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切实提高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的成效,我们应该本着激浊扬清、“为我所用”的原则,积极学习西方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使其和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一)加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在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在青少年道德教育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认真学习西方注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经验,加大对青少年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研究是顺利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深入的道德理论研究能够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引导。目前,我国道德理论研究不足,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大多还是借助于欧美的道德教育理论,或者是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现代阐释。至于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和青少年特征的道德教育理论,目前还很罕见。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必须建立在本土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学习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固然重要,发掘本土的道德教育理论则更为迫切。因为不同的文化环境、地理环境、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形成差异较大的文化人格,而道德教育的开展是在这些现有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人格基础之上开展的。对本土的文化环境、文化人格的认识,能够从受教育主体切身情况入手,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从而提升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发展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道德教育理论与道德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长期的宏大工程,只有不断根据实践情况提升理论总结,才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有益的经验;而道德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不但能够检验道德教育理论的正确与否,而且还能够在深度上更进一步丰富道德教育理论的内容,从而形成道德教育理论与道德教育实践的良性循环。在当前社会中,强化道德认知教育理论研究,是改变目前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盲目性的主要措施。只有认清了青少年道德教育观念的接受过程规律,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做到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目前我们所欠缺的并不是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热情和重视,而是深入展开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青少年道德教育理论的创新必须建立在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积极汲取中西方教育理论中符合我国未成人特征的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践中能够不断进行有意识的理论总结,从而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指引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本书中各国各地区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道德教育理论的进步是道德教育实践进步的前奏,因此,加强我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也是提升青少年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
在道德养成教育的理念上,要学习诸发达国家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特点,逐渐实现从灌输教育到启发教育的转向。根据人的自然本性进行道德养成教育的观念,克服我国长久以来偏重于家长、学校的权威与强制作用的消极影响。在诸发达国家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中,我们发现大多是根据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培育青少年道德意识的成长,而不是倾向于利用外界环境进行灌输。实际上,根据伦理学的基本观点,我们都知道道德始源于同情心的发展和扩充:由于意识到自己和别人具有同样的身体存在,能够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喜怒哀乐,也就能够对别人具有同情之心,而同情之心是各种道德意识的萌芽。在诸发达国家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大多不会直接给孩子设定某种行为规范,而是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切身体验不同行为带来的结果,或者设想不同的场景,让孩子意识到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从而认识到坚持某种选择的必要性。经过这种教育后,青少年在遇到类似的情况下,就会主动做出符合道德的选择。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常常把青少年看做是需要外界灌输准则的教育受体,因此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大多是按照成年人的认识设定了种种规范,并且通过耳提面命的教育方式进行不断的灌输。这种教育的不利之处,就是当受教育者需要在现实中进行道德决策的时候,必须经历把道德教条和现实生活结合的过程,而不是直接从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做出适宜的道德抉择: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没有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依旧需要在青少年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自发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受到影响的。如果我们能够把重视道德理论的熏染和重视道德情境的选择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极大提升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要学习诸发达国家在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基础上,重视理性的道德教育思想,强化青少年公民理性精神的培养和法制观念的熏陶,使青少年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学习修养过程中,正确对待情与法的关系,不受错误道德情感的影响而做出错误行为,甚至养成不良习惯。以往国内青少年道德教育比较重视政治感情,而对人与人之间的普通感情重视不够。就实际而言,政治感情其实是普通感情的升华,普通感情是政治感情的基础。专注于直接投入到政治感情的教化中,很容易导致政治感情的浅层化;而如果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感情出发,青少年接受的道德教育是从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出发,逐渐升华到政治感情,则能够具备坚实的基础,因为日常生活在时时刻刻强化着政治感情的真实性。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哲学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和其重视“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的教化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道德教化要求比较符合人性的要求;而战国时期同为显学的墨家却湮没无闻,和其“兼爱”、“无私”的道德要求有着重要的关系。在道德教化中,应该遵循从低到高的规律,才能够使道德要求逐渐内化为人心中的道德规范。情感作为道德教化的起点,应该引起青少年道德教育者的充分重视。(www.daowen.com)
(三)汲取道德教育养成的积极因素
在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方法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了解和学习。
(1)学习当代西方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道德情感体验教育的做法。情感的沟通对每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道德情感体验的缺乏,这也是导致道德教育效益不高的原因,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的这种做法,这也是对我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注重受教育者道德情感的培养和激发,注意施教者与受教者的道德情感交流,促使这种道德情感向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习惯的转化。这些将对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起到大大的推动作用。
(2)学习西方强调“规约”与“自律”的思想,从外到内,又从内到外,通过内外两条途径的结合来推进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当前家庭、学校德育中尤其要注意以制度的遵循和适当的纪律惩罚辅助养成教育,逐渐引导他们由“规约”的外在约束向自我约束转化。现代的青少年由于独生子女的背景,家庭和社会关爱有余而限制不足,容易养成妄自尊大、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性格。家庭和社会应该对其从积极道德和消极道德两个方面进行教育。积极道德主要是教导孩子可以做什么,侧重于能够增益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准则;消极道德主要是教导孩子不能够做什么,侧重于拒绝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选择。从道德教育的原理来看,消极道德是积极道德的基础,积极道德是消极道德的升华。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该是从消极道德进入积极道德之中。青少年只有在懂得自我规限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贯彻积极道德,所以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该从使其认识到个体的有限性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特征,在做到不伤害他人和社会的前提下发展积极道德意识的提升,从而增益他人和社会。
(3)学习国外尊重青少年人格和民主、平等的教育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培养青少年的品德教育甚至民主意识、新型人格。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虽然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分,但是每个个体都具有同样的人格尊严,绝对不能在人格上忽视乃至污蔑人的价值。近段时间在中小学出现了不少体罚孩子以致孩子死亡的案例,这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来孩子应该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严厉的责骂乃至体罚使孩子处于恐惧之中,不但难以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而且还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与道德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必须抛弃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严厉责骂以及体罚的方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该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彼此间关于道德问题的交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独立人格及民主意识。独立人格是现代社会成熟公民的品质要求,独立人格就是说不在别人引导的情况下,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决断,并能够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坚守道德原则。民主意识是指能够意识到个体的有限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尊重他人和自己同样拥有的理性智慧、人格尊严和价值理念,通过平等交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独立人格和民主意识是现代青少年教育中必须重视的两个目标,影响着未来社会的成熟程度。
(四)广泛开展道德养成教育
最后,就是学习诸发达国家各种道德教育的实践方式以及利用隐性德育课程来培养道德品质的方法,如通过公益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在以上国家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中,道德实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实任何道德的养成不是通过道德教条的灌输能够得以实现的,再良好的道德认知也只能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具有引导功能,道德实践的展开还是建立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意志。道德教化的实现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会成为可能,而且道德原则的内化也是在实践生活中从弱到强、逐渐内化为人内心的道德行为准则。
我们学习国外的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注重青少年道德养成环境的建设和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方能切切实实地提高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成效。以前我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比较重视课堂教育,但是对实践层面的道德教育开展得比较有限,而且即使在社区实践中仍旧多为组织有意安排的社区活动,那种自发性的、长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然比较少见。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能够具有自觉自发道德行为能力的人,因此,在以后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中,必须强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社会道德建设,同时拓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的范围与深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