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屈原:浪漫主义与神话编织的艺术

屈原:浪漫主义与神话编织的艺术

时间:2024-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产生的现实主义以后,与之相辅相成的又一伟大艺术传统。从屈原开始,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得到比较自觉的运用,并显示出巨大威力。在这里,屈原把最丰富生动的神话想象,与最深沉理智的个体人格完美地溶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屈原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自然现象编织成一个奇异的世界。屈原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比兴手法。

屈原:浪漫主义与神话编织的艺术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产生的现实主义以后,与之相辅相成的又一伟大艺术传统。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存在于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之中,是朴素、自发的阶段。从屈原开始,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得到比较自觉的运用,并显示出巨大威力。这集中表现在他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上。这个形象有光辉的理想、崇高的人格、炽热的感情和不懈的斗志,纯洁,高大,完美,可以’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已经远远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在这里,屈原把最丰富生动的神话想象,与最深沉理智的个体人格完美地溶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屈原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自然现象编织成一个奇异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人神杂处,寥廓荒忽,美人香草,巫咸夕降,羲和弭节,流沙赤水,八龙婉婉,奇禽怪兽,神魔鬼魅,情景怪诞,境界迷离,场面雄伟壮丽,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这个世界中,蕴藏着巫术的观念,神秘的象征,深沉的寓意,色彩艳丽浓烈,形象奇特瑰伟。奔放的热情和深厚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屈原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比兴手法。他在诗歌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大量比兴来反映现实矛盾,抒发内心感情,达到了含蓄而深刻的目的。所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的诗歌不少是政治抒情诗,这些政治情感的抒发,对一般作者来说,容易流于抽象的说理和概念化的口号;屈原却十分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使这种政治情感与艺术想象结合起来,把主观感情客观化,构成具有普遍必然性的艺术形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所运用的比兴形象是与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合而为一的,而不像《诗经》的比兴形象那样单纯和静止,也不再把用起兴和比喻的事物看成是独立存在的客体。因此,在屈原的诗歌中,外物景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是涂染了一层浓烈的情感色彩。他的情感也不再是个人主观的情绪自身,而是成为融合了一定理解和想象以后的客观形象。自然地,他所运用的比兴包含着他个人的美学观点,被比喻的事物渗透着他的美学价值。所以他善于把各种对立的事物表现在美和丑的不同形象中,使人们通过这些具体形象作出政治和伦理道德上的评价,因而产生感情上的爱憎共鸣,得到一定的教育和感染。可见屈原在比兴手法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上,比《诗经》有巨大的发展。(www.daowen.com)

纯熟的艺术技巧在屈原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抒情和说理的结合,感情的表达和环境的描写融为一体,大段的内心独白,虚设的主客问答,绘声绘影的夸张铺叙;在语言上,把华美与质朴的语句恰当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华实并茂的语言风格,并运用积极的修辞方法,锤炼对偶句,美化诗句;在结构上,开创了宏篇巨制、波澜壮阔的抒情长诗。这些都给后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有专家评论屈原“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确为中肯的评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