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观察

德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观察

时间:2024-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德国家庭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德国社会非常看重家庭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德育功能。(三)德国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1.媒体负有不传播有害青少年成长信息的责任德国民众享有言论与信息自由的权利,所以政府对媒体信息不举行预先的审查制度。

德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观察

四、德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德国学校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德国的中小学校带有混合德育模式的色彩,这种德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校德育既开设相对独立的德育课程,向学生传授既定的德目,又充分利用全学科和全部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德育”。在德国,中小学校开设有宗教课和德育课,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生活、宗教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其中课程是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包括宗教课、德育课和其他学科课程。

1.宗教课程

宗教在德国学校德育中发挥着首要的作用,宗教课程是德国学生德育的主要承担者。宗教课由教师和教士进行讲解。一般每周2~4课时,各州按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除了正式的宗教课,学校还举办宗教仪式活动,比如集体祷告等。在德国,除了有私立的教会学校外,还有不同类型宗派的公立学校,包括共同学校,这种学校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统一进行基督教文化价值教育,上宗教课时再根据不同的信仰分班;教派学校,分为天主教新教两大类;世界学校,不开设特定的宗教课。

2.德育课程

前文已经部分地介绍了德国中小学校的德育课程。在德国,中小学校普遍设有公民课、伦理课、性教育课、社会课、社会劳动课和历史课。这些课程都是直接针对某个或某些德育目标而设定的,是学校教育最直接、最广泛的德育活动。历史课作为校园德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德国过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民主与自由生活秩序的自主性。公民课的内容比较宽泛,但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环保意识、平等意识、助人精神、法律意识、和平观念等品质。伦理课的目标是向学生宣传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性教育课程向学生宣传正确的性知识健康性观念。社会劳动课帮助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3.其他学科课程

德国教育部门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光靠德育课程是不够的,需要各门课程的共同配合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因此,德国中小学不但重视宗教课程、伦理课程以及社会课程的德育价值,而且重视其他课程的德育价值。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利用专门的德育课程为学生系统讲解各种伦理道德、行为准则,而且在其他课程教学中穿插德育教育,在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如通过外语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他国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宽容和兼容并包的意识,增加学生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的责任感。这种贯穿在知识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由于有具体知识的承托,往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是德育课程的有效补充。

4.课外活动

德国学校经常在正规课程教学活动以外,利用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通常这些活动非常丰富,例如,宗教活动、开学典礼、节日庆典等。一些学校规定学生要参加社会服务的劳动。例如,在假期里到医院、养老院、残疾人福利院等机构工作。这些活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性、交往能力等。(www.daowen.com)

对于一个青少年的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学校只是一方力量。青少年身处的所有环境都有可能对其道德形成造成影响,这些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和社会。德国人对未成年道德教育注重体验和渗透,而家庭和社会生活为未成年人道德成长提供了现实的环境。德国家庭和社会都自觉地承担了对儿童或者未来公民的德育工作。

(二)德国家庭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德国社会非常看重家庭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德育功能。家庭在德国传统中起着核心的功能,它是德意志人民的储藏库及传播德意志文化的“最负责任的社会组织”。传统的、典范的德国家庭是以父亲为主导、共同协商处理家庭事务为范式的。在共同的、延续的家庭生活中,传统家庭所承载的各种德意志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包括秩序、清洁、道德与性规范、爱情、情感安全、诚实和忠信等,随着家庭生活的进展而自然地传承。德国家庭对男孩子的教育更注重管理、领导力的培养,对女孩子则更强调个人生活的安排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的改变,德国的家庭道德教育也渐渐出现了新的内容,当代的德国家庭还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处事、处理冲突、知识创新的能力。家庭生活的轻松氛围可以弥补正规学校教育的不足,也创造德国教育界所推崇的“两难”情景教育方式,克莱森斯将之称为家庭价值传递“悖论”——自由的氛围一方面允许教育对象在不考虑同意的条件下跨越、违反或退回规则“边界”,另一方面却加深了他们自我负责的责任感意识。“越允许他们违反规则,规则反而越来越受到他们的尊敬和重视”。家庭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补充和完善;道德教育目标若没有家庭的配合,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三)德国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1.媒体负有不传播有害青少年成长信息的责任

德国民众享有言论与信息自由的权利,所以政府对媒体信息不举行预先的审查制度。但是,为了保护青少年免受不良信息的毒害,媒体发表的各种信息在事后可能受到审核,含有违反法律原则和基本法的价值观念的媒体信息将被传播限制或进行追诉。德国有一个由联邦青少年部、州青少年局、打击危害青少年媒体的机构等组成的监督遵守青少年保护规范实施情况的公法机构网络。设在波恩的危害青少年出版物联邦审核处,可以针对涉及暴力、美化纳粹意识形态、煽动种族仇恨、美化战争、歧视妇女以及色情等媒体信息宣布传播禁令以及发布相关的宣传与销售的禁令。除了外界的监督,传媒业自身也建立了一系列自律委员会,监督新闻、电视电影电脑游戏、光盘销售等行业的行为。另外,所有在德国范围内运作的电视提供者必须任命一名青少年保护专员,在节目内容安排上进行监督。

2.向青少年提供社会工作

德国的《社会保障法典》规定,应向年轻人提供促进其发展所需的青少年工作服务项目。青少年工作由青少年社团、集体和倡议团体以及公共青少年救助机构等承担。德国的青少年工作服务内容非常广,一切关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都有可能成为其服务的范围。但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促进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保障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咨询与矫正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德国的社会工作体系发展较为完善,国家把青少年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国家义务性工作,力图保证所有德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准确地说,青少年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范畴,并不属于德育范畴,但事实上在不同层面上起到德育作用。例如,青少年小组工作可以通过其专业的方法矫正行为不良的青少年,而这个过程必然经历认知的改变,而改变青少年对不良行为的认知过程也是帮助其树立社会道德规范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