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时间辨别能力及其视觉感知效应

时间辨别能力及其视觉感知效应

时间:2024-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闪光、闪烁、连续光等引起的视觉感受是不相同的,这就是视觉对不同时间频率的光刺激的反应。如刺激频率低,感受是闪光;频率增加,闪光感觉持续时间较长,产生了“闪烁”效应;当闪光频率继续增加直至闪烁消失时,视觉感知到的光就被看成连续光了。

时间辨别能力及其视觉感知效应

4.3 时间辨别能力

视觉对物体的辨别,不仅依赖于空间特性,还受其时间辨别特性的影响。如闪光、闪烁、连续光等引起的视觉感受是不相同的,这就是视觉对不同时间频率的光刺激的反应。如刺激频率低,感受是闪光;频率增加,闪光感觉持续时间较长,产生了“闪烁”效应;当闪光频率继续增加直至闪烁消失时,视觉感知到的光就被看成连续光了。高频率的脉冲断续光和连续光,在主观视觉上都能引起稳定光的感觉。人眼的这种对不同频率光刺激的察觉能力即为时间辨别。

4.3.1 曝光时间

人眼受短时间的曝光,必须符合光度学的一条基本规律,即Bunsen—Roscoe定律。实验证明,为了观察一个小面积光亮的圆点所需的光能量E,对所有短时间t的曝光来说是一个常数。即所需光能量是时间和亮度的乘积:E=t・L。该式也同时符合照相机的曝光原理。不过一般认为,察觉是有时间阈限的,称为临界时距,用tc表示。当超过这一时距,则上述规律失效。在白昼光照良好的情况下,时距在0.01到0.2秒之间。另外,对一个光刺激来说,其全部光能量还与测试面积有关。

4.3.2 时间累积(www.daowen.com)

视觉对光刺激的感受,受光刺激的时间长短和亮度因素影响。在一定刺激时间范围内,如果亮度很低,为了达到相同刺激的视觉效果,可以用延长刺激时间的方式来弥补,这种情形就是刺激时间的累积。对于一个小片刺激的察觉,光的总能量E与它的面积A、亮度L和时距tc成正比,即Ec=A・L・tc。Ec为达到50%察觉概率所需的临界光亮。如果刺激目标的照明条件良好,tc值可以短到几毫秒;如果照明条件不好,tc值也可能长到几百毫秒。不过作者认为,虽然该式表明了全部时间累积或整合的情形,低亮度的刺激可用延长刺激时间的方式弥补;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在提高光亮度时,刺激时间并不能无限度地降低。好比一个人10秒钟内可以从一楼跑到三楼,但10个人一秒钟内绝对无法从一楼跑到三楼。

4.3.3 时间特性

时间辨别的特性常用临界闪光频率的心理物理概念来叙述。光在主观上引起的感觉界于闪烁和稳定之间时的频率叫做临界闪光频率(Cff),实验证明,Cff主要依赖于刺激闪光的频率,而不依赖于它的波形,时间分辨常受到大脑的限制,而不受眼睛的限制。它与疲劳、缺氧症、药物反应、觉醒状态和观察者的年龄有关。

实验研究表明,光刺激频率较低时(8~10Hz),人眼感觉到闪光,刺激作用强;光刺激频率中等时(10~16Hz),感觉闪烁,刺激作用减弱;刺激频率提高到20~50Hz时,感觉到连续光;而对于50Hz以上的光刺激,如照明用的日光灯管的50Hz频闪光,视觉上感知为稳定的连续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