只记诵一些空洞的理论,得到的绝不会是“真知”,因为这样的“知”,没有个人经验的支撑与充实,无法领悟其精髓和实质,它没有同实际情境和依存条件相关联,也无法迁移与应用。在服务中育人的实践中,我们提供充分的“行事”机会,通过行事而使知识推演、变通、具体化,知识也就在运用中被激活、被精炼、被巩固了。
3.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在互动中共进
教学过程是一个社会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我国研究职业教育的专家姜大源在谈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时指出,行动导向的每一个学习过程都是职业能力建构的过程。但是,强调学生主动的自我建构,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定位、指导和帮助。当教师从知识传播的主宰者、评判者、主导者向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引导者转变时,必须认识到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建构与指导之间寻求平衡。所以,内容中心的学习环境与情境中心的学习环境应该一体化,指导优先的教学原则与建构优先的教学原则应该一体化。(6)
我们实施在服务中育人的教学,就是试图创造一个融学习与实践为一体、老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