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条英机:日本首相评传

东条英机:日本首相评传

时间:2024-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84年12月30日,东条英机出生在东京的一个军人家庭。1905年4月,东条英机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授陆军少尉衔。早已为这场战争积极准备的东条英机,立即以关东军参谋长身份,率领察哈尔兵团大举进犯中原,先后攻占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铁蹄践踏中华河山,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对此,东条暴跳如雷,当面指责近卫出尔反尔,违背御前会议决定。

东条英机:日本首相评传

东条英机

(東條英機Tojo Hideki 1884.7.30—1948.12.23)

出任第40届(1941.10.18—1944.7.22)内阁首相

东条英机(1884—1948)是战前日本军事法西斯独裁者,发动全面侵华和太平洋战争的罪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战争狂人。

1884年12月30日,东条英机出生在东京的一个军人家庭。其父东条英教是岩手县一武士之后,早年毕业于陆军大学,参加过平定西南武士叛乱。中日甲午战争时,东条英教任大本营高级参谋,竭尽出谋划策之能事,战后以“智将”闻名遐迩。日俄战争时出任姬路旅团长,率军征战中国东北,为打败俄国,夺取中国殖民地立下“显赫战功”,晋升为陆军中将。其军事著作《战术麓之尘》深得军部推崇,被奉为“陆军之宝典”。[1]家庭教育和熏陶,对东条的人生道路选择影响极大。

东条从小顽皮好斗,喜欢恶作剧。上小学起,功课不佳,入中学后,是“打架大王”。其校长说,“东条在打架和不服输这一点上,确实是全校的冠军”。为使不肖之子成为“皇国”的有用之“才”,东条父母煞费苦心,强迫东条自带饭盒,徒步上学,磨炼其艰韧意志,苦练“神刀流剑舞”,培养武士道精神。

1899年,16岁的东条穿上军装,进入东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学习,接受正统的军国主义教育,其“发愤读书”也是从这时开始的。1902年,东条升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两年后日俄战争爆发,东条又升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1905年4月,东条英机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授陆军少尉衔。之后作为该期毕业生中的“幸运儿”,被派往中国东北战场。然而,日俄战争已告尾声,踌躇满志的东条只是嗅了嗅战场上的硝烟,便随着奏凯的“皇军”含恨归国。然而,此次日俄战争中靠“肉弹战术”成名的“军神”乃木希典大将,却成了他终生膜拜的楷模。

日俄战争后,东条在联队中做了几年下级军官。1912年,在其父亲朋友推荐下,进入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晋升为陆军大尉,担任过陆军省副官。1920年,东条任驻德国使馆武官,其间重点调研了德国等欧洲各国的总体战体制,与同任驻德使馆武官的永田铁山、冈村宁次订立“盟约”,决心共同推进国家改造和对外扩张“事业”。回国后,东条历任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军务局动员课长、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等职。由于他办事果断,讲究效率,得了个“剃刀东条”的绰号。[2]

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国内形势动荡不安,法西斯运动随之兴起,其核心力量是军界的少壮军官。后来,军部法西斯分子分裂为统制派和皇道派,东条英机则是统制派方面的重要人物,他主张军人必须绝对孝忠天皇,服从命令,反对用武装政变、暗杀等“下克上”方式推进国家改造。

1935年,东条英机被任命为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在“强化治安”的名义下,以他的“剃刀效率”,残暴屠杀大批东北抗日军民,深得上司赏识。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统制派通过“整肃军队”,一举清除皇道派,牢牢掌握了陆军大权。东条因在事件中采取了防止关东军内部骚乱措施,在清除关东军中皇道派分子时工作得力,连连加官晋爵,升任陆军中将,再被任命为关东军参谋长。

1937年7月7日,日本以芦沟桥事变为借口,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早已为这场战争积极准备的东条英机,立即以关东军参谋长身份,率领察哈尔兵团(亦称东条兵团)大举进犯中原,先后攻占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铁蹄践踏中华河山,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次年5月,因功升任陆军省次官,后转任陆军航空总监兼航空本部长,进入最高军事首脑层。

1940年7月,由于希特勒德国在西欧初战得手,日本国内再次掀起战争狂潮,近卫文麿东山再起,接连组成第二、第三次近卫内阁,东条连任陆相。在此期间,东条竭力协助近卫,对内开展所谓“新体制”运动,加强法西斯专政,对外继续侵华战争,推动政府制订向东南亚地区扩张的“南进”方针,缔结日德意军事同盟,将日本推向与世界人民为敌的绝路。

东南亚地区早就是日本觊觎的目标,占领这一地区,不仅能保证日本获得大批重要战略资源,而且有利于从地理上进一步孤立中国。由于荷兰、法国已被德国打败,荷、法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形成半真空地带。近卫内阁于成立的当月,便派兵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迈出了“南进”的第一步,直接威胁了美英在这一地区的权益,激化了日本与美英的关系。美英两国立即采取冻结国内日本资产、禁止对日石油出口措施,以示报复。

从1941年春开始,日美举行多次谈判,由于双方的主张相距甚远,矛盾日趋激化。东条是顽固的对美强硬论者,要求政府停止对美谈判,武力解决问题。在1941年9月6日的御前会议上,东条等人的对美强硬论取得优势,会议决定对美谈判以10月上旬为限,届时日本的要求若不能满足,则不辞对美开战。到10月上旬,日美谈判仍无进展,东条急不可待,率先跳出来胁迫政府立即对美开战。东条气势汹汹地声称,“对陆军来说,在(中国)驻军问题上决不能让步”。“如果完全屈从美国的主张,中国事变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满洲也将难保,朝鲜的统治也将陷于危机”。[3]近卫虽然也是“不辞对美一战”论者,但鉴于日本准备不足,无绝对取胜把握,害怕承担战败责任,主张继续对美谈判。对此,东条暴跳如雷,当面指责近卫出尔反尔,违背御前会议决定。近卫自知理屈,只好辞职。

