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是在充分联合学校、家庭、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团体、社区与社团等各种途径的基础之上,创造了一个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同时利用与途径对应的各种具体方法,形成对全体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总的来说,美国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媒体教育以及社区与团体教育等途径进行的。下面对各个途径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学校教育及其方法
学校是对美国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和知识教育基地,在道德教育上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89年,美国“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提出了必须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报告,报告非常郑重地提出:道德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整体课程有机结合;需要把家庭、大众传媒、商界、市民和宗教团体联合起来,创造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必须把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形成道德素养;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道德教育应该成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要目标,同时也应该贯彻到对教师的培训之中。从此以后,学校的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得到贯彻执行。
美国政府不直接管理学校青少年道德教育,而是通过制度、法规、舆论等来控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成为宣传本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老布什在担任美国总统时,在《重视优等教育》一文中也明确指出,学校不能仅仅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的《国防教育法》,这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把教育置于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由于高等教育与国家安全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可以得到政府的巨额资助,另一方面也将爱国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纳入各高等教育体系。而克林顿在其《希望与历史》一书中这样写道:“虽然学校不能倡导官方宗教信仰,但它们应当教授主流价值观。有人认为这不应该在公共教育中占有位置,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在我们的大街上发生的暴力事件并不是价值中立的,电视并不是价值中立的。我们司空见惯的是对人的堕落、道德败坏、暴力和人们灵魂沉沦的表现,与我们的年轻人在家中学到的更美好的价值观相比,这些东西在他们心中占有更多的位置。我们的学校必须成为抵抗这种堕落的堡垒,而且我们可以在不违背第一条修正案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点。本届政府之所以要尽全力推动学校的品格教育,由国家对课程的开发提供鼓励,并确定白宫领导这一运动的人员,也正是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获得这种权利。美国应成为信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地方。”
1.学校德育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美国教育机构对学校德育工作制定了非常详尽的工作准则,同时也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要求,这是学校德育工作成功的制度保障。
美国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学校德育工作准则:
(1)重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谦恭的态度。
(2)强调日常生活中培养道德行为。
(3)不能把传统道德的教育看做是某一学科部门的职责,而应使青少年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实践道德的行为。
(4)道德行为,特别是年轻人的道德行为需要不断强化,文学、戏剧等应成为德育教育强化的手段。
(5)青年人犯错误应受到惩罚。
(6)对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必须以约定俗成的道德教育和实践为基础。
(7)青少年应该与成年人中道德行为足以师法的长者发展密切的和有益的关系。
(8)强调集体的生活。
(9)使学生在修正和抵制一种东西之前,首先应该深思熟虑。
华盛顿地区规定优秀教师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有:
(1)记住学生的名字。
(2)记住参考以往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偏见,且与辅导员联系。
(3)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热爱学生,真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办事公道。
(4)认真备课,别让教学计划束缚你的手脚。
(5)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讲课时力求思路清晰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强调学生理解教师意图,布置作业切勿想当然,且抄在黑板上。
(6)熟悉讲课内容,切勿要求学生掌握你所传授的全部内容,善于根据学生需要和水平进行课堂教学。
(7)教室内应该有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应该衣冠整洁,上课前应该在教室门口迎候学生,制止他们喧哗嬉闹。
(8)课前应该充分准备,以防不测。
(9)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学校规章,将规章张贴在教室内,并解释说明。
(10)步调一致。对同一错误行为,采取今天从严、明天应付的态度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厌恶反感。
(11)勿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语言,否则将导致言而无效。
(12)不要因为少数学生不轨而责怪全班。
(13)不要发火。在忍耐不住时可让学生离开教室,待到心平气和后再让他们进来上课。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基本原则,不能在家长面前说的话也绝对不要在学生面前讲。
(14)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学生丢脸,并非成功的教育形式。
(15)有规律地为班上做好事。协助布置教室,充分利用公告栏来传达消息。注意听取学生的不同反映,但应有主见,不随大流。
(16)要求学生尊敬教师,教师也需要以礼相待。
(17)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但态度要友好。记住自己的目的是尊敬,而不是过分随便。
(18)切勿使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
(19)大胆使用电话,这是对付调皮学生和奖励优秀学生的有效手段。欢迎学生家长与教师保持联系。
(20)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你将得到的是尊敬,而不是其他。
(21)避免与学生公开争论,应个别交换意见。
(22)与学生广泛接触,相互交谈。
(23)避免过问或了解学生中的每个细节。
(24)应保持精神抖擞,教师的任何举止都会影响学生。
(25)多动脑筋,少动武力。
(26)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与行政部门保持联系,遇到棘手问题,当你智穷力竭之时,会得到他们的帮助。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重视通识课程教育。通识课程是相对于职业性教育和专业教育而言的,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方面。祖克(G.Zook)在其报告中指出,“通识教育应该给予学生能够在一个自由社会里正确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态度、知识和技能”,包括“伦理价值观、科学概论、美学观,并理解人们所创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机构的目的和性质”。可见,通识教育旨在通过向学生灌输好公民应该具备的知识和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健全的公民。专业教育只教导人们什么事情能做、怎么去做,通识教育则帮助学生理解专业教育的意义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醒人们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通识教育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理性判断和明智选择的基础。通识课程对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行和优美的情感。
