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投资学-间接投资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投资学-间接投资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4-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间接投资的形成与发展一、间接投资与生息资本从发展的角度看,间接投资是生息资本发展的结果。重要的是,必须关注生息资本在现实中通过借贷获得收益途径的多样性和与此相联系的企业类型及其投资主体。由于第三阶段虚拟资本表现为有价证券,证券公司和个人均以间接投资的形式,出现在应运而生的证券业领域。

国际投资学-间接投资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间接投资的形成与发展

一、间接投资与生息资本

从发展的角度看,间接投资是生息资本发展的结果。生息资本即借贷资本,通常指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放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利息这个新增加的货币额,就是货币资本的借入者使用货币资本而向贷出者付出的报酬。用公式可以表示为G→G',其中ΔG(利息)=G'(归还额)-G(贷出额)。

对于生息资本,一些论著和教科书基本从“三阶段论”展开其内容,即认为生息资本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商业信用,第二阶段是银行信用,第三阶段是虚拟资本。经客观观察与分析后会发现,三个阶段之间不存在低级与高级的划分。商业信用即使是起源,也是并列形态,不会终结。重要的是,必须关注生息资本在现实中通过借贷获得收益途径的多样性和与此相联系的企业类型及其投资主体。因此,由生息资本决定的获利形态与途径可以表现为融物获利、融资获利、购券获利等三种类型。

(一)融物获利与商业信用

融物获利途径与商业信用直接联系,其特征及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由于商业信用的媒介是实物(即通过融物实现融资),构成了融物获利的条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资本借入者可以直接获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而无需借入资金。由商业信用决定的融物获利方式,在解决资本借入者资金短缺的同时,不但为自己(贷出者)获得了信用收益(利息),还因直接销售产品而获得商业利益。

其次,由于商业信用主体多为产业资本的特定双方,融物获利具有稳定性。在实践中,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使用商业信用的方式尤为明显。

最后,由于商业信用表现为赊购赊销,融物获利也具有风险。从货币借贷公式G→G',其中ΔG(利息)=G'(归还额)-G(贷出额)中可以看出,上游企业先发出货物给下游企业,而包含着利息在内的还款回收需要视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定。因此,赊购赊销包含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一旦经营恶化,三角债以及债务链的延长,将使上游企业面临利息甚至本金都难以回收的被动局面。

(二)融资获利与银行信用

融资获利是银行信用的体现。银行的信用业务是通过吸收闲散资金而从事放贷业务,由此获取融资的利差收益。融资获利与银行信用的相关主体是货币商、制造业主、流通商贩以及需要资金的个人等。与直接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制造业、商业不同的是,出现了专门经营货币的商人和行业。早期的货币商包括典当、钱庄和银号等。银行则被认为是与经济现代化相联系的产物。有资料介绍,山西平遥大约1823年就有了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日升昌票号

现实的融资实践中,出让货币使用权的典当、民间借贷、高利贷等现象,仍然体现货币商融资获利的本质。与银行信用相联系的融资获利途径,由于具有垄断性特征,其发展会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同时,经营货币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这已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以及次贷危机的实践所证明。

(三)购券获利与虚拟资本

有分析认为,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是生息资本的第三阶段。以购买有价证券(虚拟资本)获得收益为内容的购券获利途径与虚拟资本互为因果。购券获利存在的原因在于:

第一,与融物获利多发生在企业之间而往往排斥个人进入相比,以债券股票载体的虚拟资本的划分单位和交易单位小,资金规模不受限制。这一特征非常适合拥有零散小额资金的个人参与购券获利。

第二,与融资获利中经营货币业务的垄断性相比,有价证券体现了资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因此,购券获利途径既有企业参与,又有个人参与,两者之间能形成公司融资与个人购券良性循环的格局。

第三,证券流动性高、变现容易,且债券收益大于存款利息收入等因素,均有利于购券获利途径的发展。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虚拟资本三者不仅同时存在,互相补充,呈现出一种并列态势,而且与不同的企业形态相联系。具体说来,第一阶段商业信用的实物融资发生在产业资本之间,其过程主要涉及产品生产与销售,与此相联系的企业类型和投资主体也多为制造业与商业。因此,可以认定融物获利与商业信用主要体现了直接投资的特性。由于第二阶段银行信用形成了经营货币的企业即商业银行,与此相关的专门化领域便是信贷业,相关的资本形态就是借贷资本。由于第三阶段虚拟资本表现为有价证券,证券公司和个人均以间接投资的形式,出现在应运而生的证券业领域。以上这些方式构成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不同形态。

二、间接投资与股份公司

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股份公司密不可分,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明确以下观点:间接投资源于股份公司,间接投资服务股份公司。

(一)股份公司与资本社会化

股份公司的形成,曾被马克思誉为与蒸汽机的发明具有同等意义的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突出的优点在于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

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分割股份的方式,直接从社会上筹集大量资金,积少成多,突破了影响企业发展的资金限制。在这一过程中,单个资本经过汇集后转化为社会资本。在股票的发行市场,购买原始股票的间接投资活动,使得资本形态实现了第一次转化,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二)上市公司与资本证券化

