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独特视角

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独特视角

时间:2024-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是一个人接受礼仪教育最早的地方,为此,家庭礼仪中的“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就成为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重点。《韩国青少年宪章》中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任务,并采取切实、具体的方法贯彻执行。

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独特视角

五、韩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特点

(一)政府主导,政治倾向鲜明

战后的韩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清除殖民统治遗毒,唤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重塑民族精神,培养有独立国民性的人。这一任务快速而有效的完成首先要靠国家政权的支持。

韩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政治意识被清晰地反映到学校的教育中,早在1949年大韩民国建立之初,韩国政府颁布的《教育法》中第一条就是对道德教育目标的规定:教育的宗旨就是在“弘益人间”的理念下,协助所有人完善其个人的品德、培养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公民应有的资格,使其成为民主国家的建设者,并努力实现全人类繁荣的理想。其中“弘益人间”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的建国精神,语出古朝鲜神话,是令天下苍生共同受益的意思。韩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课程在美国军政时期最初称公民课,后改为社会生活。通过公民课的开设,韩国进行了反日教育,要求国民树立民族独立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彻底批判了日本殖民主义的“民族抹杀”政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韩国自1948年成立以来,先后受到美国、日本的统治。尽管如此,却始终没有丧失其民族性。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和亚洲金融风暴,都体现出大韩民族那种不屈不挠、维护民族尊严、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精神。这些不得不归功于韩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国民精神的重视和培养。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贯穿各个历史时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德育角色。

(二)立足儒教传统,广纳西方文明(www.daowen.com)

韩国的前身是朝鲜,早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时代就盛行儒家教育。及至李朝创始人李太祖把儒学国家化,使儒学变成官学和礼仪意识的主导形式,并用科举考试强化了它的社会控制职能。因此儒学在韩国有着很深的影响。韩国学者普遍认为,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事实上儒教不仅改变了韩国人的思想和性格,而且使社会结构、习惯、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动。韩国人所具备的纯韩国式的性格、思考方式、行为规范仍以儒教为准绳,儒教至今仍扎根于韩国社会的基层。同时,韩国又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美国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也深深影响着韩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因此,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坚持儒家文化在塑造国民品性中的基础作用,用民族精神培养有国籍的人,用传统礼仪培养有风度的韩国人,用西方的追求民主、崇尚科学、尊重个性和追求物质财富的价值观培养世界公民。下面我们就以礼仪教育为例来感受韩国人的道德教育。

首先,系统地学习礼仪知识,增强礼仪意识。在韩国,小学、初中都设有道德课,其内容分为4个领域:个人、家庭、邻里生活,学校生活,国民生活,民族生活。高中设伦理课,内容分为5个领域:个人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伦理思想、统一课题。在中学德育课基础上系统讲授高一层次的伦理知识,结合道德问题的讨论,加强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教育青少年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处理好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韩国大学中设有教养课,基本内容由教育部确定,设立必修课,各大学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师资研究状况,增加选修课,并设置专门的教育机构,负责面向全校各院、系开设这些课程。因此,以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由浅入深地向学生提供系统的以礼仪知识为基础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礼仪意识,使遵守礼仪成为他们提高个人修养的内在需要。

其次,以履行家庭礼仪为重点,将礼仪教育寓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家庭是一个人接受礼仪教育最早的地方,为此,家庭礼仪中的“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就成为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重点。在韩国,如果一个人不尽孝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家人如果传出去任何对长辈不敬的寿语,这一家人就会受到强烈的舆论谴责。因此韩国的孩子从小就被培养在家庭中相互友爱、相互尊敬的习惯。及至进入学校,幼儿园专门开设礼仪室,幼儿跟随教师学习茶道等传统礼仪,习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教室”、礼节室,模拟生活场景,进行礼仪、礼节演示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根源于韩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的明确性、教育内容上的渐进性、教育方法上的具体性、教学环境间的相互渗透性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性。韩国思想政治课在目标确定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有所侧重。如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为主,中学阶段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为主,大学阶段则以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道德自律能力为主。在内容上,讲究渐进性,如小学、初中都设有道德课,内容虽都为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国民生活、民族生活,但各部分的内容在不同的年级,其具体表现却不同。如三年级的个人生活内容是清洁、卫生和整齐,尽到自己的责任,保存物品;六年级的则是要勤奋和竭尽全力,尊重生命。同样是个人生活,三年级的内容更贴近孩子具体的现实的生活,同时显得较为简单且便于完成;六年级的内容就有意识地将学生的个人生活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生命意识。在教育方法上,在进行必要的理论灌输后,强调道德实践和道德活动的展开,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习惯。学校把灌输爱国主义与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发展成就展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开展的“睦邻周”、“礼貌周”等特别周活动,强化学生与人为善、互助友爱、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将课堂活动、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相结合,以此来使学生习得的抽象道德教条内化为个人内心感悟,并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开发利用上,尤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资源的整合,重视环境育人。《韩国青少年宪章》中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任务,并采取切实、具体的方法贯彻执行。如学校成立家长联谊会,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教育作用;建立广泛的社会教育网、监督站,创立融学校和社会机构为一体的互助合作、共同活动的文明社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