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内容揭秘

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内容揭秘

时间:2024-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敬爱日本天皇和日本国再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完美人格的合理内涵。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带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特点。

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内容揭秘

三、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日本1947年公布了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从而取代了战前的《教育敕语》。《教育基本法》第一条(教育目的)规定:“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作为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从而“完美人格”就成了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目标。20世纪50年代是日本的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浓厚的民族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完美人格的突出内涵。

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得以恢复,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意识在冷寂了20年之后又再度沉渣泛起。1966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理想的人》的咨询报告,该报告阐明了理想的日本人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其中,敬爱日本天皇和日本国再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完美人格的合理内涵。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日本经济经过三次增长高潮,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超过除美国之外的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实现了其经济大国的现代化理想。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内涵亦相应有了调整,教育力求适应学生的能力、个性和志向的多样化,培养可推动国家繁荣的、能力突出的、具有超人力量的日本人成了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完美人格的实质内涵。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已经牢固,在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位置已相当突出,因而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国际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深入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主动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以取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进入21世纪,日本努力打造具有创造力、自主、能干的“国际型”的日本人。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带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特点。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教学计划

1.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教学计划

目标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的,现行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规定,20世纪90年代日本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目标是以培养儿童道德性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培养尊重人的精神与敬畏生命的观念。

(2)培养丰富的心灵。

(3)培育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并创造富有个性的日本人。

(4)培育致力于促进民主社会和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人。

(5)培育为了实现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6)培养开拓未来、具有主体性的日本人。

(7)培养道德性。

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首先将小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按不同的阶段,将小学必须实现的重点指导项目进行分工组合,分别落实到每个年级。一、二年级为低年级,有15个项目;三、四年级为中年级,有18个项目;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有22个项目。做到按学生的年龄和程度来安排进度,道德教育内容循序渐进,每个年级的道德教育都有重点、有目标。各个阶段的内容如下:

低年级

有关自己的内容:

(1)注意健康和安全,珍惜东西和金钱,整理好自己的东西,不任性,生活起居有规律。

(2)在学习和生活中,认真地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情。

(3)能够区别好的事情和坏的事情,认为是好的事情的,就好好地去做。

(4)不说谎、不敷衍了事,诚实、愉快地生活。

有关与他人关系的内容:

(1)高高兴兴地与别人打招呼,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愉快明朗。

(2)对周围比自己小的孩子及老人亲切、和善。

(3)对朋友友善,并互相帮助。

(4)感谢日常生活中照顾和帮助自己的人们。

有关与自然及崇高事物关系的内容:

(1)喜欢周围的大自然,友善地对待动植物。

(2)对自己活在世界上感到高兴,并有珍重生命之心。

(3)接触美好的事物,心情愉快。

有关自己与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内容:

(1)爱惜公物,遵守约定和规则。

(2)尊敬祖父母、外祖父母,主动帮助做家务,并以能为家里做事感到高兴。

(3)尊敬老师,和学校里的人们友好相处,喜欢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

(4)喜好家乡的文化和生活,对家乡有难分难舍的感情。

中年级

有关自己的内容:

(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生活有节制。

(2)认真考虑以后再行动,有了错误能够坦率地承认并改错。

(3)认为是正确的事,能够有勇气去做。

(4)正直、开朗、朝气蓬勃地生活。

有关与他人关系的内容:

(1)懂得礼节的重要性,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

(2)体谅和关心别人,待人亲切。

(3)和朋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并互相帮助。

(4)对抚养自己的人和老人有尊敬和感激的心情。

有关与自然及崇高事物关系的内容:

(1)感动于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爱护大自然和动植物。

(2)懂得生命的宝贵,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3)对美丽和高雅的事物具有感动之心。

有关自己与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内容:

(1)遵守约定、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

(2)懂得劳动的重要性,主动地参加劳动。

(3)尊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家里人合作,为建立快乐的家庭而努力。

(4)尊敬老师和学校里的人,与大家合作,为建立快乐的班集体而努力。

(5)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文化和传统。

(6)喜爱本国的文化和传统,在有爱国心的同时,对外国人和外国文化感兴趣。

高年级

有关自己的内容:

(1)反省自己的生活,注意做事有节制、不过分。

(2)树立更高的目标,并怀着希望和勇气,坚定不移地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3)珍爱自由,行动有规律。

(4)诚实、开朗、愉快地生活。

(5)珍爱真理,主动求新,努力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6)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有关与他人关系的内容:

(1)待人接物懂得分时间和场合,对人彬彬有礼、诚心诚意。

(2)体谅和关心别人,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与人为善。

(3)和朋友相互信赖,在互相学习中加深友情;男女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4)谦虚谨慎,宽宏大量,尊重与自己持有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

