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观察:成功范例及影响

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观察:成功范例及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成”是道德教育的根基。他认为,道德的推理、判断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前提,成熟的认知能力则是道德推理、判断的先决条件。

一、道德养成教育的盛行

所谓道德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单位、社会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进行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个体的道德心理结构,并最终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的一种道德教育观和道德品质培养方法。“养成”是道德教育的根基。关于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的重点,当代西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其内容主要有:

(一)强调塑造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

关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问题也是当代西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学者就这一问题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拉思斯对价值澄清理论的研究,价值澄清运用于受教育者道德养成的关键在于使其通过道德价值的认识、评价和选择来获得最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并依此进行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行为的选择;美国当代教育家托马斯·里克纳提出了品格教育理论,认为探讨青少年道德素质养成的前提是确立明确的道德价值观。

关于道德教育的目标,他认为首先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对此问题必须清晰认识,不可模棱两可。里克纳还强调尊重与责任的重要性,两者构成了普遍的公共道德的核心。尊重意味着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所有形式的生命以及一切有生命价值的东西所生存的环境;而责任是尊重的延伸,尊重他人就会引起对他人的重视,重视他人就会为他人的利益产生一份责任。在道德价值多元化并经常发生冲突的美国社会里,尊重与责任及其表现形式共同构成人们行事的道德基础。

(二)注重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能力

道德认知是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又一重要因素因素,因为道德认知在道德素质中处于一个基础性的作用,也正因此,关于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教育在当代西方受到极大的重视。(www.daowen.com)

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养成理论研究的重点是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他认为,道德的推理、判断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前提,成熟的认知能力则是道德推理、判断的先决条件。

美国学者拉思斯等人也非常重视道德认知能力的形成对于儿童价值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所著的《价值与教学》一书中,他们认为“他是如何形成他的思想的”比“他得到了什么”更为重要。价值澄清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能深思熟虑地看待价值问题”,以便“更好地整合其选择、珍视和行动”,这就要求人们对每一种可供选择的后果有清晰的认识,避免选择的盲目性。因此他们强调,在道德教育中不可忽视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能力,只要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英国教育理论家约翰·威尔逊认为,发展学生理智的决定以及据其行动所必需的能力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在《道德教育新论》一书中,为了有利于实践工作者从另外的角度加深对道德符号的理解,他把道德符号系统按知、情、行进行分类,例如,指“知道关于他人的概念”,指“知道什么是气愤、嫉妒”等等。理性为本道德教育理论的倡导者谢佛认为,价值观以及价值观形成过程明显含有认知内容。因为价值准则本身就是概念体系,价值观形成过程包括智力和能力。

(三)突出青少年的道德实践能力

当代,注重道德实践能力的研究成为众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社会行动道德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弗雷德·纽曼认为,道德实践能力是道德行为主体进行道德活动的前提,道德素质养成的关键在于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以实际行动来提升道德的认知水平、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他主张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具备作用于事物、影响他人和开展公务活动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尼尔·诺丁斯在她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中也大力倡导实践方法,主张给儿童创造关怀社会、关怀他人的机会,并要求他们付出实际行动。诺丁斯建议儿童要经常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如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有关人员学习维修破损门窗或教学设备,等等,使学生在频繁的活动中提高包括道德行为在内的实践能力。

此外,有些道德教育理论引入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注重青少年有关应付现实问题的道德技能训练,通过具体模式操作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如拉思斯等人设计的价值澄清案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整理的。然后,他们依照填写价值单、群体谈话、角色游戏、后果搜寻等方法,促使学生对现实道德问题深入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当学生们按选定的价值观行事,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时,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也就随之提高。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则主张学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榜样示范,并与自己的类似言行相对照,在比较中验证道德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