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大量资金,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但又面临着资本凝固化这一新的问题。导致资本凝固化有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的因素。就技术因素而言,体现在股份公司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且收益的形成与回收缓慢。就制度因素而言,入股自愿,退股受限也造成资本凝固。资本凝固的后果,不仅使得投资在企业滞留时间过长,而且在投资者需要将手头的股票资产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现金的时候会遇到困难。

股份公司通过上市可以解决资本的凝固化问题,即上市公司的意义也在于实现了资本的证券化。实践表明,证券的发行市场必须有证券的流动市场与之匹配。在此过程中,投资者通过转让其持有股票的间接投资活动,使得资本形态实现了第二次转化,即由生产资本还原为货币资本。由此也畅通了股票发行—股票流通—股票变现的渠道,形成了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www.daowen.com)

以上分析表明,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证券化是一对孪生兄弟,资本社会化是资本证券化的前提,而资本证券化反过来促进了资本社会化。

三、间接投资的特征

由于国际间接投资活动主要在金融领域内进行,目标是实现货币增值,故又称金融性投资。这种以资本证券为对象的国际间接投资活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收益性特征

证券最基本的特征是收益性,这也是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目的。这种收益具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一是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的收益在证券发行时已有规定,不受发行者经营状况好坏的影响。债券和优先股都是这种证券,因此风险较小。二是半固定收益。证券收益的一部分在发行时已有规定,而另一部分则由经营状况决定。优先股的新类型——参与优先股的收益就是以这种原则分配的。三是不确定收益。投资者的效益完全与经营成果挂钩。这种证券的收益波动性大,风险大,但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具有较高收益,如股票就是不确定收益证券。

(二)兑换性特征

股票是一种永不偿付证券,债券则有一个期限问题。证券持有人在希望收回本金时,只能在证券流通市场上转让或作为抵押品。因此,为了保证证券随时可兑换,以刺激人们对证券的购买,我国在大力发展证券发行市场的同时,必须完善证券的流通市场,这样也有利于促进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

(三)风险性特征

证券的具体种类不同,其风险的大小也不相同。总的趋势是:风险性与收益性成正比,风险越大,则可能取得的收益亦越大。一般而言,国际债券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通货膨胀风险,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削弱了投资收益的实际购买力;

(2)利率风险,利率大幅度上升导致的市场价格下滑会使投资者的收益受到影响;

(3)再投资风险,如果债息再投资时的利率低于债券的利率则会产生此风险;

(4)违约风险,发行者到期不还本付息的可能性;

(5)国家风险,由于政府根本性变革或金融政策的改变可能引起的不还本利息;

(6)汇率风险,由于本币与外币汇价的波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四)波动性特征

股票具有多种价格,票面价值即票面额,发行价格是指发行股票时在招股说明书中载明的股票发售价格,这两者并不一致。证券发行完毕进入交易场所后,由于证券本身收益率、证券供需关系及其他因素影响还会形成上下不断波动的交易价格,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证券行市。股票的票面金额只是代表投资人入股的货币金额是固定的,而股票的价格则随时变动,股票价格的形成取决于预期股息和股票投资价值。

股价指数是反映股市波动的综合指标,其中最著名且被广泛采用的指标,就是道·琼斯公司编制的30种工业股价平均数。在编制方法上该平均数采用未加权的算术平均数。此外,该公司公布的股价指数还有15种公用事业股价平均数、20种运输股价平均数和65种综合股价平均数。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基准日是1928年10月1日,当日股票价格平均数为100美元。由于股票价格指数以报告期股价与基期股价之比来反映,所以道·琼斯股票指数每一点的涨跌就是相对于基准日波动的百分数。

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包括400种工业股、40种公用事业股、40种金融股和20种运输股。该公司自1923年开始发布股价指数,当时的样本总数为239种,1957年扩大到500种。一般认为该指数具有取样广泛、资料详细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连续性。该指数采用基期加权总和法编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股价指数。

恒生指数是中国香港证券市场的主要综合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发布。该指数选择33种普通股,以基期加权总和法编制。样本内容包括金融股4种、公用事业股5种、房地产股9种、其他工商业股15种。该指数基期为1964年7月31日,于1969年11月24日首次公开发布。

英国金融时报工业普通股价指数是由该报于1935年开始编制和发布的,采用样本为30种工业普通股票。该指数采用相对指数法编制,指定该年度为基期,基期值为100。

日本证券市场上的几种股价指数中,日经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是最有名的一个,该指数在1975年取得使用现名称的许可。日经指数从1949年开始发布,采用道·琼斯平均数的编制方法编制,选取225种普通股票作为样本。

上证指数即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基期日为1990年12月19日,基期指数为100点。由于我国的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且上市公司总股本成为股票指数的权数,相当多股票的涨跌与股票指数的走势不太吻合。在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中,上证所以已经完成股改任务的上市公司组成新样本,发布了新上证综合指数。新上证综指发布的基期日是2005年12月30日,基点为1000点。

深证成指即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分股价指数,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0点,以40家上市公司为成分样本,以成分股的可流通数作为权数。基本公式为股价指数=现时成分股总市值/基期成分股总市值×1000,以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