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文化论略:长安城在汉赋中的地位

汉文化论略:长安城在汉赋中的地位

时间:2024-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为如此,汉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描写长安城的宏阔壮丽的。昆明池是汉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宏大,既是长安城的蓄水库,又是长安城的水上游乐中心。作为长安城建筑的核心,宫廷占据了汉长安城的三分之二,也是汉赋描述的重点。

汉文化论略:长安城在汉赋中的地位

第二节 汉赋中的长安

西汉时期的都城在长安,东汉时期的都城虽然迁到了洛阳,但由于汉代的帝陵、宗庙还在长安,长安仍然处于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汉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描写长安城的宏阔壮丽的。包括当时长安城的水环境、形胜地形、雄伟的建筑、上林苑的宏阔等。富饶美丽的八百里秦川成为众多文学家着意描写的对象。

关中可谓四塞之地,东有黄河为阻,南有高大之秦岭,西为陇山、岍山,北有岐山、九嵕山、嵯峨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层峦起伏,道路险阻,易于设防,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外来往依靠几个关口,即东边的函谷关,东南边的武关,西边的大散关,北边的萧关,因而固若金汤。正如班固所云:“左居函谷二崤之阻,表以终南太华之山,右界褒斜龙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9]

张衡也指出:“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河流曲,厥迹犹存。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岐梁汧雍,陈宝鸣鸡在焉。于前则终南太一,隆崛崔崪,隐辚郁律,连冈乎嶓冢,抱杜含户,欱沣吐镐,爰有蓝田珍玉,是之自出。于后则高陵平原,据渭踞泾,澶漫靡迤,作镇于近。其远则九嵕甘泉,涸阴冱寒,日北至则含冻,此焉清暑。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上,实为地之奥区神皋”[10]

汉长安城处于关中腹地,南依龙首原,北濒泾渭川,恰好处于高低地形的过渡地段,地形平坦开阔。在郊外秀丽的川原上、纵横的河流间,散布着美丽的苑囿陂池。班固在《西都赋》中描写汉长安城周边:“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陆海珍藏,蓝田美玉。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其阴则冠以九嵕,陪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秦汉之所极观,渊云之所颂叹,于是乎存焉。下有郑白之沃,衣食之源。提封五万,疆埸绮兮。沟塍刻镂,原隰龙鳞。决渠降雨,荷锸成云。五谷垂颖,桑麻铺棻。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远距离全景式地描绘了长安城的郊野风光。

昆明池是汉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宏大,既是长安城的蓄水库,又是长安城的水上游乐中心。《三辅黄图》引《庙记》云:“池中后作豫章大船可载万人,上起宫室,因欲游戏。”《三辅黄图》引《三辅旧事》也云:“昆明池中有戈船各数十,楼船百艘,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葆麾盖,照烛涯涘”。这么多的船除作水兵训练外,有一些乃作为皇家宫室荡舟之用。皇帝后宫在昆明池“登龙舟,张风盖,建华旗,祛黼帷,镜清流,靡微风,澹淡浮,擢女讴,鼓吹震”。[11]《西京赋》云:“旋憩乎昆明之池,……于是命舟牧,为水嬉。浮鹢首,翳云芝,垂翟葆,建羽旗,齐枻女,纵棹歌,发引和,校呜葭,奏淮南,度阳阿,感河冯,怀湘娥,警蝄蜽,惮蛟蛇,然后钓鲂鳢,……摭紫贝,搏耆龟”,反映出当时皇宫后妃在昆明池中泛舟游荡钓鱼盛况。《西京杂记》载:“昆明池有刻石为鲸鱼,每至雷雨,常鸣吼”。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的东西,以象天河”。这两尊石像迄今犹存,是汉武帝元狩三年雕刻的,比霍去病墓前石刻还要早三年,在我国古代雕塑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当时在昆明池周围种植了很多的植物,其周边环境优美。“周以金堤,树以柳杞”。[12]岸边植柳,池中养鱼,更增添了池中景色。

汉代的上林苑是在秦上林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规模宏大,是皇家的狩猎场。《西京赋》描写上林苑,极力突出其范围的广大和动植物品类的丰盛。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着意渲染“八水绕长安”的胜景:“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沣)、镐(滈)、潦(涝)、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所谓“终始”、“出入”,虽是映衬上林苑之大,却也凸现了八水分流,所向各变态无方的情景。《上林赋》还从宏观上夸耀其“视之无端,察之无涯”,从微观上备细描述其“弥山跨谷”的二十一观、十五池,再现了这座汉代庭院建筑艺术的典范,以及汇聚珍异的博物大观。上林苑中有上林十池,使上林苑充满生气。“西驰宣曲,濯鹢牛首”。[13]郭璞注云:“牛首池在沣水西边,近沣河”。《三秦记》云上林有“牟首池”。“牛”、“牟”二字形近易混,当为牛首池,因牛首山而名。当路池、犬台池、郎池分别在当路观、犬台观、郎池观附近。东陂池、西陂池可能分别位于上林苑的东端和西端,所以有“日出东沼,入乎西陂”[14]的记载,张揖注云:“日朝出苑之东池,暮入于苑西陂池”。

