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业经济学:商业作用的正负及适用范围与度

商业经济学:商业作用的正负及适用范围与度

时间:2024-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的有些作用,既可以使它成为正面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使它成为负面消极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它的适用范围和度。商业对某些领域可以适度渗透,但要有明确的规范和限制,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混乱和重大经济损失。商业作用的力度大小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商业作用的力度大小有很大的区别。

商业经济学:商业作用的正负及适用范围与度

第三节 商业的作用

一、商业作用的两重性

商业的作用就是商业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及其他方面所发生的影响。商业作用是商业职能的具体化。商业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其作用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的作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作用,则有两重性,有好坏之分,即有正面积极作用和负面消极作用之分,其衡量标准就是看商业的作用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商业的正面积极作用一般来说是其主流,主要方面。因此过去谈商业的作用也往往只谈其正面积极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商业能节约社会劳动,提高效率,促进生产,满足消费,增强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等等。

商业的负面消极作用,一般来说是其支流,次要方面,因而往往容易被忽略,甚至不提及它。例如地下黑商业、非法贸易、毒品走私、假冒伪劣产品流通等等,它们都是非法的,但它们的确也是商业的一种隐蔽存在形式,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商业的有些作用,既可以使它成为正面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使它成为负面消极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它的适用范围和度。例如,现代商业一般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就渗透作用本身来说,无所谓好坏,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它渗透到什么领域,渗透的程度如何。有些领域应该渗透起好的作用,例如商业、流通渗透到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分配领域,一般来说都能起正面积极作用。但是,商业的作用不应该渗透到政治领域、政府机关,否则就会出现权钱交易、孳生腐败。商业也不应该渗透到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领域,否则就会使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变成敛钱的工具,影响国家整体综合实力,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商业对某些领域可以适度渗透,但要有明确的规范和限制,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混乱和重大经济损失。例如重大工程和公共设施项目,可以引进一些商业运作,但整个公共产品则必须服从国家宏观计划和决策的安排,不能任由商业原则去运作。这里的“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掌握。

商业作用的力度大小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商业作用的力度大小有很大的区别。在自然经济占主导的社会里,商业作用的力度就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里,商业作用的力度就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作用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的作用就大。

商业作用的大小,还与商业本身的状况有关。如果商业及其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它的要求相一致,相适应,商业人员、劳动、资本等各种商业资源能保持与社会对它所需求的必要的比例,那么商业的作用就大;如果商业及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它的要求不相一致,不相适应,商业人员、劳动、资本等各种商业资源不能保持与社会对它所需要的比例,那么商业的作用就小,甚至发生负面作用。例如,当各种商业资源明显小于社会对它的需要比例时,商品流通就会严重受阻,对社会经济发展会起到阻碍作用,但如果商业资源明显大于社会对它的需要比例时,不但会浪费社会资源,而且会造成恶性竞争,甚至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样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好的作用。因此,商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自由流通的积极作用,也要有适当的宏观调控和决策,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商业的主要作用

下面我们从商业的正面积极作用的角度来阐述商业的主要作用。

1.支持生产、指导生产,促进生产按市场需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作用也是商业的首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根据多年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促与导的关系。

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始终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商业支持和促进生产发展的方向始终不会错。但是,生产发展是有层次的,生产力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支持、促进什么样的生产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商业必须支持、促进先进生产力,而不能支持、促进落后生产力;我们必须支持和促进符合市场需要也就是广大消费者需要的生产,而不能支持、促进不符合市场需要的生产。因此,不能盲目地支持、促进生产,而应该有针对性地支持、促进生产,这就必须处理好促进与指导的关系。这就是说,必须按照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按照市场需要去指导生产,在这种前提下去促进生产。在这里,指导是前提,促进是目标。如何指导?主要是靠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去指导。商业处于市场的前沿阵地,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可以在大量的商业信息中捕捉到,经过整理筛选,变成可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生产者那里,使他们了解市场行情,按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当然,生产企业也会调查市场需要,结合多方面考察的市场状况及趋势因素,更好地按市场需求来生产。正确指导,使生产的商品真正适销对路,其实就是对生产的最大促进与支持。在这个问题上,还应按生产力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对生产进行指导与促进。例如,中共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为此,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等等,商业就必须根据中央宏观经济决策所体现的规律性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和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地区协调发展。同时,支持生产、指导生产、促进生产发展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发展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防治污染以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商业在指导与促进生产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生产、绿色贸易、绿色营销很好地结合起来。商业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非常重要。

