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

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

时间:2024-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中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16世纪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者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翻印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和官办的邸报一样,报房京报和邸报以刊载朝廷准许发布的官方文件为主,它实际上是官方邸报的翻版。清兵入关后,报房京报获准继续出版。

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

第一节 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邸报起始于唐朝,是封建王朝的政府官报。因为由“邸吏”负责传发,所以称为“邸报”。在有些古代文献中,邸报也被称为“邸钞”、“阁钞”、“朝报”、“杂报”、“条报”、“除目”、“状”、“状报”、“报状”或“京报”。

唐朝的邸报由各地派驻首都的邸务留后使负责传发。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邸务留后使改称进奏官,在上都知进奏院的统一管辖下,进行邸报的发布工作。唐朝邸报已经用纸。是否印刷,尚无确证。唐末人孙可之在《经纬集》中所写的有关《开元杂报》的文章,是关于邸报的较早的较详细的记载。

现存巴黎国立图书馆的一份抄发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的“进奏院状”,和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的一份抄发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的“进奏院状”,则是保存至今的,时间最早的两份古代“邸报”。因为当时还没有由中枢部门统一发布的朝廷官报,这两份“进奏院状”还带有“新闻信”的性质。

宋朝的邸报也由进奏官负责传发,当时全国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官总数为120—150人,受上都进奏院领导,每日、每五日、每十日或一月发行一次,发报前由门下省的给事中负责审核,称为“判报”。宋朝的邸报是在政府中枢部门的管辖下统一发布的,因此已具有政府官报的性质。

元、明两朝撤销了都进奏院,改以通政院(元)或通政司(明)为发布官报的机关。清朝初年的官报则由内阁发布,准都察院内务府各衙门的承抄官及各省派驻北京负责传递官报的提塘官前往誊录下报,亦称邸报。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一、皇帝的诏书、命令和皇帝的起居言行;二、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三、皇室的动态;四、关于封建政府官员的升黜、任免、赏罚、褒奖、贬斥等方面的消息;五、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机关给皇帝的工作报告,各地驻军将领的战报,封建言官对朝廷措施的规谏,对失职官吏的弹劾等)和皇帝的批语,没有一般新闻和言论。

为了作好邸报的发布工作,各个封建王朝的中央政府都有关于邸报发布办法的具体规定。派遣亲信的官员主管发报机关,监督发报工作。

邸报的内容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这个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需要。邸报稿件的内容在发布前经过严格的检查,各个封建王朝都定有邸报稿件的预检制度。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起开始实行的“定本”制度,就是一种预检制度。各朝当局对邸报稿件的取舍,都经过慎重的考虑,不利于它的统治、不符合当权派利益的稿件,一律不得见报。重要稿件的取舍,往往由大img6权相乃至于皇帝本人亲自决定。

邸报只在封建统治机构内部发行,它的读者以分封各地的皇族和各级政府官吏为主,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和地方上的豪绅钜贾往往也可以设法看到它的抄件或复印件。

唐以来的各封建王朝都严禁邸报以外的任何报纸出版,宋朝的小报就是曾经遭到查禁的一种民办报纸。(www.daowen.com)

小报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发行小报的是一部分驻在首都负责传送邸报的各地进奏官,中央政府机关中的个别下级官员和一部分坊间书肆的主人。他们在省寺监司等中央政府机关和宫廷内安置了一些人,专门为他们探听消息,提供材料,然后委托坊间的书肆镂板印行,当时人称这种小报为“新闻”。

小报的内容以邸报还没有发表或不准备发表的“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为主,旨在为关心政局的官僚士大夫提供一些参考消息。它所刊载的材料或为邸报所无,或发表在邸报之前,很能吸引一些人的注意。

小报所刊载的消息,不完全可靠。在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派系斗争的时候,它往往也被利用来作为党同伐异的工具。

在民族危机十分严重、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小报刊印过当时的主战派官员反对投降妥协和呼吁抵御外侮的奏章,透露过北方人民英勇抗敌和前线爱国官兵枕戈待旦、迫切求战的情况,对当时的抗金活动起过有利的影响。

北京报房出版的《邸报》

宋朝的封建统治者严禁小报的出版,他们给小报加上了“撰造浮言”、“乱有传播”、“肆毁时政”、“动摇众情”等罪名,宣布它是非法的报纸,并且用各种方法对出版小报的人进行惩罚,但是小报一直到宋朝末年也没有被禁绝。

元、明、清等朝也出现过类似小报的出版物,当时称为“小本”、“小钞”或“报条”,同样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查禁。

16世纪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者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翻印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被混称为“邸报”。大部分的报房京报或邸报是用雕版印刷的,也有手工誊写的,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开设报房,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就已经成为一项公开的行业。报房京报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它们的读者主要是官吏、豪绅和钜商。和官办的邸报一样,报房京报和邸报以刊载朝廷准许发布的官方文件为主,它实际上是官方邸报的翻版。明朝的统治者对官方文件的发布控制得非常严格,所有有关水旱灾害、农民起义和清兵入侵等不利于他们的统治的文件和消息都不准见报。

清兵入关后,报房京报获准继续出版。到了清朝末年,仅北京一地的报房就有聚兴、聚img8、聚恒、公慎、合成、杜记、集文、同顺、天华、公兴、洪兴、永兴、同文、信义、连升等十余家之多。它们所发行的京报用土纸和胶泥活字印刷(光绪末年有些报房改为木活字或铅活字印刷),日出七八页至十数页一小册,总发行数达一万余份,因为多用黄纸做封面,所以被俗称为“黄皮京报”。这些报纸只选载“上谕”“题奏”之类的官文书和官吏任免及科学方面的信息,没有评论,实际上只是官报的翻版,并不代表什么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