通识教育的兴起及其在道德教育中受到重视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首先,战后美国教育中过分实用化的倾向引起了人们的警惕,意识到长期下去会导致美国社会缺少价值观基础。而通识教育,能够把西方优秀的人文传统贯彻到整个教育体系中,能够为美国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化、为未来公民解决社会问题和管理社会公务的能力以及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竞争中创造条件;其次,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越来越突出,文科与理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增强青少年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就必然要求具有文理兼通的理论基础,通识教育也就成为完善青少年知识背景的客观要求;最后,现代社会危机也启发人们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应该关心自然科学发展的社会后果。通识教育则能够使人超越狭隘的个人视角,认识到不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承担社会责任。
美国通识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公众对教育质量非常不满,发出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的呼声,因而“回归基础”的呼声高涨。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等的训练,许多大学将英文写作、数理统计、自然科学、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视为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90年代以来,各个大学都注重对西方文化价值的传授,增设跨文化课程,倡导人文精神。北京大学校庆时,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Neil L.Rudenstine)在北京大学作“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演讲中,阐述其对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看法,并提出大学应该淡化专业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强调基础研究。
由于美国政治社会特定的历史背景,通识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学校自己手里,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通识课程。在早期的课程改革中,通识教育主要侧重于通过古代经典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哲学的技巧。在近代的学校革新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容。现在,美国的通识课程发展非常迅速。据调查,现在已经有95%以上的大学开设了通识课程。美国的通识课程主要是依托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而设置的。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介绍美国历史、美国制度、美国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等内容,具体包括历史学、公民学与政府、美国宪法、西方文明史、现代社会、民主问题等课程,还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甚至医学、逻辑学等学科。在自然科学中,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科学的基本概况、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常识以及科学发展中的社会影响,譬如,医学院开设的职业道德课、工学院开设的工程伦理学等。
通识课程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完善。哈佛大学1959年至1961年通识课程大一新生的主要是以讲述西方文化遗产为主的。其内容具体包括:人文科学五门(戏剧和历史以及传记和小说中的情节转折和人物个性,人的理想和西方思潮中的世界,文学导论,喜剧态度的应用,戏剧的体验);社会科学六门(西方文明发展史导论,西方思潮和风俗,西方思潮中的自然人和理想人,欧洲历史上的理想和社会的变化,现代世界中的自由和权威,美洲历史上法律的作用);自然科学六门(现代物理学基础,物理学导论,科学事业,生物科学原理和问题,光、原子和星球,地球的现在和未来)。1978年新的《公共基础课计划》要求大一新生修习五个领域的知识(文学和艺术,历史,社会分析和哲学分析,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化,数学和科学)。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也提出了新的通识课程框架(语言,联系工具;艺术,美学素养;历史,人类渊源;制度,社会结构;自然,地球生态;工作,职业价值;认同,存在意义)。这些通识课程不但增加了非西方文明的内容,而且还把提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发现人类的共同经验”的能力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目标。
通识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识教育促进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够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对于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能够了解到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科学思维方式,可以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能够较为辩证地分析自然科学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中具备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识教育课程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每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的、社会的和伦理学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通识教育对于保存和扩大美国社会所必需的伦理和社会价值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通识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作为一个推崇个人主义、民主与自由的国家,美国的教师具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和自身的优势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而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上,教师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轻松活动的气氛中和学生平等交流,把发展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是在把握学生特点的前提下把学生纳入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而达到极大提升教学的效果。而且,平等交流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就目前而言,讨论式教学与演示式教学是两种具体的通识教学方式。
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是指首先老师对某个问题进行概述,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把所有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或者把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们根据自己找到的资料相互交流、探究,并形成各个小组的研究报告,最后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形成全班对此问题的总结报告。这是在老师的引导参与下进行的讨论式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思考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达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的。
演示式的教学是指按照教师的要求,几个学生作为一个团体为一个专题去搜集各种资料或者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教师则认真观察每个人的表现,最终以团体的成绩来确定每个人的成绩。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事先对学习的对象进行讨论、设计、排练,能够使之对学习内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理论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理解理论、应用理论。这种方式生动活泼,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而且因为是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竞赛,能够强化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的自觉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积极融入社会生活也是非常有利的。这是通过模拟团体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而这种教学方式本身也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通识教育也非常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学方式。隐性教学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借助于无意识心理学的理论,自觉地在受教育者周围创设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开启智慧、拓展思维进而感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标。隐性教学是科尔伯格认知发展理论影响的结果,认为课堂的气氛、校内的环境、教师的形象、学校的规章制度、社会的舆论思潮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只有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相一致的环境中,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以维系。隐性教学具有其特殊的优势。首先,隐性课程能够超越具体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其次,隐性课程能够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中,非常容易为学生接受。最后,隐性教学的受教育过程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通过情感的激发便于青少年接受道德教育。重视隐性教学,是美国思想政治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美国隐性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就选择几种常见的方式加以阐述。
