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揭示问题:以少胜多的管理法则

研究揭示问题:以少胜多的管理法则

时间:2024-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不论在产业界,还是在理论界,还有在相当多的人对于战略问题,要么陷于迷惘,要么被严重误导,这样下去,走向败亡只是迟早的事。但是,很不幸,我不得不指出,对领导艺术的惊人无知是今天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显然,温铁军是一个十分注重搞调查研究的专家。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温铁军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地方干部如何稳定乡村,如何开展工作的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故事。

研究揭示问题:以少胜多的管理法则

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不论在产业界,还是在理论界,还有在相当多的人对于战略问题,要么陷于迷惘,要么被严重误导,这样下去,走向败亡只是迟早的事。这一发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做探讨怎样打造一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公司这样的研究工作,和产业界密切接触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事。九年来,不论是在公司董事会的会议室,在生产现场,还是和客户的客户沟通的现场,好消息固然是有的,而且越来越多。但我发现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地存在着,这就是: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家、高级经理不知道怎样打赢一场不对称经济战。同时,对领导艺术表现出惊人的无知。

1、不知道怎样打赢一场不对称的经济战十几年来,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市场就是世界市场。跨国公司纷纷把攻掠的重点转移到了中国市场,中国公司被迫和跨国公司面对面、真刀真枪地干了起来。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就整体的情况而言,实力的悬殊是显而易见的,跨国公司基本上保持进攻的姿态。

跨国公司大搞收购兼并,用钱买市场或用钱冻结竞争对手。比如在日化行业,在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被宝洁、联合利华收购,收购一旦完成,民族品牌就立刻被冻结起来了。一些跨国公司把生产制造业务进一步转移到中国,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而中国企业的本地配套还不够成熟,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品牌的竞争力,比如波导这样的知名企业,做了五、六年手机,但高端产品的本地配套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在成本和技术上都受到了制约。在高技术产业,跨国公司还加强了对中国高级技术人才的争夺。比如在信息通信领域摩托罗拉、微软、英特尔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等通过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以及兴建研发中心,既夺市场又抢人才,以图巩固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在跨国公司的凌厉攻势下,大量的中国公司要么直接消失,要么被迫和跨国公司“合资”,交出主导权。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的一个最大副产品,就是在心理上击垮了一些中国公司。比如在一些汽车骨干企业,弥漫着一股外资不可战胜的悲观气氛,对于自主开发国产品牌的轿车毫无信心,宁可花费巨资引进外国相对落后的生产线,也不愿把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大部分和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中国公司表现得更多的是迷惘。它们尚有和跨国公司竞争的勇气,但是,由于提不出一套以弱胜强的新战法来产业界应对跨国公司的竞争,自信心仍显得不足。

2、对领导艺术的惊人无知以弱胜强的新战法要发挥效力,必须以健全的领导艺术为驱动。但是,很不幸,我不得不指出,对领导艺术的惊人无知是今天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领导艺术的惊人无知最突出表现在:见木不见林和脱离群众。见木不见林的问题,和中国企业家、高级经理在竞争中感到迷惘是有关系的。企业家们和高级经理们没了竞争章法,就很容易干一些推卸责任的事。流行理论家们,看准了这里面的机巧,为了迎合企业家们和高级经理们心理的需要,而不是制胜的需要,于是纷纷炮制了一些似是而非、以偏概全的管理概念,这些概念的源头仍然是在外国人那儿。更为糟糕的是,一些企业家和高级经理,竟也与流行理论家们一唱一和,对着全体员工唱起了双簧。这种做法,实际上不是加强,而是削弱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比如说关于“执行”的概念。从美国人那里引进“执行”的概念以后,衍生了诸如“没有任何借口”、“做好细节”等等一堆口号。这些口号,表面看来都不错,也显得很实在。另一方面,应该讲,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些东西,就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强调的必要。但是,深入剖析一下,就会发现,尽管流行的商业著作说了大量执行“很重要”、“怎么做”的问题,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却有意无意被忽略掉了,那就是:谁去做?一个人怎样才能自发自动去做好本职工作?怎样激发执行者的热情?管理一群中国人有什么和管理一群外国人不一样的办法?这些问题回答不了,“执行”的问题就是一个伪问题,“执行”的概念也只是似是而非的概念。孤立地把“执行”的概念提到一个不恰当的高度,就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www.daowen.com)

比如,即便有一支很好的执行队伍,对一个组织来说,是不是就够了呢?战略、机会这样的事情,难道真的只是最高决策者的事吗?和广大的基层群众和中层干部无关吗?他们只是执行的“木偶”?我们不是看见了,大部分从胜利走向胜利公司的创新都是来源于中下层员工吗?在领导不力的企业,当工作的局面打不开时,管理人员往往喜欢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群众,推卸自己的责任。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不懂,或者丢掉了毛泽东管理学的一件法宝,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工作的局面打不开时,最好的办法是就是深入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搞调查研究,吸取群众的智慧,和群众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把尚不成熟的想法加以修改、补充和提高。这样,既提高了方案的科学性,又把方案变成了和群众共同拥有的东西。

然后,执行到群众中去。这样做,结果就会比自己搞单边计划顺利得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要有一个思想基础,就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在提高领导能力方面,我们不仅有好的理论,也有行之有效的实践。三农调查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是原《中国改革》总编辑,中央电视台2003年年度经济人物。中央电视台在为温铁军写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培训农民,用行动关注农村建设。走遍乡村,十八年求解三农难题。一个低调的知识分子,只用双脚做学问。”显然,温铁军是一个十分注重搞调查研究的专家。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温铁军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地方干部如何稳定乡村,如何开展工作的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故事。温铁军在安徽某县的一次演讲中,讲述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作为领导工作的典范,同样值得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们长期思考。温铁军说:“大家如果认同党的十六大来以来的战略转变,就要认真考虑我们基层如何来做好工作。那么我就来讲一讲不同的地方如何稳定乡村,如何开展工作,交流一点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