2.引导消费,适应消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生产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消费。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一般说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最根本的是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和先进生产力的水平提高,但在生产发展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人民群众需要满足的程度,又取决于商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这个问题上,商业是大有作为的。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两个主要条件,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是人民收入增加,购买力水平的提高。收入越多,购买力水平越高,对消费需求就越广泛,越提高。关于商业促进生产发展,前面已讲到了,关于商业促进人民收入增加,购买力水平提高,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商业在扩大就业方面有巨大潜力,就业的增加可直接扩大总收入水平。其次,商业通过完成其基本职能,更好地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可以增加商业利润,并促进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增加人民群众收入的前提。第三,商业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内外之间的商品交流,繁荣了经济,也促进了相关的工农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增加了人民的收入和提高购买力水平。当然,人民收入增加,购买力水平提高,决不是商业一家之功,而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商业确实有它的积极作用。人民生活需要的提高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的过程,与时俱进的过程,因此,必须不断根据人民群众需要的变化及其规律,主动做好商业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按照经济学界对消费资料层次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三类。生存资料是为了维持人们生存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享受资料是为了娱乐人们的身心,使生活更加愉快的消费资料;发展资料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各方面)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在生活贫困或基本温饱型的消费格局中,人们主要是求得生存资料,而且生存资料的档次也比较低。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所占的比重就越来越大,而且生存资料的档次和质量也提高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相当一部分消费资料既具有享受资料的性质,又具有发展资料的性质。例如电视机,既可以看文艺节目娱乐身心,又可以收看学外语、学科学的节目以提高知识水平;电脑既可用于上网玩游戏,又可以上网查资料、写文章、搞设计等等。我国在20世纪末已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生存资料的满足已基本解决,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在一部分消费者中已开始成为消费热点,如小汽车、花园式别墅等。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更高水平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那时,生存资料应该完全没有问题且质量提高,而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则应该在多数人口中成为普遍的要求。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则是要通过商业、通过流通、通过市场来满足的。

3.参与分配,介入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调节分配和实现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中起着“催生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商业对分配与再分配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商业对分配的作用不太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对分配的作用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参与分配过程,是分配形成的条件和催生分配的要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已不再是自然经济下的实物分配为主,而是以货币分配为主要形式。而要以货币形式形成分配机制,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商品流通和商业。大至国家的税收,小至个人的工资或其他货币收入,无不是经过一系列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形成货币形态的分配基金催生的。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者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收,要通过在商业领域出售产品取得货币收入才能实现,工人的货币工资、农民的货币收入,也都是通过商业出售产品后所取得的。没有商业和流通,就不可能有以货币形式形成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第二,分配作为调节各方面利益的杠杆,也是在商业领域通过价格变动而形成的,在这里,商业对再分配起着“润滑剂”的作用。第三,分配的最终实现,也要依靠商业和流通。因为分配的最终结果,不能仅仅体现在货币形态上,还要体现在物质形态上,具体表现为各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政府、企业尤其是个人和家庭,通过货币形式的分配得到的货币,再去商业、流通领域购买相应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使分配最终得到实施,并使分配的结果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衔接起来,赋予分配以现实的意义。

4.瓦解自然经济,促进商品经济,对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的改变起除旧布新的积极作用。从历史上看,商业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经济起着瓦解作用。最初,在原始社会末期,商品交换(商业的孕育形态)对原始公社就起过解体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商业的发展对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对自然经济起着重大的解体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促进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商业本身并不能单独地形成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但它对新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却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现实来看,商业对经济体制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中国在20世纪下半叶,曾经实行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商业的发展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就由计划经济体制初步过渡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转轨过程中,商业、流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放开、自由流通、多种所有制参与商业活动,一步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根基,一步步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厦。

