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地区青少年德育中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重视“生活事件”的德育策略
最近的德育改革提出了“生活事件”的概念,强调要以“生活事件方式”重组德育及公民教育。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将来生活可能遇到的事件及课题,并通过处理这些事件和课题,培养他们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
“生活事件方式”教育方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以学生为中心、真实的学习情境以及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及事件。以学生为中心是指要把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地连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讨论真实的生活经验和个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并且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态度、需要和兴趣。真实的生活情景是指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提供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挑战自己的传统观念。例如,在个人财务管理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以养成简朴与节约的好习惯。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及事件是指通过领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价值观的冲突,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判断能力,如在“面对疾病”的事件中,帮助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处境,认识健康生活的重要,珍惜生命,意识到需要为社会医疗和健康服务提供充足的资源。
以“生活事件方式”推动德育与公民教育的时候,可以把生活事件分为三种:核心事件、延伸事件、特殊事件。各种生活事件共同构成了香港地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题,在基础教育各个阶段,道德教育都包括下列五大主题:“个人成长及健康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交生活”。详细的分类见表8.1~8.3。
表8.1 第一学习阶段(小一至小三)
表8.2 第二学习阶段(小四至小六)
表8.3 第三学习阶段(中一至中三)
(二)培养正面价值观(www.daowen.com)
香港地区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正面价值观,着眼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注重培养对学生个体及人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五种价值观与态度,即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和承担精神。坚毅就是让学生敢于面对人生的压力和挑战,培养对抗逆境的能力,这是出于面对全球化、瞬息万变的科学技术以及知识经济的崛起所带来的挑战。尊重他人是培养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不仅善于与他人沟通,而且还要学会接纳和尊重他人,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和容纳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因为尊敬他人不仅仅是个人美德,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关键。责任感就是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同时又是不同社会团体中的一员,个人在各团体中所担当的角色不同,享有的权利和肩负的责任也各有不同。生活在人与人之间彼此更为相互依存的现今社会,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有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承担责任的精神。国民身份认同就是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发展的兴趣和关注,培养对祖国的归属感。承担精神就是让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并身体力行,成为对家庭、社会、国家以至世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三)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性
香港地区的青少年道德教育非常重视把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进行。在学校的公民教育、性教育、健康教育、清廉教育、环境教育、传媒教育、法律教育、消费者教育、药物教育、艾滋病教育中常常包含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恰恰是通过将社会热点问题反映到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中,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从而对道德教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香港地区学校的道德教育充满着这种渗透性的意识,从其开展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可以看出来其对渗透性的注重。作为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中的独立主题及研究个案,一般采用在班主任课或学校集会中讨论;作为跨学科活动的主题或副题,则通过专题研习、人文学科的学习活动进行;作为各学习领域相关主题的学习情境,则以进行对应的教育为主,例如,在小学常识科中学习个人对健康的责任,在中学历史科中学习英雄人物的坚毅及承担精神等。
(四)提倡道德教育的全民参与
香港特区政府和民间都对道德教育赋予极大的热情,学校道德教育得到了香港各界的大力支持。不少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到了道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中去,如廉政公署直接参与道德教育教材的编写,免费发放教材给学校并培训德育教师;政府福利署策划组织许多社会活动,吸收中小学生假期参与;宗教团体等社会组织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大力推行公民教育,同时参与制作公民教育教材;香港地区的大学学者通过相关的课题研究来推动香港地区学校的道德教育;香港赛马会每年出巨资捐助教育署组织暑假公民教育活动;香港地区的媒体也为学校公民与道德教育推波助澜,关注和报道学校公民教育的成效。这种全民参与性在回归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香港地区的学校十分注重动员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推行学校德育,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在学生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不断反思并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并身体力行;在教师方面,要求教师通过平日与学生的接触,并通过自己的言行,营造开放的学与教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培育学生的德育和公民意识;在学校方面,要求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德育及公民教育学习机会;在家长方面,要求家长参与组织校内活动,为学校的决策献计献策,同时通过研讨会及家长教师会的功能,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在社会组织机构方面,要求社会各组织机构应尽可能为学生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机会。
(五)灵活安排德育内容和活动时间
香港地区学校德育活动的时间安排不拘泥于固定课程时间段的设计,而是力求营造出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得道德教育的环境氛围,并努力创造各种道德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教学时间的安排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而长短不同。尤其是校本德育课程的推行,更是强调在各主题下的生活事件和内容,可根据学生、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灵活调整。同一生活事件,也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探讨。德育的授课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可以是德育及公民教育课,也可以是班主任课、常识课,等等。除在学校学习之外,香港地区学校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还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善用自己的假期时间,使道德教育能够跨越学校的时空限制,成为整个日常生活和社会教育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