长安城东南郊的曲江,汉时作为宜春苑的一部分,旁边有秦二世的陵墓。司马相如随汉武帝从长杨宫狩猎回长安时路经此地,慨叹秦二世“宗庙灭绝”,写有《哀二世赋》,其中“临曲江之硙州兮,望南山之参差,观众树之蓊img35兮,览竹林之榛榛”,是对曲江自然环境的形象描述,作者沉浸于南山参差、平皋广衍、树木蓊郁、幽篁森森的胜景氛围之中。(www.daowen.com)

《西都赋》写汉初“乃眷西顾,实惟作京”,是指当时刘邦集团从洛阳到长安的情况。“晞秦岭,睋北阜,挟沣灞,据龙首”,指建造了宏大的长安城。其规模为“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指的是西汉按照儒家思想建造都城的理念。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四面总共十二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洞,每个门洞各通一条大道。城“内则街衢洞达”,大道两旁遍植青槐。正如王粲《槐树赋》所描绘的:“惟中唐之奇树,稟天然之淑姿”,“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既立本于殿省,植根柢其弘深”。宽阔的大道,翠密的青槐,将长安城装点得既雄伟壮丽,又充满了勃勃生机。

作为长安城建筑的核心,宫廷占据了汉长安城的三分之二,也是汉赋描述的重点。《西都赋》称其“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其中心则是未央宫,班固因其“仿太紫之圆方”而称为“正紫宫于未央”。未央宫“疏龙首以抗殿”,“丰冠山之朱堂”,最雄伟堂皇的是其前殿。前殿北面有天禄、石渠二阁。《西都赋》云:“天禄石渠,典籍之府,命夫谆诲故老,名儒师傅,讲论乎六艺,稽合乎同异。”未央宫西侧则有以香柏建造的柏梁台。汉武帝曾在台上举行酒宴,诏群臣和诗。《西京赋》提到“柏梁既灾”,台因雷电击中而起火灾,遂造建章宫。未央宫中有承明殿和金马门,《西都赋》写道:“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这些建筑,将未央宫不仅烘托得更为壮丽雄伟,而且渲染出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西都赋》云:“于是钩陈之外,阁道穹隆。属长乐与明光,径北通乎桂宫”。长安城中长乐宫、明光宫、桂宫、北宫等宫殿建筑“焕若列宿,紫宫是环”,[15]像群星一样璀璨,环绕着未央宫。长乐宫是汉初的皇宫,军事奇才韩信就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中的钟室。“辇路经营,修除飞阁”,于是“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建章宫的规模、高度都势压未央宫。《西都赋》写其“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西京赋》具体描绘道:“圆阙竦以造天,若双碣之相望。凤骞翥于甍标,咸溯风而欲翔。阊阖之内,别风嶕峣。何工巧之瑰伟,交绮豁以疏寮。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苕苕。”圆阙直挺高竦,雕凤首举翼张,尽迎风而展翅,似借势而翱翔,建筑之美确实是汉宫的极致。既名为宫,当然突出人文景观,又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前唐中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img36”。[16]唐中和太液是建章宫附近的两座人工湖,当时都名为池。池中的清波像沧海一样浩荡,像碣石脚下涛声隆响。

汉长安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财源茂盛、商贾所趋的商业中心。由于消费市场广大,官府设立了“九市”。《西都赋》云:“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九市之中聚集着“商贾百族”,“瑰货方至,鸟集鳞萃。鬻者兼赢,求者不匮”。[17]卖货者成倍赢利,求购者接连不断,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充分反映出汉长安城不愧为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

图二十七 东汉洛阳都城示意图

汉赋中也有许多对上林苑林木的记载,《西京赋》中说道:“上林禁苑……林麓之饶,于何不有。木则枞栝椶楠,梓棫楩枫。嘉卉灌丛,蔚若邓林img38。”《上林赋》中则描述道:“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img39棣,答img40离支,罗乎后宫,列首北园。img41丘陵,下平原,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垂朱荣……沙棠栎櫧,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闾。欃檀木兰,豫章女贞,长千仞,大连抱。”这里的豫章、女贞是四季不落叶树木。此外,汉武帝时期还将一些南方的荔枝、留求子、龙眼等植物种植到上林苑中。上林苑孤树池中沙洲上长有一棵煔树(杉树),杉树原是生长于南方的植物,反映出西汉时期气候较今天温暖的情况。

对于东汉都城洛阳,汉赋中也有大量的描述。傅毅《反都赋》记载:“背崤涵之固,即周洛之中。”班固《东都赋》:“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处乎中土,平夷通达,万方辐辏”。以上叙述都肯定了洛阳“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天下之中有利位置的认识。

洛阳处在群山众水环抱之中,其周围地形能够起到良好的防御功效。关于洛阳周围地形的险阻,在汉代文人的赋中有许多记载。张衡记洛阳道:img42洛背河,左伊右瀍,西阻九阿,东门于旋。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迴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img43辕。太室作镇,揭以熊耳。底柱辍流,镡以大培。”[18]傅毅的《洛都赋》中也写道:“寻历代之规兆,仍险塞之自然。被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挟成皋之岩阻,扶二崤之崇山。砥柱回波缀於后,三涂太室结于前。镇以嵩高乔岳,峻极於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