自然经济社会、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具体内涵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封闭性。而商品交换、商品流通和商业则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商业必然在其发展中要冲破封闭性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束缚而求得发展,这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都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除旧布新历史规律的胜利。

5.推进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成果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人类社会在其发展历史上,始终在进行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生产的更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商业对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使科技成果迅速普及使之大众化,为人类造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等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上曾经都有堪称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这些由能工巧匠的智慧所创造出的先进技术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控制,甚至这些能工巧匠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因此这些先进的技术不能进入市场,不能进入商业,因而不能扩大,不能发展,更谈不上积累和提高了。许多古代先进的技术就这样逐渐失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则不同,资本主义社会就其物质形态来说,是一个商品的堆集,是一个商品社会,其科技进步、科技成果很快转化为商业财源。在商业竞争中,技术不断进步并不断普及,已成为普遍的规律性现象。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机器大生产和技术发明的兴起,到当代新的技术革命信息化新产品的不断更新,商业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个人电脑的产生和发展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当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还是美国国防部需要一间特大房子安置的30吨重的庞然大物并且仅仅用于军事用途时,电子计算机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是很小的。以后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从电子计算机寻找商机,开发它的商业用途,逐步使其小型化而进入市场。当它自20世纪70年代以个人电脑(PC)的形式进入市场以后,迸发出无限的商机,商业竞争使PC产品的技术不断改进,不断更新,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果没有商业化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电脑的普及和随后因特网的普及。其他方面的技术进步成果商业化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的。可见,商业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极为巨大的。(www.daowen.com)

6.加强沟通,增进友谊,促进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有利于人类和平。商业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对文化交流、文明传播和和平事业有积极推动作用。恩格斯肯定了斯密关于商业是人际之间团结和友谊的纽带的观点并加以发展。他说:“亚当·斯密证明了商业的本质中就有人道的基础,商业不应当‘是纠纷和敌视的最丰富的泉源’,而应当是‘各民族、各个人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的纽带’……因为就事物的本性而言,总的说来商业对它的一切参加者都是有利的。”[4]中国在长达几千年的对外关系史上,一直是和平友好的政策占主流,商业也在促进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和友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推进了中国与中亚、欧洲的和平友谊关系。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十分重视与沿途各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同时也增进了与各国之间的商业交流。当代世界,商业贸易也同样发挥着有利于各国之间的团结与友谊的加强、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人类殷切地期望,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不要打仗,要用商业联系、商业竞争和商业发展来取代残酷的战争破坏。可惜,这一愿望还不能完全实现。商业本身不能制止战争,但商业却有利于和平,有利于加强友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商业在友谊和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

上面都是从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来研究商业的,其积极作用还可以列举许多。但是,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有时也可能互相转化。例如盲目地促进生产,不讲社会效益,不根据市场需要来组织生产,而是一味地盲目促进,各地竞相上项目搞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资源大浪费,导致产品卖不出去,商业的积极作用就转化成为消极作用;又如,盲目地促进不正当消费,在商业运行中搞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就会损害消费者利益,这也是其消极作用或负面作用。因此,商业也有一个规范问题,有一个文明建设问题,要提倡合理合法经商,讲求商业道德,促进商业的健康发展,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其消极作用,商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就会更大一些。但是,应该明确指出,商业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不是无限的,它只能在它所能发挥影响的范围内起作用,我们在强调商业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走向另一端,任意夸大商业的作用。

思 考 题

1.什么是商业地位?怎样理解商业地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2.商业地位变化取决于哪些因素?

3.商业地位变化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各自的具体地位如何?

4.商业的中介地位是根据什么学说建立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5.什么是商业的先导地位?它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并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6.商业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为什么?

7.商业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哪些环节来体现的?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为什么?

8.商业的派生职能或辅助职能主要有哪些方面?它们与商业基本职能是何关系?

9.商业的作用有没有两重性?怎样认识商业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10.商业的正面积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商业的正面积极作用?

【注释】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1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63、364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63页。

[4]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0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