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观察:日本的途径与方法

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观察:日本的途径与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目标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施。(一)渗透式道德教育日本中小学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强行灌输和空洞说教,而是采取渗透式的道德教育方法。

四、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战后至今,日本中小学的道德教育一直体现全面主义教育方针。全面主义的含义是:以道德课为基本渠道,其他各项活动也挖掘其道德教育因素,使学校的所有活动都体现出道德教育的功能。所以,日本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不是单纯依靠道德课,而是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进行的。日本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目标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施。

(一)渗透式道德教育

日本中小学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强行灌输和空洞说教,而是采取渗透式的道德教育方法。学校除了依靠道德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外,其他学科和活动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容和因素。日本的渗透式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设置“道德时间”课程

1958年3月日本颁布的《道德实施要领》规定在中小学正式设置“道德时间”。“道德时间”是日本学校特有的一种道德教育课程,主要讲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公德品质和做人的道理。它是在各学科进行全面的道德渗透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深化与综合,通常一周一次,“道德时间”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开设到初中毕业,是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这种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讲授、学生讨论、交流、视听、讲故事、看幻灯、角色扮演、实际锻炼等教学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其特点是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思考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记住某些戒律和规定。

2.进行各学科的道德教育渗透

利用各学科进行道德教育是日本的传统,其特点是所有学科都从某一侧面反映学校道德教育的总目标。在日本现行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以通过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为基本。因而,不仅道德课要进行教育,而且各学科及课外活动都必须按照各自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指导。”日本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中有不少是应该归入道德教育课内的,如社会课、生活课和高中的学生指导等,尽管都没有冠上道德课的名字,但是这些课无论从其教育目标或内容来看,其着眼点均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德和情操。同时各学科的教学已注意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进行道德教育渗透,发挥综合教育作用。

3.开发德育补充教材

日本教育界人士认为,对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必须是具体的、贴近于现实生活的。为此,1984年文部省开始组织部分地方开展德育乡土教材的实验研究,编辑出版了1984~1985年度的《道德教育的乡土资料》一书作为教材使用,以丰富学校道德教育教材。不少地区和学校根据本地本校的特点,编印乡土德育用书,通过收集本地历史名人的事迹故事、汇集民间传说、摘抄历代赞美家乡的名句佳作,从小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心。许多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家乡名胜古迹,倾听当地老人讲解家乡的历史故事,了解近代地方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史,培养学生珍惜地方历史文化的特色与传统,关心社会生活,参与地方建设的优良品德和良好情操。

4.发展校园文化

日本非常重视发展校园文化。通过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学校通过开展柔道、摔跤、剑道体育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猛顽强、敢于拼搏、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对学生进行书道、茶道、花道、雕刻古典音乐等传统艺术、古代文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尊重日本的文化与传统,掌握作为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细心、认真、协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二)实践性道德教育

为了取得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弥补“道德时间”和各学科渗透性道德教育的局限,日本中小学非常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操作、富有实效的实践和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创造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充分发展个性,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养成内在道德品行。日本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

1.“特别活动”

“特别活动”是日本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也是日本学校道德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部分,特别活动内容多、范围广,很难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给它下定义。从内容来看,有些类似我国学校中的班会、少先队或共青团的活动。虽然特别活动这一科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但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具体形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从形式上来看,小学是以班会、年级会为主,到初中和高中则以学生会、兴趣小组等为主。其活动形式有举行各种仪式、开办艺术节、文艺汇演、歌咏比赛、健康安全知识讲座、体育、郊游、旅行等等。也可以说,除了正常教学活动外,学校所组织的一切活动,均包括在特别活动中。(www.daowen.com)

2.推行“体验学习”活动

日本文部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提倡并推行“体验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然教室”、“森林之家’、“少年之家”、“野外考察”等集体活动,加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沟通同学之间的情感,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赖。1984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在中小学实行并推行“自然教室”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每学期都要有一个星期左右的自然教室生活。1988年文部省决定进一步扩大“自然教室”规模,并增加了一些公益义务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以提高“体验学习”的效率。1999年日本终身学习审议会以“生活体验、自然体验培养日本儿童之心”为题发表咨询报告,强调要扩大社区儿童的生活体验机会,扩充社区儿童游戏场所,建立社区儿童体验活动的支援体制,纠正过度的课后补习行为,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

