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信息应用技术

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信息应用技术

时间:2024-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属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清洁眼球,眼外肌负责眼球各个方向的运动。图23眼球的剖面图2.2.1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1.外层或包层(纤维膜)。与眼外肌融合部约0.6mm,巩膜有保护眼球内容的作用。虹膜的基质层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色素。睫状体的后部薄而平,称之为睫状环。

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信息应用技术

2.2 眼球的结构

眼位于眼眶内,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眼球和眼的附属器,见图2‐2。

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睑、泪器、结膜、眼眶和眼外肌。附属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清洁眼球,眼外肌负责眼球各个方向的运动

眼球(eye ball)近似球形,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主要结构如表2‐1所示。至于眼球的尺寸,各文献所载数据有所差异,一般认为,眼球的前后径约为24mm。

图2‐2 眼的结构图:眼球和眼的附属器

表2‐1 眼球的主要结构

眼球的剖面图如图2‐3所示。

图2‐3 眼球的剖面图

2.2.1 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

1.外层或包层(纤维膜)。由坚硬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它有保护眼球形状和内部组织的作用。与空气接触的前1/6为角膜,透明且向前凸出;后5/6为巩膜,是乳白色不透明的厚膜。

(1)角膜(Cornea)。表面光滑,质地坚硬,位于眼球最前面,呈横椭圆形。其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厚约1mm,中心部稍薄,约0.5~0.8mm。角膜前表面曲率平均7.8mm,后表面6.8mm。

角膜在组织学上分为五层。它们是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角膜实质层、狄氏膜和内皮细胞层。

上皮细胞层由5~6层细胞组成,在角膜缘处与球结膜上皮细胞层相移行,再生能力强,外伤后可再生,并无疤痕遗留。前弹力层是一层均匀一致无结构的薄膜,损伤后不能再生。角膜实质层或基质层占角膜全厚的90%,主要由胶原质纤维组成,约有100~200层,每层厚度约1.5~2μm,各层约1/10光波长的间隔,极其规则地与角膜表面平行排列,各层相互成一定的角度重叠,并具有相等的屈光指数。损伤后不能再生,会留下不透明的斑痕而影响视力。

角膜主要生理特点有:(a)透明性,无血管,无色素细胞,含水量和屈光率恒定,屈光度占整个眼球光学系统的3/4屈光度(眼球共60屈光度);(b)知觉特别敏感,一旦受外界刺激,立即会发生反射性闭睑动作来保护眼球免受伤害。因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自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的渗透。

(2)巩膜(Sclera)。质地坚韧,呈乳白色不透明的厚膜,巩膜由致密相互交错的纤维组成,巩膜内层含有色素、呈棕色,发生黄疸时巩膜会染成黄色,巩膜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后极部最厚、约1mm,赤道部约0.4~0.5mm。与眼外肌融合部约0.6mm,巩膜有保护眼球内容的作用。

(3)角膜缘。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角膜嵌入巩膜内,角膜血管网位于此处。

2.中层。紧贴在纤维膜的内面,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呈棕黑色,其作用好像照相机“暗箱”,有防水的作用,它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1)虹膜(Iris)。在中层的最前面,是一圆球状的薄膜,表面不平整呈放射状,通过角膜可以看到,虹膜中央有一平均直径为2.5~4.0mm的圆孔,称为瞳孔。光线从此小孔进入眼球。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变化范围约1.5~8mm。当光线很强时,瞳孔会自然缩小,反之瞳孔放大,从而起到调节入射到视网膜上光线多少的作用。

瞳孔缩小由缩瞳肌(瞳孔括约肌)控制,瞳孔放大则由散瞳肌(瞳孔开大肌)控制。前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后者受交感神经支配。

虹膜的基质层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色素。其颜色随人种族而异,我国和亚洲人一般为棕褐色,欧、美洲人有蓝色和灰色不等。

(2)睫状体(Ciliary body)。前连虹膜,后连脉络膜。环绕眼球内部的四周,呈环带状,其横截面呈三角形,睫状体的前部较厚,其中约有70~80条大小不等纵行放射状的突起,称为睫状突。睫状体的后部薄而平,称之为睫状环。睫状体至晶状体赤道部有纤维状的晶体韧带与晶状体相连。当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时,由悬韧带的松弛或紧张而使晶状体的曲率发生变化,使不同距离的物体均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3)脉络膜(Choroid)。色素膜的最后一层,占中层后部的2/3。血管和色素都很丰富,对视网膜起到营养的功能,并有遮光作用,能遮挡通过巩膜的光线进入眼球,保证由瞳孔进入眼内光线清晰成像。(www.daowen.com)

3.内层,视网膜(Retina)。紧贴在中层的内层,通常指自锯齿缘至视神经乳头部,分为两层,内层为感光层,外层为色素层。二层之间有空隙,可剥离分开。人眼视网膜的厚度约为0.1~0.5mm。