(1)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塑造学生的品格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的校园生活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经常举行各种学术活动,宣扬美国社会追求的道德目标和价值原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包括电影电视演讲、工艺美术展览、体育及各种文娱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培养开放的人格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校庆、国庆等节日庆典与毕业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精神理念。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勤工助学、社会义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毕业的必修项目。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对学校乃至社会的实际运行状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另外,校园环境的设计也是隐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德克萨斯州拉诺校区,把规定学生应该具备的12种良好公民意识和健康品性的要求张贴在每个教室的墙上;该区的赫德考斯学校,则把这12种品性的要求设置为学校计算机开机启动时的显示内容,通过不断提醒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培养良好品性的注意。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社会中生活情境处在急剧变化之中,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心理健康所受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不断涌现,心理素质成为影响青少年生活质量和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须和心理指导相结合,才能够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个性、个别差异和个体需要,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机构。并在组织上、人员配备上、活动经费上、活动场所上都有妥善的安排”。美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丰富全面,主要有心理预防、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职业指导等。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同时扮演着心理健康的保健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职业选择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心理潜能的挖掘者、心灵健康的促进者,可以说涉及学生健康成长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针对学生,也面向和学生成长有关的所有人员,包括全体教师、家长、学校的管理者、社区教育工作者,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设公开课,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如人际关系、行为自控和社会心理等;二是召开研讨会,围绕着某个问题,如应试心理、职业规划等展开讨论和交流,由辅导人员进行适当引导;三是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个别人的心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辅导治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独特有效的方式。例如,美国出现的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教育,即同学之间对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做到自我教育、自我调适,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从不同的学生群体中选择学生代表,这些代表都要参加相关心理健康课程研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培训,然后通过提供个人帮助以及组织集体活动的方式帮助其他同学增进心理健康。
(3)社区服务是美国开展隐性教学的重要途径。社区服务就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义务工作。通过社区服务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与合作精神。2003年,美国共有6300万人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美国的社区志愿服务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法律的保障,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已经成为美国国民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美国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服务活动,美国中小学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此培养青少年的良好性格、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美国大学更加重视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工作的意义,很多学校把参加社会服务列为本科教育的目标之一,并把学生参加社会服务的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马里兰州甚至规定如果社会服务的时间不到60个小时,学习成绩再好也不能毕业;一些名牌大学如哈佛、耶鲁等则要求申请入学的学生必须提供社会服务的证明。社会服务成绩好的学生录取时优先考虑,没有社会服务成绩的学生学业再好也不收。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倡导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美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已蔚然成风。美国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募集资金、竞选宣传、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修复操场和公园、为无家可归者修补、油漆栖身地等。社会服务让学生感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有的还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心。社区服务成为落实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4)重视对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环境的建设可以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应该说美国的学校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都是非常重视的,并且有不少可供我们学习之处。在学校的硬件建设上,美国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都是非常齐备、先进的;在校园建筑的设计、校园空间的布局上面都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硬件方面的成功,与美国经济实力和教育经费投入是密切相关的。在软件建设方面,各级学校对软环境建设也非常重视,应该说也是比较成功的。学校通过高薪聘请优秀的教师任教,从经费上支持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方法的探索,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创新。重视对学生的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通过各种节庆活动推动学生对国家和学校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爱校意识。当前,我国也正在开展校园文明建设,硬件方面的改善比较明显,但是软件方面的改善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汲取美国成功的经验有利于推动我国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家庭教育及其方法
