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业经济学:市场风险与防范措施

商业经济学:市场风险与防范措施

时间:2024-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风险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商业风险普遍性表现在它的经常性、多发性上。商业主体可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范,避开和缓解风险,或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商业主体要取得较高的收益,就必须承担较大的风险。

商业经济学:市场风险与防范措施

第四节 商业风险

一、商业风险及其特征

商业风险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由于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随机出现的对商业主体利益损害的可能性。商业风险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商业活动本身是一种具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商业主体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刻存在着生存、发展或破产、倒闭的考验,存在着机遇与风险的选择。商业风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威慑力量,迫使商业主体对机遇和风险进行权衡和慎重决策,既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又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并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或缓解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一般来讲,商业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商业活动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因素及其变化会给商业主体带来一系列风险,诸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商品的生产与供给结构调整、市场需求与人们消费倾向的变化、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竞争态势及其影响、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信息传递的失真、政府政策和经营环境的变化、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商业经营活动的冲击,等等,都会使商业主体在经营中面临着决策失误的风险和破产倒闭的风险。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经济贸易交往日益频繁,随着机遇的扩大,风险也增加了。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旧的风险源消失了,又会产生新的风险源。商业主体只能把商业风险减到最小程度,而不能完全消除它。

2.普遍性。商业风险普遍性表现在它的经常性、多发性上。商业风险的经常性、多发性,源于商业活动的广泛性和持续性。有商业活动,就伴有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扩大,不确定性的因素越来越多,这就使商业风险的存在更加普遍。另外,由于市场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商业主体面临的市场竞争更激烈了,经营管理决策的难度更大、预测和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增大了,因而风险也更大、更普遍。

3.偶然性。商业风险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何时、何处、发生何种风险以及怎样发生,损失有多大,则是一种偶然的、杂乱无章的组合和不定的结果,这是因为导致商业领域某一具体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每一因素的作用时间、作用方向、作用顺序、作用强度、作用点都不一致,每一因素的出现,其相互间并无任何联系。商业风险发生的偶然性,意味着风险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在后果上往往具有灾难性,这就增加了商业风险管理的难度。

4.可缓解性。商业风险虽然客观存在,具有不确定性,但风险的出现通常会有一定征兆。依据概率论和大数法则,可以测定出一定时期内,一定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同时,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和分析,也可以预测某些风险的发生。商业主体可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范,避开和缓解风险,或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孪生性。风险与机遇同时存在,并且相互转化。一般来说,风险与机遇是正相关关系,风险越大,发展机遇越多,盈利机会就越大,一旦成功,便可获得高额风险利润。反之,低风险投入,只会有低风险收益。商业主体要取得较高的收益,就必须承担较大的风险。只有敢于和善于冒风险,不断进取的商业主体,才能在风险条件下获得发展和良好收益的最大可能性。

二、商业风险的种类

商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多种多样,可以按照不同标志进行分类。

(一)按商业风险的性质分类

1.自然风险。是由自然因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商品在运输、储存、经营过程中因交通火灾水灾雷电地震等事故而给商业主体带来的损失。这类风险,有的可以预测或避免,有的则无法预测,是人们主观力量所无法避免的。

2.人为风险。是由人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引起的风险。人为风险,首先包括商业企业的风险,如经营决策失误、高级管理人员变动、职工贪污、怠工、新项目开发失败等带来的损失。其次包括企业外部风险,如市场利率变化、价格变化、销售渠道变动、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大企业倒闭破产、政府政策变化等对商业主体可能带来的损失或收益。

(二)按经营者的直观感觉分类

1.有形风险。是指凭借经营者的直观感觉和经验进行判断,并可按现值进行评估所造成的损失程度的风险。如商品滞销积压,资金不足,货源奇缺,商品削价处理,在途商品损失等,这些风险是有形的、可以测算的。

2.无形风险。是指不能凭借经营者的直观感觉和经验进行判断与估计的风险。如企业服务质量低劣造成企业形象的损害,商品质次价高导致的消费者信任危机、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劳动效率低等,这些风险是潜在无形的,对经营者的威胁较大。