视神经乳头称作视神经盘(Nerve disc),位于眼球后极鼻侧3~4mm处,其直径约1.5mm,它使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成圆盘状,并且穿出眼球。由于视神经乳头只有神经纤维而无感光细胞,即无感光能力,因此视神经乳头处没有视觉,在视野中成为一个盲区,在解剖学或眼科学上通常称为盲点,也叫生理盲点。采用图2‐4可测定生理盲点,闭上左眼,右眼注视十字,前后移动头部,在某一距离可发现右边的圆点消失,此处即右眼的盲点区。左眼的盲点按相同方法测定,只需将十字和圆形的角色互换即可。

图2‐4 生理盲点测定

平时人们之所以未能感觉到这一盲区存在,是由于我们在观察物体时,为了搜索最感兴趣的目标,眼球总在不断地转动;此外,双眼视觉也相互补偿了盲区的感光能力,所以往往感觉不到盲点造成的视野阴影区。

在视神经乳头的颞侧3~4mm处,有一直径约2~3mm的黄色区域,称为黄斑(Maculaarea)。在黄斑中心有一下凹的小区,其外径约1.5mm(对应视角约5°),下凹的底部直径约0.3~0.4mm(视角有1°20′),称为中心凹或中央凹。它是视细胞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如该部位发生病变,视力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2.2.2 眼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眼内容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1.房水(Aqueous house)。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充满于眼房。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空隙叫做眼房,虹膜把眼房分成二部分,靠角膜方向的称为前房;在睫状体和晶状体赤道部的称为后房(参见图2‐3)。

房水由睫状突产生,先进入后房,经瞳孔进入前房,再经前房角汇入巩膜静脉窦,通过传出小管进入前睫状静脉而流出眼球。因此房水处于动态状况,它不断地产生和流出。正常时,房水总量处于平衡状态,眼内压保持一定值。若这种正常的通路受阻,房水量不断增加,就会导致眼压过高,医学上称为青光眼

2.晶状体(Lens)。位于虹膜和瞳孔之后的玻璃体蝶形凹内。晶状体与悬韧带和睫状体相连。晶状体透明而富有弹性。在解剖学上,晶状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对称轴上的相交点称为前极和后极。

晶状体是眼球内唯一可改变曲率的光学元件,它通过改变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实现调焦,尤其是其前表面曲率变化最大(图2‐5)。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可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而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

图2‐5 晶状体的调节示意图

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囊是一层透明而具有高度弹性的薄膜。晶状体纤维由赤道部不断地增长,而逐步形成了晶状体的皮质层和晶状体核。晶状体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大,并变硬而失去弹性,调节功能衰竭,随之晶状体的颜色也逐渐呈黄色,甚至棕色。晶状体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在某些病变下,晶状体发生浑浊,可影响视力,医学上称作白内障

3.玻璃体(Vitreous body)。完全透明无色的胶质体,位于视网膜前,并充满在晶状体后面的眼球腔内,约占眼球容量的4/5。玻璃体无血管、无神经、无再生能力,其营养来自脉络膜、睫状体和房水。

玻璃体99%为水,其余为胶质和透明质酸,除有屈光作用外,在内表面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如玻璃体脱失、液化,易导致视网膜剥离。

2.2.3 眼的附属器

1.眼睑。它是覆盖在眼球前部的帘状组织,眼睑分上眼睑和下眼睑,有保护眼球、防止外伤和避免强光直射眼瞳、帮助瞳孔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功能。上眼睑和下眼睑交汇处称为毗部,鼻侧端称内毗,呈钝角,颞侧端称为外毗,呈锐角。在进行电生理测试时,某些电极就安装在毗角处。上下睑缘的内侧有一小孔,称为泪点,是泪道的入口处。

2.结膜。一层薄而透明富有血管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贴于眼睑内面的叫睑结膜,它不能推动。贴于巩膜前1/3的薄膜叫球结膜,表面非常光滑松弛、透明。结膜能分泌粘性液体,经常湿润角膜以维持其透明性。

3.泪器。包括分泌泪腺和排出泪液的泪道。泪液的作用是经常湿润角膜,保持其透明性,因为角膜一旦干燥就会丧失透明性。其次泪液还有洗刷侵入眼球表面的灰尘,维持眼球的清洁,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4.眼眶。有骨质构成,呈四棱锥体状,它是容纳和保护眼球的腔体。成年人眼眶深4~5mm,眼眶容积约为25~28mL,眼眶内含有眼眶脂肪,有软垫作用,可吸收外力对眼球的震动影响。

5.眼外肌。附着在眼球壁上。共有六条外肌控制眼球运动,其中四条直肌和二条斜肌,它们分别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眼外肌的作用将在有关眼球运动的章节中作进一步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