(5)感谢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帮助和支持,并努力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有关与自然及崇高事物关系的内容:

(1)懂得大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环境。

(2)懂得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尊重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

(3)对美好的事物具有感动之心,对超越人类力量的事物有敬畏之念。

有关自己与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内容:

(1)主动地参加周围的团体,自觉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别人同心合力,尽到自己的责任。

(2)遵守社会规则、公共道德,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主动地尽自己的义务。

(3)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不带偏见,做到公正、公平,为实现正义而努力。

(4)理解劳动的意义,知道为社会服务的喜悦,愿意为公共的利益做好事。

(5)尊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希望家庭幸福,并为家庭的幸福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6)加深对老师和学校里的人的尊敬和热爱,与大家合作,为建立更好的校风而努力。(www.daowen.com)

(7)珍惜家乡和日本的文化和传统,知道前人的成就,热爱家乡和祖国。

(8)尊重外国人和外国文化,具有作为日本人的觉悟,与世界人民友好亲善。

教学计划

在制定具体的道德教育计划之前,首先根据学校的总目标,确定出每个年级的要求和目标。全校的重点项目为:

(1)生活有节制,自治、自律。

(2)讲礼貌、不虚伪。

(3)为别人着想,亲切、热情。

(4)遵纪守法、遵守公共道德。

(5)互助友爱、互相帮助。

(6)勤奋努力。

(7)热爱自然。

道德教育研究推进委员会根据《学习指导要领》的规定,将这些项目具体地分到低、中、高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要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低年级的重点是:注意健康和安全,爱惜金钱和东西,管理好自己身边的物品,不任性,生活有规律,精神饱满,见到人要主动打招呼,对身边的老年人和幼小儿童要和善,爱护公物,讲信用。中年级的重点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做,懂得礼仪的重要性,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讲信用,守公约。高年级的重点是:反省自己的生活,讲礼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生活有节制,不放肆。

通常,小学的一学年分两个学期,每周一节道德课,每一课时都有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平均每个目标可用3节课来落实,各个目标内容可以相互穿插,由浅入深地灵活安排。每次道德课都有一个主题。每一节课都设定题目,精选资料,其资料内容有历史方面的、哲学方面的、文学方面的,也有人物传记、小说、故事、诗歌寓言故事等,从历史事实到乡土教材,无所不涉及,还有专门为道德课编写的。由于教材选择的内容关联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来源于各个领域,文章简明易懂,不仅有思想深度,可读性强,而且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许多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见得到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且文章注重以情感人、育人,寓理于情感之中,所以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初中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教学计划

目标

根据现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规定,初中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基本一致,即“在家庭、学校、社会具体的生活中,贯彻尊重人性的精神与敬畏生命的观念,为培养拥有丰富的心灵、创造富有个性的文化与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能够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能够开拓未来、具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性。”上述初中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过去学习指导要领中的道德教育目标基本相同,但增加了培养“丰富的心灵”和“开拓未来”的内容。初中道德教育是小学道德教育的深化,在初中阶段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内容

有关自己的内容: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身心健康,生活协调、有节制。

(2)怀着希望和勇气,向着更高的目标,坚韧不拔、意志坚定地努力。

(3)重视自律精神,能够自主思考,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能对行为的结果负责。

(4)热爱真理,追求真实,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开拓自己的人生。

(5)审视自己,不断提高,发挥个性,追求充实的生活方式

有关与他人关系的内容:

(1)理解礼仪的意义,懂得分时间和场合待人接物,行为举止恰当。

(2)加深对温暖的人类爱的理解,对别人怀有感激之心,能体谅和关心别人。

(3)在懂得友情珍贵的基础上结交真心信赖的朋友,和朋友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4)加深对异性的正确理解,尊重异性的人格。

(5)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立场,理解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虚心向他人学习,具有宽广的胸怀。

有关与自然及崇高事物关系的内容:

(1)具有爱护大自然,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的丰富的心灵,加深对超人类力量的事物的敬畏之念。

(2)理解生命的珍贵,尊重自己以及他人最宝贵的生命。

(3)相信人类有能够克服弱点和缺点的毅力和崇高的精神,努力去发现人活在世界上的快乐。

有关自己与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内容:

(1)加深对自己参加的各种团体存在意义的理解,认识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作用和责任,努力把团体搞好。

(2)理解法律和规则的意义,在遵守法律和规则的同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努力提高社会的秩序。

(3)遵守公共道德,提高社会各界团结、合作的自觉性,为实现更好的社会而努力。

(4)具有正义感,对人公正、公平,为实现无差别、无偏见的社会而努力。

(5)理解勤劳的重要性和意义,要有奉献精神,为公共福利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6)加深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尊敬和热爱,具有把自己看做是家庭一员的自觉性,为建立生活充实的家庭而努力。

