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乾县抗日英烈述略-乾县民国史稿

乾县抗日英烈述略-乾县民国史稿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鹏受伤仍坚持和日军战斗。高鹏率官兵再次反击日军进攻。高鹏烈士是抱定必死的决心赴战的,牺牲时年仅34岁。高鹏及全团官兵英勇抗击日寇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引起震动。

第四节 铁抗日英烈述略

民国25年(1936)双十二事变以后,中共采取联蒋抗日方针,蒋介石“剿共”不成,接纳中共和各党派共同抗日的意见,形成了全国上下一致共赴国难的抗战局面。在整个抗战时期,处于大后方的乾县,县政各方、国共两党、乡绅富商和广大民众坚持抗敌后援,为争取这场保卫民族生存的神圣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数以万计的乾县青年应征走向抗日战场,他们中间大多数是普通民众,有的是国民党人,有的是共产党人,为了保家卫国抗击外来侵略在浴血奋战,有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一批抗日英雄,由于资料的匮缺,难以比较全面地记述在抗战前线的乾县志士的英雄事迹,兹根据有限的资料和调查略述于后。

高鹏

高鹏,少时名明,字平远。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于乾县梁村乡大坡口一个农民家庭。高鹏体格魁梧,相貌堂堂,少时沉默少言,持重刚毅。就读于县南乡务本高等学堂,毕业后考入西安民中学。民国14年(1925),高鹏与李正谊、阎锡麟、张希义等同乡同学考入黄埔军校,正式编为第四期学员,下半年加入国民党。高鹏在黄埔军校苦读苦练,学业大进。民国16年(1927),因北伐急需提前毕业,在陆军第二十二师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次年奉命返回黄埔军校任上尉区队长。民国19年(1930),高鹏在国民军陆军第四师任连长,曾与红军在安徽金家集发生激战,高鹏腰部受伤。之后高鹏升任第二十五师少校参谋,不久又擢升营长。

高鹏

民国22年(1933),奉命开往山海关、欲拒日军于关外的国民军第二十五师与日军在山海关古北口交火,激战三天三夜。高鹏受伤仍坚持和日军战斗。高鹏因在古北口战役中作战英勇、指挥有方、战功卓著受到国民军军部嘉奖,获“陆海空军奖章”一枚,并升任一四九团中校团副。民国25年(1936),高鹏曾被派往绥东“剿共”,后又参加了抗击日军的百灵庙战役。民国26年(1937)卢沟桥事变后,高鹏升任团长,防守南口,后到漯河一带,与日军血战数月,胸部又受重伤,仍奋力抗战,毫不退缩。

民国27年(1938),高鹏率部进军鲁南,参加正阳、阜阳等处对日作战,后转战徐州经大小战斗十余次,每每冲锋前沿,锐不可当。这一年,高鹏奉命参加了台儿庄的对日战役。在日军各路增兵反扑的情势之下,高鹏率全团官兵攻占了邳县以北战略要地连防山,一场抗击日寇争夺连防山的惨烈战斗就在这里展开。同年4月21日,日军倾三大队的兵力向连防山发起总攻,并用数十架飞机掩护。高鹏部的前锋仅一营兵力,但官兵奋力抗敌,日军屡攻屡溃,死伤枕藉。打到天黑,日军两队被我消灭,高鹏的前锋营也伤亡过半。第二天,日军兵力增至一个师团,轻重野炮四五十门、飞机数十架、战车30余辆向高鹏阵地发起疯狂攻击。高鹏誓与日寇决一死战。他亲率两营断后,身先士卒,振臂一呼,将士奋勇杀敌,个个以一当百,日军数次冲锋均被击退。如此激战三四天,歼敌四五千,连防山也是一片焦土。军长关麟征素知高鹏生性刚烈,必以死报国,即于4月24日下令撤退。高鹏回复军长:“此地至关重要,我若撤退,则后方部队不能如期接济,我所以拼死战守,正是为此。今士卒多已牺牲,我岂能苟且偷生,且我在出发前已与家人诀绝,现在就是我以身殉国的时候,何惜微躯!”这时高鹏团三个营长已经牺牲,全团仅剩百十名官兵。高鹏看着阵地上横陈的官兵尸体,怒不可遏,他厉声喝问战士:战事甚危,寡不敌众,愿战还是愿退?百十名官兵齐声回答:愿随团长效命,决不撤退!高鹏率官兵再次反击日军进攻。这时一颗流弹击中高鹏前胸,血流如注,关麟征再次命令撤退,高鹏仍不从命。关麟征无奈在电话中恳告高鹏说:“我们将来报国之日尚多,兄可退兵!”高鹏厉声回答:“这里守不住,全军难保!”说罢继续督战。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射中高鹏头颅,英雄当场壮烈牺牲。所部官兵挥泪奋击日寇,誓死不退,最后全团殉国。

