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汉赋出现的原因
作为一代帝都,汉长安是空前的;作为“一代之文学”,汉赋不仅是空前的,而且绝后的,“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9]大汉雄风,激发了汉人空前的时空意识,催生出“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以及“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汉赋。[20]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现了两汉时期的形胜。
长安、洛阳孕育了汉赋,汉赋再现了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汉赋的内容主要反映汉代盛世的时代精神和当时人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两汉全盛时期博大雄伟的气派和欢快进取的激情。其辞藻以夸张宏巨为工,极尽雕饰之能事,故扬雄曾自称其赋“极丽靡之辞,宏侈巨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21]之所以两汉时期汉赋盛行,是由于:
其一,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正是汉帝国经济大发展和国势最强盛的时期。这在一般封建文人的眼里,无疑是一个值得歌颂的盛世,为文人提供了素材,也开拓了文人学士的胸襟和眼界,从而使他们的赋反映出汉帝国的面貌,表现出一种发扬蹈厉的精神。(www.daowen.com)
其二,与汉武帝好大喜功、雅好文艺有密切的关系。汉武帝招纳很多文学侍从之臣在自己身边,提倡辞赋,诱以利禄,因而以歌功颂德的汉大赋就产生兴盛起来。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汉帝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武帝为了“润色鸿业”,大力提倡写赋,把原为诸侯国的有名文士逐渐吸引到中央来。如当时枚乘虽已年老,但武帝仍用“安车蒲轮”去征召他,枚乘可惜死于路上,武帝又诏其子枚皋“因赋殿上”。再如司马相如原来也在梁国,武帝知道司马相如的消息后,立即把他召进宫。武帝揽士写赋,一时在他身旁形成了一个优秀的赋家群体。
其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就其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而论,赋体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必然进入不断发展演变的轨道中,赋家也必然要通过赋的创作,尽其才力,形象地再现自己对多姿多彩社会的感受与思索,并借此表达宣泄自己的心绪情态与理想愿望,而这一切又无可避免地必然打上时代的鲜明烙印。汉代在政治上所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局面,再加之思想上所实行的相对宽松的政策,愈加促进了文化上的吸收融合,为其出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从高祖时纵横家陆贾的骋辞之赋,到景帝时也为游谈之士的枚乘所奠定的散体大赋,数十年中汉赋趋向成熟的发展轨迹,大体可以理出这种历史必然的自身规律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正是凭借如此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位54年中,北击匈奴,西通西域,南征百越,东至高句丽,大大开拓了疆域,使我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从来没有这样强大过,也从来没有这样统一过。帝国威仪,如日中天,中华文明,广泛四布。在这时期,自有一种空前高昂的民族精神、大气磅礴的时代气质,而这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气质,是一定需要一种文学形式将其形象地显现出来的。因此,以前传统的以纤细地言志抒情为特色的诗歌及以忧思悲慨为特色的骚体赋,显然就不适于表现这一内容了,而以宏放地状物叙事为特色的散体大赋,则无疑更切合时代的需要,遂得以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