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构建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学校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构建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时间:2024-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校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成为学校全部管理活动的基础与核心。学校目标管理正是依据分目标对下级进行考核,并依据分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所取的成果的大小进行评定与考核。学校目标管理是系统、整体的管理,具有整合效应。这更给目标体系的确定增加了难度,大大影响学校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学校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构建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7.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学校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引进和应用。在西方,20世纪60~70年代即已引入教育领域。80年代,我国一些学校管理者开始运用目标管理思想来指导管理实践。逐渐地,目标管理这一现代管理中运用心理方法最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思想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学校管理模式。

正面效应

与传统的管理制度方法相比,学校目标管理因其本身蕴含的符合现代价值理念的管理特征,给学校管理活动带来了以下诸方面的正面效应:

(1)学校目标管理是激动人心的管理,具有激励效应。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激励的心理过程,是需要、动机、目标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支配人的行为的动态系统,形成人的行为的基本模式。

在学校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成为学校全部管理活动的基础与核心。管理从确定目标、认定目标、形成目标体系链,到执行目标、检验目标,把学校全体人员的全部管理行为围绕目标组织起来,把学校整体事业成就与个人的自我充分发展结合起来,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来搞好学校管理工作。学校目标管理通过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学校目标体系,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动员和激励作用。

(2)学校目标管理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具有自主效应。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它是行为科学与科学管理思想的“交合”。一方面,它吸取了科学管理的思想,强调目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目标指导行动,要求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另一方面,又继承了行为科学的精髓,重视人的作用的发挥和人的思想因素的作用,把目标作为联结“人”与“事”的核心要素,使人通过完成目标去指向“事”。在确定目标过程中,主张让下级自定目标,或自己主动承诺目标。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反对上级或外部的过多干涉,主张变“他控”为“自控”,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最后,对目标达成情况让职工作自我评价。这种自主管理有利于建立工作责任感,有利于发挥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了管理只是上级的事的观念。

(3)学校目标管理强调成果,重视成果评估,对目标实现的具体方式不作硬性限制,具有独特的成果效应,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目标管理正是依据分目标对下级进行考核,并依据分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所取的成果的大小进行评定与考核。因而下级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设计、有更宽的活动余地。这不仅有利于下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上下级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www.daowen.com)

(4)学校目标管理是系统、整体的管理,具有整合效应。学校管理目标是目标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学校管理功能的集体体现,是衡量学校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学校管理的其他要素都是围绕这一要素组合起来;另学校目标管理通过让全体成员确定、认定、执行目标,使每个人都参与了学校全局性管理,使全校形成一盘棋,从而纠正学校部门、个人之间由于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所可能导致的各自为政、互相扯皮等弊端。这样,学校目标管理通过建立纵横交错整合一致的目标链,使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组织目标融为一体,以目标为轴心把学校全部管理资源统一起来,特别是把各层次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

负面效应

尽管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在我国中小学管理实践中,由于目标管理使用不当也产生负面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轻视长远规划,偏重短期效益。学校教育目标具有长效性、迟效性的特点,与之相应,学校管理目标在时限上就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之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容易追求近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利益的倾向,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过分注重升学率、高分率,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过分注重培养先进生、特长生,轻视转化教育后进生、问题生:在教职工人事管理上注重使用,轻视培养;在领导班子构成上,重视一时的情趣相投,轻视人员异质互补的长远效应;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上,追求容易显效的改革项目,而漠视基础性、长远性项目:在目标责任制建立后更容易出现追求任期效应,使得短期目标与中期、长期目标相脱节,出现“人在政举、人去政亡”的现象。

(2)职责权限难以划清,容易出现部门本位化倾向。学校管理是一个整体化的连续过程,而目标管理却要求按照学校职能部门或学科、班组分解目标,并建立目标责任制。但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有许多方面要严格区分目标责任界限是极为困难的,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就很难具体界定为某一部门的责任。因此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学校各部门之间常常出现执行任务时泾渭分明、以邻为壑,承担责任时互相推诿、大“踢皮球”,成果总结时有功相争的极端本位化倾向,严重干扰了学校整体目标的达成。

(3)目标体系难以确定,容易产生目标偏差。实践表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与目标的明确度成正比。目标管理的关键在于各级各类目标是否可以考核,可以衡量。学校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培养人才的规格标准不像物质生产那样容易规定。就培养人才过程来说,它的周期漫长,涉及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加之外部形势和学校教育管理任务又经常变化;就教师的劳动特点来说,由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复杂性、相互关联性等特点,职责、任务只能做模糊区分。教师工作目标的难以量化,这都给学校目标体系的确定增加难度。就目标管理对管理目标的要求来说,目标偏高,没有实现可能,缺少可行性;目标值偏低,没有激励性,缺少必要性;目标表述模糊,没有确定性,缺少可考核性。这更给目标体系的确定增加了难度,大大影响学校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4)目标体系呆板僵化,难以适应变化的形势。中小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影响学校管理的因素呈现出愈来愈大的随机性。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能够随时随地根据实际形势的变化,迅速调整相关的管理对策。由于目标管理强调目标体系的双向建构,强调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的协调一致,从而导致了目标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超稳定性”。这样,学校目标管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就表现为僵化有余、弹性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