高鹏烈士是抱定必死的决心赴战的,牺牲时年仅34岁。他在赴战前就留下遗嘱,遗嘱这样写道:“余身为军人,受党国多年之培植,当此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誓本至诚,在领袖蒋公领导下,与倭寇作殊死战。盼余妻,能善抚诸儿,继余志,以尽忠于中华民族复兴之工作。高鹏出征前书于漯河。”

高鹏及全团官兵英勇抗击日寇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引起震动。全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赞誉高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烈士为国家民族舍生赴死的英雄气概感天动地,更无愧为乾县骄子。5月5日高鹏烈士的灵柩运回西安,西安各界纷纷赴车站迎灵并在西安隆重召开追悼会。随后,高鹏的灵柩由西安运回乾县,安葬在老家大坡口。

张庚良

民国27年(1938)6月,中共陕西省委调任张庚良为省委特派员,接替吕剑人去杨虎城十七路军一七七师做统战工作。张庚良在一七七师任师直辎重营中尉军需。不久即随部队开赴山西中条山地区抗日前线,在围攻张家营镇日军据点的战斗中,张庚良与国民军官兵一起与日军激战了两天两夜。在攻打解县(今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的战斗中,张庚良显示了他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指挥能力,协助部队的指挥官很快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同年8月,辎重营奉命驻防解县西边的风伯峪(今属永济)。正在全营备战的时候,遭到从运城过来的日军大队人马包围。日军倚仗炮火发动猛烈攻击,辎重营全营官兵奋勇抗击日寇,白刃格斗,决不后退。战斗从凌晨持续到傍晚,敌强我弱,力量悬殊,辎重营伤亡惨重,张庚良血洒疆场,壮烈牺牲,年仅30岁。张庚良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人,他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最终把一腔热血洒在中条山抗日战场上,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民国33年(1944),国民政府宣布张庚良为烈士并给他的家属发了抚恤金。1951年,人民政府追认张庚良为革命烈士,颁发了烈士证书。

刘级三

刘级三,乾县梁村镇塬上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幼时就读于南乡务本高等小学,与高鹏、李正谊、赵宏福等为同窗好友。民国16年(1927)从西安民立中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八期步兵科。民国18年(1929)毕业后分配在国民军四十四师一三二团任少尉见习,担任排长。曾参加国民军东征和北伐。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上海、南京、徐州、台儿庄、长沙、武汉等地的对日会战,先后任排长、连长、少校营长。

民国28年(1939)11月,日军集结3个师团1个骑兵旅约10万人,配备轻重炮200多门、战车数百辆,企图夺取国民军四十四师一三二团驻守的战略要地——湖北京山,进而歼灭国民军主力部队。刘级三奉命率一三二团一营官兵为前哨,于11月10日到达京山防地,15日与日军开始了一场攻守恶战。日军在飞机大炮战车的掩护下猛烈攻击,刘级三率领全营官兵拼死战守了六天六夜,消灭进犯的日寇1000多人,全营仅剩七八十人。20日上午,刘级三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以身殉国。刘级三牺牲后,全国各大报刊沉痛悼念并宣扬他的抗日英雄事迹,国民政府颁发蒋介石签署的荣哀状,永志荣耀。

刘级三

黄崇虎(www.daowen.com)

黄崇虎

黄崇虎,乾县城内花口巷人,生于民国元年(1912)10月。父早亡,靠母亲织纺度日。幼时曾入学读书,后因贫穷辍学,稍长即出卖苦力。艰苦贫困的生活使得黄崇虎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和豪爽刚强的性格。民国23年(1934),他投军于陕西警备二旅。旅长孔从周看中他忠厚耿直,做事可靠,又长得仪表堂堂,入伍不久便提为班长。西安事变时,黄崇虎奉命控制宪兵六团团部,他手提大刀,砍死门岗哨兵,直奔宪兵营房,大喝一声:“不准动,睡你们的觉!”镇住了正在睡觉的宪兵,收缴了全部枪械。西安事变后,黄崇虎升为排长,抗战爆发后升任连长。

