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鸿都门学和宫邸学:汉文化论略

鸿都门学和宫邸学:汉文化论略

时间:2024-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鸿都门学以尺牍、小说、辞赋、字画为主要学习内容。鸿都门学的学生,大多是无身份地主及其子弟,都是贵族看不起的斗筲之人,他们以文艺见长而受统治者的宠信。宦官集团利用汉灵帝对文学艺术的爱好,怂恿灵帝办鸿都门学,以此与太学相对抗。

鸿都门学和宫邸学:汉文化论略

第二节 鸿都门学和宫邸学

汉代中央官学除太学之外,还有鸿都门学和宫邸学,虽然它们办学规模较小,存在时间不长,其影响不能与太学比较,但在教育管理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鸿都门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开唐代专科学校之先声,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鸿都门学创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学生皆由州、郡、三公荐举,经过考试合格方得入学,规模曾达“至千人焉”。[3]鸿都门学以尺牍、小说、辞赋、字画为主要学习内容。尺牍,是古代书信的名称,由于当时的书信都刻之简牍,规格为一尺一寸,所以称尺牍、尺翰、尺简、尺牒等,原来是一种实用文体,使用广泛,有一定书写格式,包括章、奏、表、驳、书等类。至汉代,尺牍中已有不少精彩散文。所以,学习尺牍既有实用性,又有文学性。鸿都门学所学的小说,不同于今天的小说,只是它的前身,诸如神话传说、街谈巷语、志怪志人之作等。总之,鸿都门学以学习文学、艺术知识为主,不同于以儒学力主的其他官学。鸿都门学的学生,大多是无身份地主及其子弟,都是贵族看不起的斗筲之人,他们以文艺见长而受统治者的宠信。

鸿都门学的创办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宦官集团与官僚集团的较量在教育上的反映,同时也与汉灵帝的个人嗜好有密切关系。宦官集团利用汉灵帝对文学艺术的爱好,怂恿灵帝办鸿都门学,以此与太学相对抗。学生由地方长官或朝中三公举荐,招收“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经考试合格方得入学。(www.daowen.com)

这些学生毕业后“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鸿都门学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它打破以儒家经典为国学唯一教学内容的旧传统,不仅为汉代建立了崭新的教育体制,也为我国和世界教育史开辟了专科学校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的新纪元。

宫邸学也属于由朝廷直接管辖的中央官学,这是汉统治者为皇室、外戚、功臣子弟创立的贵胄学校。实质上,宫人教育早已有之,邓太后入宫后就从曹大家受经书、天文数学,这说明原来宫中就曾延师施教。但是,教育宫人的宫廷学校则有可能是邓太后创立的。尽管邓太后兴学有特定的政治目的,但是,她对发展太学,兴办宫邸学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特别主张贵族女子和宫中的妇女皆可入学受教育,都是不应抹杀的。这些政绩和她学识渊博、富有家学传统分不开。

东汉明帝永平九年(66年),专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子弟设立学校于南宫。因为四姓不曾列侯而称小侯,故称其学校为“四姓小侯学”。四姓小侯学的办学目的是为了使贵胄子弟自小接受儒术的熏陶而成为德才兼备的治术人才,因而教学内容与太学相似,都以五经为归。这种与太学分立的贵胄学校,其办学条件优越,所聘经师的学术水平和地位都高于太学。四姓小侯学开始只招收四姓子弟,后来招生对象扩大,只要是贵族子弟,均可入学学习,甚至接受匈奴子弟为学生。这种贵族化的学校后来另有开设。安帝元初六年(119年),邓太后临朝施政时“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40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30余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身监试”。[4]

同时,邓太后为年幼的配置师保,开办了幼儿班,她亲临监视,勉励子弟“上述祖考休烈”,认真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