东条的“魂力”和“勇气”给日本统治集团带来了“希望”,在讨论继任首相时,木户幸一等政府重臣认为,除从皇族中指派首相外,东条英机是最合适的人选。1941年10月18日,在好战分子的一片赞许声中,东条“闪亮登场”,开始了日本近代史上最反动的军事法西斯独裁统治。

内阁成立当日,东条便公然宣称,侵占整个中国,“确立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既定的国策”。[4]接着。在东条主持下,连续召开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专门讨论对美战与和问题。11月5日的御前会议,正式作出了12月初向美、英宣战决定。

东条英机一向推崇希特勒的“闪电”战术,鼓吹“先手先手(围棋术语,意为先发制人)乃战争常识”理论,并基于这一战略思想,秘密部署了对美战争。

1941年12月8日晨(美国时间12月7日),由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指挥、南云忠一亲自率领的海军“机动部队”,对美国太平洋海军重要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沉击伤美舰20余艘,炸毁美机约300架,毙伤美军约4000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与此同时,日本陆海军兵分多路,进犯东南亚各国,在四个月左右时间里,连克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香港、缅甸等地,重创英国远东舰队,迫降或驱走当地美英军队,将东南亚地区约1.5亿人口和3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置于日军控制之下。(www.daowen.com)

初战“大捷”,日本统治阶级欣喜若狂,东条威名大振,亦更加骄横不可一世。当时有人建议:日本应乘此有利时机,与美国进行和平谈判,巩固既得战果。东条却不屑一顾,还狂妄地声称:“就当前情况看……占领澳大利亚也不难,现在不宜考虑和平。”[5]这个战争疯子,已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为支撑和扩大侵略战争,东条不断强化国内法西斯体制。对美开战后,东条内阁立即以“非常措施”之名,颁布《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等临时取缔法》、《战时犯罪处罚特例法》,逮捕与左翼运动有关的人士,实行白色恐怖。1942年,东条内阁利用国内的战争狂热,以官推议员形式,举行翼赞选举,再由新当选的众、贵两院议员组成翼赞政治会,实现了“一国一党”制。随后,政府改组了大政翼赞会,将各省领导的各种产业报国会、妇人会、青少年团等全国性组织,统统置于翼赞会领导之下。此外,政府还通过部落会、町内会、邻组等地方组织,把法西斯统治的触角伸入到普通国民的生活之中。1943年,东条新设军需省,专门负责战争物资的生产和调拨,战机的生产成为重中之重,战时经济统制被推向了极端。

为加强对占领地的统治,保证最大限度地攫取当地资源,东条不顾部分阁僚反对,于1942年成立大东亚省。东条认为,该省负责处理的“大东亚共荣圈”内各国事务,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外交范畴,因此不会出现日本外交由外务、大东亚两省分掌的局面。东条此举并非对外交事务无知,而是要在“共存共荣”、“东亚新秩序”的幌子下,强化对殖民地和占领地的控制。

东条专橫跋扈,心地狭窄,权力欲极强。执政期间,频频通过内阁改组和政府机构改革,安插志同道合者。他还通过颁布《战时行政特例法》和《战时行政职权特例》,从法律上强化首相权限。他不仅担任首相兼陆相,还先后兼任过内务相、军需相、外相、文相、商工相及参谋总长等要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将法西斯独裁体制推向登峰造极地步。

但是,日本的军事优势未能维持多久。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初战受挫后,迅速组织力量反攻。从1942年6月起,日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中连遭败绩,失去了海上优势。到1944年6月,美军攻占了被日本视为“绝对国防圈”内的塞班岛,日本本土已完全暴露在美机轰炸圈内。在中国战场,中国军队顶住了日军的重点进攻,迫使日军龟缩在一些“点”和“线”上负隅顽抗,缅印战役打响后,局部的战略反攻已经开始。在亚洲其他地区,朝鲜、越南、马来亚等国的抗日武装,到处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在欧洲战场,苏军在1943年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击退德军后,开始大举反攻。美英军队则开辟了北非第二战场,迫使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到1944年6月同盟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德国的战败已是时间问题。

世界战局的逆转,日本在军事上的败退,引起日本统治阶层一片恐慌,东条无力扭转被动局面,以致众叛亲离。1944年7月18日,在部分重臣和海军将领坚决反对下,东条狼狈下台。

东条辞职后作为政府重臣参与政治,继续鼓吹“本土决战”,策动陆军阻挠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拒不向同盟国投降。

日本宣布投降后,东条被定为甲级战犯。1946年5月到1948年4月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东条进行了多次审讯。东条拒不承认战争犯罪,顽固坚持反动立场。他在1947年12月19日的供词中狡辩说:“我始终认为这场战争是自卫战争,不违反现时承认的国际法。我从未想过我国进行的战争是国际犯罪。”[6]

正义必胜,邪恶必诛。东条英机这个日本法西斯巨头,终未逃脱历史的惩罚。1948年12月23日零时1分至35分,东条英机与另外6名甲级战犯一起被处以绞刑

【注释】

[1]伊东峻一郎著、辽宁大学历史系翻译组译:《东条英机传》,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10页。

[2]伊东峻一郎著、辽宁大学历史系翻译组译:《东条英机传》,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2页。

[3]龟井宏著:《昭和天皇与东条英机》,光人社1988年,第362页。

[4]伊东峻一郎著、辽宁大学历史系翻译组译:《东条英机传》,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175页。

[5]东久迩稔彦著:《东久迩日记:日本动荡期秘录》,德间书店1968年,第106页。

[6]日本现代评论社编:《昭和宰相列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13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