(三)按商业风险产生的区域进行分类

1.经营风险。是指商业活动中,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动或预测、决策的失误,导致经营收入下降,甚至破产的可能性。根据商业经营活动的内容,经营风险可以进一步分为:

(1)价格风险。即在商品经营中或由于国家价格政策的调整,或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给经营者带来的损失或收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风险主要是市场供求变动引起,并以企业承担为主。

(2)商品风险。是指由于技术进步或消费需求的变化等而引起的商品贬值对经营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是由于商品性能不稳定而引起的自然损耗、霉烂变质、破损等而使经营者蒙受的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商品风险,尤其是前一种风险越来越大。(www.daowen.com)

(3)质量风险。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由于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而给经营者带来的损失。如接收货物时发现商品的花色、品种、类型、数量以及价格与订货合同不符可能给经营者带来的损失;经营者经营的商品品种、结构、质量及价格与消费需求不符所蒙受的损失;因服务项目不全、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给经营者可能带来的损失等。

(4)信用风险。是指经营者由于信用危机而蒙受的损失,如对方不讲信用,不按时结算,拖延付款;或对方没有支付能力,破产倒闭;或上当受骗遭受的经济损失等。

(5)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在结算过程中引起本币贬值或升值而可能带来的损失或好处。尤其在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条件下,汇率变动快,加上发展外向型商业活动与经营,汇率风险就更大了。

2.盈利风险。获取盈利的条件是商品经营者购进商品的价格低于销售商品的价格并且一定要把商品销售出去。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本身包含着风险。商品能否销售出去,实现商品向货币的转化,乃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加上竞争因素,这种风险就更为复杂和难以预计。另外,周转资本不足、高利融资利息负担过重等,也属盈利风险之列。

3.信誉风险。商品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其信誉经常面临风险。良好的商誉往往是周到的服务、适当的让利等的综合结果,它会对未来的盈利带来新的机会,也会对近期的盈利带来损失。另外,社会公众对商业企业整体印象和评价好,该企业就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反之,则会蒙受损失。

4.同业竞争风险。根据著名的波特竞争理论模型,任何企业都面临五种竞争因素,其中同业竞争是最主要的。同业竞争主要与该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我国的商业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风险增大。

5.事业发展风险。经营成功,盈利丰厚,信誉牢固,是事业发展的前提,但这些条件即使具备了,要扩大经营规模也还面临着风险。在资金、贷款、各项费用和扩大规模后的效益等方面出现不测,影响了投资的回收,就是事业发展的风险。

(四)按商业风险后果分类

1.纯粹商业风险。纯粹商业风险是指只会造成损失,不会带来利益的风险。例如水灾、火灾、被盗、劳资纠纷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否事先无法确知,一旦发生,就会给企业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甚至于使企业倒闭。商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纯粹风险主要有:(1)员工风险。主要是指员工的身体和生命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危险,诸如工伤事故、生老病死之类,这类风险不但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利益,而且影响企业日常经营和长期稳定的发展。(2)财物风险。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天都面临被毁、被盗、被抢的危险;就企业财产本身来说,在保护、保管、运输过程中也存在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遭受破坏的危险。(3)责任风险。企业面临的责任风险非常多,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规章制度产生的责任问题、企业产品质量引起的责任问题、售后服务引起的责任问题、经济合同中的责任问题、企业各级领导的责任问题、员工对企业的责任问题等等,这些责任风险如果不注意预防和控制,将产生许多的民事法律纠纷,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投机商业风险。投机商业风险是指对经营者可能带来利益,也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如对股票的投资,投资者风险与利益并存。商贸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先买后卖、为卖而买,赚取购销差额,求得利润最大。但商贸企业经营者并不能保证只盈不亏,稍有不慎,便可能亏损,因此,经营商贸企业,也可以说是在冒投机风险。投机风险包括营销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如企业营销活动产生的风险、对外合资合作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对外借贷与担保风险、企业各种金融活动风险、新项目开工风险、企业的盈亏风险、贷款偿还与债务纠纷风险等等,这些风险都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兴衰。

