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引擎GOOGLE上输入“管理”一词,可以查到2.22亿条记录,输入英文“management”,可以找到38.2亿条记录。尽管“管理”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但要准确说出其含义却并非易事。对管理的理解就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
我们可以将管理理解为: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使人、事或物向既定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其要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管理的主体是人;二是管理的客体是人、事或物;三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四是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使管理的客体处于受控状态。这样的管理定义可以完整而宽泛地解释所有的管理活动。例如:仓储管理就是对物的管理;人事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工程管理就是对事的管理。还有如会计上的“盈余管理”也可以沿用这一管理的概念。给管理这样一个宽泛概念的一个优点就是:管理存在于一切活动中,存在于一切组织中。大到国家的行政管理,小到家庭的家政管理。复杂到跨国企业的管理,简单到个人收支的管理。另一个优点是,它不唯MBA们的专利,任何一个人都有学习它的必要,因为它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试想哪一个人会离得了“采用一定的方法,使人、事或物朝既定的方向发展”呢?
就上述概念的四个要素而言,管理学的研究其实就是对上述四个要素的研究。所以管理的含义就包括了对管理客体即人、事、物的管理。企业管理的实质是三方面管理的融合。对人的管理体现了让人作管理者希望做到的事;对物的管理体现在发挥资源的效率和功用;对事的管理就是使事情按照设定的目标完成。对这三者的管理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难以绝然分开。由于对事、物的管理最终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而人既作为管理的主体,也作为管理的客体,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成为管理中最复杂的要素,从而导致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成功的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千差万别。这样就使人产生了一个疑问:管理到底是不是科学?
然而我们也看到,无论对人、对事还是对物的管理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即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管理主体和客体会产生不同的管理行为,达成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肯定会存在着达成最佳效果的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就构成了管理学。(www.daowen.com)
正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多样性,达成效果的差异性,因此使得这些规律不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所以就导致了管理学说的多彩纷呈和管理理论的丛林密布,被管理学家叫做“理论的热带丛林”。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完全叫人信服,也很少能系统地将基本的规律抽出来形成公认的理论。因此,管理的科学性和学科体系一直受到外界的质疑,也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管理的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对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减少了人们摸索的过程,有些规律的使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管理学的生命力仍十分旺盛。各高校的管理学院成为热门专业,各种形式涉及管理的学科如MBA、EMBA、MPA等还是受到热烈追捧,各种管理书籍特别是名家论管理的书籍也十分热销。这正是管理学科的魅力之所在。
正如管理学的发展一样,管理会计这门由管理学与会计学融合的学科,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带上了先天的不足。会计学虽然也受到科学性的置疑,但从卢卡·巴乔利(Luca Bacioli)发明复式计账体系起的500多年来,人们对会计毕竟是认可的。复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但管理学就不一样了,它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相关学科的演进处于不断的更新与变革之中,难以让人抓住其真谛。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管理会计学科的系统性也处于不断地变化中。但不管人们是否疑惑,管理会计这门学科毕竟诞生了,而且在人们的观念中有了一席之地,它也成了MBA们必修的课程之一。因为它与传统的财务会计不一样的是,它对企业管理中的决策是有实质性帮助的。这门学科正在成为决策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许多西方企业里甚至成为决策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战略管理的兴起与战略管理会计的诞生又一次地演绎了上述的逻辑,尽管它仍处于理念的形成和探索阶段,内容不一定系统,它的学科体系也受到质疑,但它也将与管理学和管理会计一样,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用数字指导战略的不可或缺的决策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