(7)具有把自己看做是班级和学校一员的自觉性,加深对老师和学校里的人的尊敬和热爱,与大家合作,为建立更好的学校而努力。

(8)具有把自己看做是社区一员的自觉性,热爱家乡,尊敬和感谢为社会贡献的前人和老人,努力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9)具有把自己看做是国家一员的自觉性,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发展尽心尽力,并为继承优良传统、创造新贡献而努力。

(10)具有自己是世界中的日本人的自觉性,放眼全球,努力为世界的幸福做出贡献。

教学计划

道德教育课是初中整个教学中道德教育的重点,初中三年间的道德教育计划,直接关系到初中道德教育成功与否。文部省发布的《道德课教学计划制定手册》,对各中学在新学期开始必须制定的下一年度道德计划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年度计划要按年级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来定,又要与初中三年紧密相连;年度计划要有发展性,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要求,要确定具体使用的资料,要写明“各年级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概要”以及“本年级的基本方针”。“各年级的基本方针”是“各年级指导概要”的根据。

3.高中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教学计划

目标

日本高中学校中的道德教育不像小学、初中那样有专门的道德时间,而是散在各门课程中进行的。日本政府根据《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为高中设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

(1)成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具体生活中具有尊重人的精神的日本人。

(2)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和富有个性的日本人。

(3)成为爱好民主社会和国家的日本人。

(4)成为为国际和平积极做出贡献的日本人。

内容

围绕道德教育目标,日本高中的道德内容非常具体,包括16个方面:

(1)生命意识、身心健康意识和有节制而协调的生活意识的教育。

(2)养成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生活习惯。

(3)积极工作,具有顽强的意志。

(4)善于独立思考,自己做出决定,并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

(5)尊重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立场,理解别人的种种看法和想法。

(6)认识劳动的可贵,追求以真正的幸福为目标的生活。

(7)爱真理,求真实,以实现理想开拓自己的一生。

(8)感到人生的愉快和温暖,具有爱别人的精神。

(9)爱自然,为美的事物所感动,以坦率而充满热情的心情对待崇高的事物。

(10)懂得尊重友谊,真心依赖朋友,互相促进提高。

(11)男女双方互相尊重,树立健康的异性观。

(12)懂得自己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应同心协力搞好生活。

(13)理解自己所属的各种集团的意义,团结一致,搞好集体生活。

(14)懂得区分公与私,重视公共福利,具有加强与社会合作的意识,努力实现理想的社会。

(15)理解法律精神及权利与义务的意义、关系,加强社会纪律

(16)认识到作为日本人,要自觉地爱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出力,为人类的幸福做贡献。

教学计划

1990年4月修订的“教育课程”中高中教育课程标准废止了“社会科”,新设“公民科”与“地理科”,这是为配合高中的道德教育而采取的措施。高中的道德教育直到最近为止,主要都是在公民课上进行的,同时还有一门不属于教科书范畴的“特别活动时间”(课时),进行道德实践。迄今为止的公民课中包括现代社会、伦理和政治经济三大类。

高中的公民课主要是针对现今的青少年缺乏责任感、不关心社会事物现状等弊病而开设的,其目标十分明确。让高中生了解和掌握作为一个合格的日本公民应具备哪些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从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高中的道德教育公民课的主要目标是:“以广阔的视野,加深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同时使他们对人的生存、生活有一定的认识,培养他们具备作为一名民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成员所必须具备的公民素质。”

(二)日本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

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政治体制的巨大变化而变化,以求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贴近学生。内容也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补充和完善。除了民主主义教育、团体教育和集团主义教育三大类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国际意识教育

日本的国情是地少人多,资源匮乏,如果离开了国际社会,它就难以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深入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主动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以此取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强调“只有做一个真正的国际人,才是一个出色的日本人”。所以,日本特别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

2.感恩教育

日本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孩子们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这是家庭教育的成功,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教育孩子知道感恩师长,是他们给了自己知识,启迪了自己的智慧;教育孩子知道感恩自己的朋友,是他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给了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自己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3.体验性教育

日本文部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提倡并推广“体验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创造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充分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充实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养成内在的道德性。主要内容有自然体验、家务劳动体验和耐苦生活体验等。

日本文部省在1997年实施了“青少年野外教育推进事业”,在全国范围开展让青少年走向野外进行自然体验的活动,规定每年7月20日至8月19日为“青少年野外教育体验活动月”,以此使青少年形成刻苦、忍耐、自治、自理等刚强之心和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吃苦耐劳精神,日本学校给中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对青少年进行家庭劳动体验磨难教育。以此来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外,在日本一些学校还开展“上山下乡”等活动。组织学生到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岛屿和边远地区去体验艰苦生活,磨炼青少年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劳动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