三、商业风险管理

商业风险管理,是商业主体对各种商业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商业风险管理对直接面向市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业主体尤为重要。商业主体应以客观存在的各种商业风险为管理对象,探求其发生、变化的规律,认识和估价商业风险对经营者所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当的处理风险的方式,使风险损失尽量减少或避免,以保证经营活动的稳定性。

商业风险管理的任务,是要有效地运用识别、估价、控制和处理等职能,分析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变动趋势,判断未来风险的性质,并采取灵活的对策,趋利避害,以实现商业主体经营目标。商业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在经营活动中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商业风险管理成本是指商业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投入一定量的、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所形成的开支。商业风险管理安全保障,是指商业企业开展商业风险管理的应有效果,即达到预期损失的减少和实际损失的及时、充分和有效的经济补偿。具体来讲,通过商业风险管理,要实现三个相互联系的目标。一是减少风险因素。风险因素的存在决定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如天灾人祸因素、决策失误因素、市场失控因素等,是引起或增加商业风险事故的条件,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量减少。二是减少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造成风险损失的直接原因,是商业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应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以防范,尽量减少风险事故。三是减少风险损失。风险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以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商业风险的具体管理方式较多,内容作用不尽相同。选择具体的管理方式,要以费用的高低为准则,实现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使经营者获得同样的安全保障和经济效益。常见的商业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有:

第一,回避风险。就是在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预期的风险而不进行与该风险有关的经营活动。这是风险管理最彻底的方式,然而,在其实际运用时受到一定限制。因为,回避风险往往涉及到放弃某项经营活动,从而失去了与这项经营活动相联系的利益。

第二,驾驭风险。是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市场变化趋势,了解外部环境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哪些风险将在哪些领域发生,并正确选择应付风险的对策,主动驾驭风险或减少风险,避免经营的大起大落,或取得最大的风险利益。这是商业风险管理最理想的方式,但在实际运用中,受到经营者的观念、素质、偏好以及外部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往往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第三,缓冲风险。预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所准备,而对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有所补救,从而使风险得到缓解或冲销。缓冲风险一般是在经济上弥补风险损失。例如,以商业企业内部的资金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补偿准备;制定自保风险计划,将许多相似的风险汇集在一起,预提风险后备基金,定期分摊,等等。当风险发生后,用提取的风险基金或预留的其他资金来补偿损失,从而达到缓冲风险损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企业不致因风险损失而伤元气。

第四,预防风险。就是利用各种预防措施和防损、减损措施,减少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尽量减少风险损失。预防风险的措施很多,如对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安全教育,推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把预防风险和企业职工的物质利益直接挂钩,落实风险责任;又如商用建筑物的耐火性、抗震性要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安全防火设施、工具要齐全、完好,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再如,当风险事故发生以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保存受损财产的价值,把损失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

第五,转移风险。指商品经营者将自己的风险转移或分散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险转移,即经营者向保险公司投保,缴纳一定的保险费,一旦发生有关风险事故,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损失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经营者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另一种是非保险转移,具体方法较多,如将具有风险的经营活动承包给他人,就将其风险也转移给他人承担;利用期货交易套期保值,避免和转移价格风险;向其他部门、行业投资,实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等。

商业风险管理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环节。首先是商业风险的识别和估价。主要是对未来商品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期、辨识和评价。其内容有风险来自何方,是什么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多大,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多少,风险收入怎样,是否值得冒风险等。商业风险的识别、估价的目的是及早地了解将要发生风险的范围、强度和可能结果,科学制定商业风险管理计划,以便在经营工作中有所准备,掌握主动。其次是对商业风险的控制与处理。控制商业风险要从各项经营活动着手,在商品购进、储存、运输、店堂和营业设施的维修、保卫等方面,建立各项安全制度,严防意外事故发生;贸易风险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式来进行。最后是风险管理计划的检查和修正。商业风险决策总是与未来不确定因素相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经营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营条件会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原有的风险因素的改变和新的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要针对每一变化,正确估计它对贸易风险管理计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修正和补充,使之不断完善。同时,风险管理计划制定和付诸实施以后,必须对其结果进行检查,保证其最终取得应有的成效,或达到既定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