3.鼓励劳动体验

日本将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对劳动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劳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许多小学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农业,在中高年级开展种植水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劳动成果的欢乐喜悦中,增强劳动创造生活、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和意识。学生的劳动过程,既是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过程,又是培养劳动态度、体验劳动情感、参与家乡建设的教育过程。近年来,日本很推崇让城市的学生到农村读书、生活一个阶段的做法,称之为“山村留学”。

4.开展志愿活动

日本小学中广泛开展的志愿活动就很有特色。它以个人的自觉主动为前提,以集体组织为主要形式,以地域性社会公益为主要内容,包括废旧书刊等资源的回收、社会慈善事业的捐款、为老人或残疾人带路、栽花、植树、保护益鸟、道路安全与防火灾宣传等社会公益劳动。可以说,志愿服务寓教育于行动之中,培养了学生的重公益、同情和尊重他人之心,是一种很实际的、很有实践意义的教育活动,学生从自身的实际行动中逐渐体会到它对自己的帮助。这种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影响的活动,其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方位的特征,非常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辐射全社会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除学校、家庭外还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宗教教育、社区和社会工作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主要有灌输性、渗透性、体验性、疏导性和全方位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相结合

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表现在对其他国家文化的融合和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为了解决道德危机,以“个人主义道德观为文化传统主体的日本,开始把目光转向以“群体主义”道德观为文化传统主体的中国。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通过改造,“为我所用”。同时日本在大量吸收、引进中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根据本国的国情,对外来文化加以改造。例如,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虽以中国儒学为母体,但又不是中国儒学的翻版,而是经过改造了的中国儒学的变异物。如中国儒学把仁、义、礼、智、信作为最重要的美德,但日本强调的五个最重要的美德则是忠诚、礼仪、勇敢、信义、节俭,没有突出地考虑到“仁慈”这个中国儒学所独具的特征。又如,日本在学习、吸收他国文化的过程中,拓展了现代德育内容,提出了个性教育的思想,但日本的个性教育与西方的个性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以服从、服务于集团利益为根本目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以集体价值的实现为前提。这些都符合中国儒家教育的思想。这种个性教育是典型的中西融合的教育模式。

(四)利用动画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动画采取的是渗透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隐蔽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娱乐之中进行。它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传播日本民族文化。日本动画通过对历史某一时期的还原再现,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获取了民族文化。如《浪客剑心》介绍的是明治维新时期的革命,在青少年观看过程中,武士道精神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传递;其次,阐述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世纪福音战士》涉及基督教世界观,《幽灵公主》涉及日本传统神道教思想,《虫师》涉及神道教和佛教思想,这些动画还都涉及探讨世界本源的问题;再次,日本动画存在对伦理道德的判断。几乎在每部动画中,都有对其中人物的善恶进行讨论并做出相应的判断。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动画在引导青少年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五)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社会合力方法完成

日本文部省认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社会合力方法来完成。把社会、家庭、学校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合力,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996年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第一次咨询报告中指出:“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积极利用社区的教育力量主动接受家长和社区的支援。”如设立PTA组织(日本家长、教师协会的简称)。PTA设立专门委员会和各种小组,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对学校教育提出各种意见、建议。参加该组织的成员主要有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热心于教育的人,有律师、工程师、建筑师、商场经理、会计艺术家、僧人、家庭主妇和退休老人等。还有一些社会名流也参加了该组织。会长由家长担任,会员交纳会费。该组织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教育好青少年视为己任,无偿地从事各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自愿捐助教育基金和诲人不倦方面做出了表率,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又如成立“母亲读书会”,使妈妈们定期聚在一起,看书学习,交流心得。妈妈们重视看书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模范作用的发挥,再加上建立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既为孩子做了示范,又能不断充实自己,同孩子们也有了共同的话题。这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日本社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要求各地方道府县及市町村有义务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创建一定的学习环境,修建一系列的社会教育设施。这些教育设施开展不同的活动,并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另外,重视利用大众媒体和社会大环境下的文化生活强化德育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