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国际观察

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国际观察

时间:2024-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道教是在日本民族固有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这些德目实际上就是日本人的理想人生指标,也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日本式的儒学完全变成了以忠诚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思想。

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国际观察

二、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从古至今,日本民族都是一个善于消化和吸收他国文化为我所用的民族,因而日本文化实际上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杂合体。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也不例外,也有本土理论和外来理论两大来源。

(一)本土思想和理论

1.神道教理论教义

道教简称神道,原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视为神祇,属于泛灵多种信仰。神道教是在日本民族固有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它融合佛、儒、道教的某些理论和教义,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

2.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崇拜一切形式的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授武艺,这是武士的职业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就是灌输武士道精神,这实际上就是武士的思想政治教育。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武士道精神不仅要求武士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武士们忠于君主、忠于日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君主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它包括从中国儒学中吸收的忠、义、仁、礼、信和日本武士本身的天职———重义理、安天命、公平、正直、诚实、勇敢等。这些德目实际上就是日本人的理想人生指标,也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www.daowen.com)

(二)外来思想和理论

1.儒家思想

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儒学传入日本,它得到了古代日本历朝统治者的高度推崇。日本对儒学的吸收绝非照抄照搬,而是结合日本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对儒学进行了日本本土化的改造。改造后的日本儒教强调忠(忠诚)、义(礼仪)、勇(勇敢)、信(信义)、俭(节俭)五种美德,尤其是日本统治者把儒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仁(仁慈)”替换为“忠”,而且这里的“忠”不再意味着没有虚伪和私心的对自我良心的真诚,而是完全献身于自己主人的真诚,这种真诚可以达到牺牲个人生命的程度。因此,日本式的儒学完全变成了以忠诚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思想。

2.民主主义思想

1945年美军占领日本后,在教育领域也要清除战前以《教育敕语》为指导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要求推行民主主义教育。1946年,日本颁布了以和平主义和民主主义为原则的新宪法,在1947年相应地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确立了“民主教育体制”。民主主义教育的要求是:承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和正义,注重劳动与责任,提倡独立自主的精神。这种民主主义意味着价值的多样化,所以实现民主的手段也要多样化,这就是通过多渠道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根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