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视觉信息应用技术之视网膜感光机制

视觉信息应用技术之视网膜感光机制

时间:2024-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表明,正常眼视网膜的中央凹,至少包含两种视锥细胞视色素,一种吸收红光较多,即对红光较敏感;另一种则对绿光吸收较多,即对绿光较敏感。

视觉信息应用技术之视网膜感光机制

3.3 视网膜的感光机制

宏观上来看,视网膜内含有大量的视细胞,即感光细胞。感光细胞在受光线的作用后,引起光化学反应使感光物质分解,分解物刺激感光细胞本身,并使细胞膜超极化而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枕叶而形成视觉。

从视神经的结构可知,视细胞中真正的感光物质是在位于其外段的视色素,以下进一步叙述视色素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3.3.1 视色素的漂白和再生

早在100多年前,Kuhne首次用胆盐从视网膜中提取出了视紫红质(视杆细胞中的视色素)。视紫红质在光照下可由紫红色逐渐变成黄色或灰白色,这就是视紫红质的漂白过程。视紫红质漂白的光化学反应过程是,由视黄醛(生色团)和视蛋白所组成的视色素在受光后,视黄醛进一步还原成维生素A,维生素A被脂化贮存到视细胞外侧的色素上皮层中。当视色素处于黑暗中,视蛋白在维生素A参与下和视黄醛结合又生成为视色素,称为视色素的再生。

3.3.2 视色素的研究方法

由于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体积甚小,目前很难从视锥细胞中直接提取视色素。因此,采用眼底分光光度法和显微分光光度法来对人或动物的视网膜进行研究,从而取得有关视锥细胞视色素的有价值资料。(www.daowen.com)

1.眼底反射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一束光线经眼球光学系统后入射至视网膜,除一部分光线损失外,通常另一部分光线两度被视色素吸收,在眼内的各种物质中,只有视色素在受光情况下漂白,因此只要分析视色素在被漂白前后反射光的变化,就能计算出视色素的色差光谱

Rushton等人采用这一方法测定了中央凹的视锥细胞特性。实验表明,正常眼视网膜的中央凹,至少包含两种视锥细胞视色素,一种吸收红光较多,即对红光较敏感;另一种则对绿光吸收较多,即对绿光较敏感。这说明在中央凹处至少存在两种含有不同视色素的视锥细胞,并为色觉功能打下了基础。

2.显微分光光度法

显微分光光度法是用来对单细胞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它利用微光束研究活体细胞的光谱特性,其微光束极细,能测到小至0.5μm区域的吸收光谱,目前已广泛地用于测量单个细胞,尤其是视锥细胞的视色素的光谱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