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中国传统的道德传统促进德育发展
台湾地区的德育教育非常注重向学生灌输儒家的道德文化,把以“仁”、“义”为主的儒家伦理核心渗透到台湾地区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把生活和伦理作为主要内容的。在小学六册的德育教材中,第一学期的教材主要是向学生传输勤学、礼节、爱国、宽恕、公德、信实、合作、守法、正义九大规范;第二学期主要是向学生传输友爱、勇敢、孝顺、睦邻、勤俭、知耻、负责、有恒、和平等九大规范,借此对学生进行儒学思想精神教育。台湾地区高中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内容也是围绕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而进行的,并将此科目作为必考科目。
台湾地区的民族精神教育被称为发扬民族固有德性的国民道德教育。固有道德指的是中国的传统道德,主要指“四维”和“八德”。“四维”主要指礼、义、廉、耻;“八德”指的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在中国的传统观点看来,中国的历代兴亡跟“四维八德”都有很大的关系。遵从”四维八德”,就会繁荣兴盛,不遵从的话就会导致国运的逐渐衰微。所以台湾地区的教育部门就将向学生灌输传统道德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的德育教材《生活与伦理》中的12个德目(勤学、礼节、守法、正义、勇敢、节俭、孝顺、宽恕、友爱、信实、爱国、和平)就是按照“四维八德”的模本编写的。台湾地区的《青年守则》中提到的“忠勇、孝顺、仁爱、信义、和平、礼节、服从、勤俭、整洁、助人、学问、有恒”是融贯了”四维八德”和“三达德”(智、仁、勇)的结果。除了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道德的灌输外,台湾地区的教育部门也非常注重在德育教育中加入时代发展的元素,对传统的道德加以改造,使其能跟上时代脉搏,有了新的意义。
台湾地区教育界把礼、义、廉、耻作为学校的校训和中学生的行为准则,并赋予中国传统道德以新的含义:礼就是做人做事情要讲道理、守纪律,守秩序;义就是愿意为社会公益行为负责任,肯牺牲,还指行为堂堂正正;廉就是公私分明,能辨别是非,还有节俭的意思;耻就是指知耻辱,要自强、自立,要知道进取和奋斗。很明显,在这里古代的传统道德都被赋予了时代的特征。可见,台湾地区的教育部门注重将民族文化精神的渗透和传统文化道德的传承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成了台湾地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充分发扬了民族文化的优点,更好地促使了“四维八德”的现代化和生活化。
(二)构建立体化的德育教化体系(www.daowen.com)
台湾地区的德育教育都是由台湾地区行政规定的,从小学到中学、高中,再到大学,有着德育教育的内在系统性和连贯性。从内容上说,台湾地区的德育教育比较注重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涉及的知识内涵很广泛,有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法律知识等,综合性比较强,不同的年级课程要求是不一样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身心发展过程,据此安排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解决不同的德育教育问题。
从小学的《生活与伦理》、初中的《公民与道德》到高中的《三民主义》和大学阶段的《国父思想》,其道德教材内容是有很紧密的联系的,是由简单的道德常识到复杂的道德伦理判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小学阶段的《生活与伦理》教材主要内容是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简单的生活规范,引导小学生逐步适应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
初中德育教材《公民与道德》就比小学阶段的德育教材深入了一点,内容也更丰富了,主要有四个部分,分别是个人与修养、社会与伦理、治国与民生、济世与文化。视野范围是由小到大的,先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就是个人所应该具备的道德情操,包括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其次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一个共同的大家庭,每个人在社会中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再次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最后是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即个人与整个人类的关系,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明确个人在集体中应该尽到的义务,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高中的《三民主义》教材主要内容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涵,实现途径和与当代世界的关系。大学的《国父思想》教材侧重点在于学习《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孙文学说》等,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奉献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