民国27年(1938)6月,警备二旅奉命东渡黄河占领山西中条山地区永济县,和日军牛岛师团经过八天八夜浴血奋战,守住了永济。民国28年(1939)秋,日寇集结了3万多兵力和飞机大炮,对中条山发起全面进攻。企图突破平陆过黄河。黄崇虎所在的由警备二旅改编的独立四十六旅孔从周部在这次著名的中条山保卫战中担任守卫平陆的艰巨任务。孔从周部兵士大部分来自关中,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黄崇虎连担任该部前哨阵地的守卫任务。战斗打响,黄崇虎率全连兵士拼死守卫,日军久攻不下,更加疯狂,遂以数倍的兵力和炮火从两侧攻上我前哨阵地。这时黄崇虎连伤亡惨重,被日军以强势火力压制在山腰的前哨阵地,只剩下黄崇虎几个人。黄崇虎决心与日寇决一死战,与阵地共存亡。战斗到最后关头,黄崇虎等人与日寇白刃格斗,壮烈牺牲,全连阵亡。当大部队反攻上来夺回失地,在成片成堆的日军尸体中,发现黄崇虎的遗体仍与日军的尸体扭成一体。黄崇虎牺牲时年仅27岁。在抗日战争中,孙蔚如、赵寿山、孔从周率三秦健儿,立马中条,与日寇殊死搏斗,功勋卓著,尽人皆知。黄崇虎与敌死战,尽显秦人敢打敢拼舍生取义的铮铮铁骨和英雄气概。

抗日英烈名录

左宪民,字焕章,扶村东堡人。初中肄业入军事步兵训练班。毕业后服务于十七路军一七七师,后升任该部一○五八团二营少校营长。民国26年(1937)10月30日,在山西忻县忻口镇抗击日寇,身先士卒登山中弹身亡。国民军及政府给予褒奖和抚恤。

韩应斌,字金甫,阳洪东村人。曾就读于阳洪镇小学。后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以优等成绩毕业。任陆军十一师炮兵营营长。随军转战湘、粤、赣、皖,调任九十八师三十八团二营营长。后升任十一师六十二团中校团副。抗日战争爆发,奉命戍守淞沪,在淞沪抗日战争中,殉国于上海南翔镇。

杨世禄,字崇礼。中学毕业入西北军官学校。历任连长、营副等职。民国26年(1937),任三十二师九十六旅一九一团营长,淞沪抗战中奉命守卫上海南翔镇,与日寇激战数昼夜,所部伤亡过半仍奋力抗击日寇不肯撤退,终血洒疆场以身殉国。政府颁发抚恤以慰英灵。

杨怀玉,昙子坊人。高小毕业后入西北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排长。参加抗日战争,屡建战功,在九江与日军战斗负伤,不治而亡。

马玉亭,城内步家巷人。黉小毕业后参加抗战。任一七七师某团某营上士。民国28年(1939)在中条山守卫平陆战役中与日寇拼死搏斗,壮烈牺牲,年仅16岁。

韩锦堂,敏德人。任国民军某部连长,参加台儿庄抗战,血战日寇,以身殉国。

侯博望,在国民军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直辖第三十一师辎重营第一连任上尉连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即开往河北保定前线房山一带抗日。民国27年(1938)3月中旬,日寇以其最精锐的矶谷、坂垣两师团为主力,向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三十一师奉命开赴台儿庄参加战斗。侯博望率领全连官兵带着110匹驮骡,冒着敌人的强大炮火和飞机轰炸,向台儿庄输送弹药给养和全国各地为抗日捐献的物资和罐头、饼干等慰劳品,为台儿庄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

为捍卫中华民族生存而参加抗战的乾县健儿,未能尽列,实为憾事,上述英烈堪为代表和典范,全县抗日英烈自当英魂永存,名垂史册。

【注释】

[1]郭琦、史念海、张岂之主编:《陕西通史》民国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34页。

[2]范紫东:《乾县新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