家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是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驿站,也是伴随一个人终生的社会细胞,因而它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传统的单位。所谓家庭,就是指“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家庭培养了个人的初级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念。“家庭不仅‘教’给儿童以家庭所属的社会阶级的价值、标准、规范和习俗惯例,家庭也‘教’给年轻人包括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结构,而且还‘教’给在社会阶级上升和下降流动的可能性和方式……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支持并教育其孩子支持该社会阶级结构的性质。”因此,美国学校非常重视和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学生的情况以及教育的计划。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教育的功能有所减弱,但是家庭教育仍然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念,诸如平等、自由、独立、博爱等价值观念,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得以传授。
美国社会是一个移民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但是共同的文化背景使之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家庭教育方法上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在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上还是有共性的。比如,美国一家媒体曾刊登过一篇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介绍了美国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12条基本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www.daowen.com)
(5)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父母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
(12)“四何”法则: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干何事,以及何时回家。
这12条基本法则可以说是美国家庭德育教育方法的总结和指导。从这12条法则中可以看到,在美国家庭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可以说无处不在,既能够尊重孩子的看法,又能够履行言传身教的职责,同时对于孩子融入社会还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而在中国的家庭中,家庭教育很多时候就成为课堂知识学习的延续,只要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就万事大吉,道德教育没有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导致部分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却存在着道德缺失的问题。
独立意识的培养是美国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与父母分床睡觉,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拥有自己的房间。父母只负责照顾好孩子的安全问题,其他的事情都由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譬如,孩子如何安排自己房间的布局,如何安排自己学习、游戏的时间等,这些事情都由孩子自己做出决定,父母不会主动去替孩子做出选择,而是给予其绝对的自由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父母站在孩子的后面提供及时的咨询和必要的帮助,“Stand behind,and don’t push”(站在后面,不要推),以便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保证他们能够在未来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会做出独立的抉择。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途径。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亲身体验各种问题的困难与矛盾,能够在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中不断突破原有的自己,增强自身的独立能力。独立能力增强的过程,也是孩子依赖性不断降低的过程。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降到最低,并使孩子的自主选择建立在责任感之上,对孩子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非常有益。
下面是鼓励孩子成长的六个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要问太多问题。
(4)别急着告诉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在美国父母的观念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不能够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一部分而强行干涉孩子的选择。因此,在美国家庭里面,孩子不但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参与家庭大事的抉择。譬如,购买什么样的汽车,如何布置房间,怎么绿化庭院,怎样欢度节日,父母都会聆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美国的孩子都拥有自己的隐私权,没有得到孩子的允许,家长不能够做侵害孩子隐私权的事情。美国的父母也会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引导孩子做应该做的事情,譬如,请孩子帮忙处理家务并给予报酬,在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同时,使孩子的生活能力有所提高。
独立意识的培养要求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够充分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够及时了解孩子思想动态的变化,以便更为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因此,在美国,人们非常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美国学者唐莱特在2008年提出了10种改进沟通的方法:
(1)给予清楚明确的指示。
(2)有效地使用肢体语言。
(3)说“不行”时态度要认真。
(4)以冷静的态度和孩子说话。
(5)做个好的倾听者。
(6)试着解决问题。
(7)知道如何使用威胁的方式。
(8)制订行为契约。
(9)举行家庭会议。
(10)寻求家族治疗。
这些方法被广泛采用,并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进行道德教育是美国德育的重要保障。因为家庭的教育能够采取更加隐性的方式进行,所以更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要想培养孩子的诚实,不需要家长大喊大叫“要诚实、要诚实”,只需要在晚上临睡前把林肯如何步行三公里退还六分钱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教育孩子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要坚强勇敢,也不需要耳提面命地唠叨“要坚强、要勇敢”,只需要茶余饭后把马丁·路德·金的《伯明翰狱中来信》讲给孩子听。这些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美好的德行不知不觉地就在孩子的心中扎根、发芽,为其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共同教育的保障。在美国,很多学校都设立了“家长—教师联合会”或者“联谊会”。每学期召开两次会议,交流学生情况和学校教育设想,共商德育大计,家长对此大多很重视。为了帮助家长能够更好地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很多学校也开设了家长培训课程,有意识地训练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技巧,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和心理特点,以便更加科学地做好对儿童的教育。虽然家长是孩子天然的“第一任老师”,但是这并不能够保证其天然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经过相关的培训则能够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教化作用。相比而言,在中国的德育实践中,对家长教育技巧的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要想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
学校也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某些服务。例如,和父母商讨孩子的发展方向以及准备方法,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和心理测验,以保证孩子在身体或者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为父母工作繁忙的孩子提供学前和毕业后的课程教育,在保证孩子教育完整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父母的压力。这些都为孩子安全、健康的生活提供了基础,使得孩子能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增进德性。
随着21世纪60年代以来性解放运动的泛滥,美国的家庭结构遭到很大破坏,家庭的教育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较高的离婚率以及未婚生育使得单亲家庭的数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愿意结婚的人、愿意要孩子的家庭也越来越少,这使得家庭户在总户头中的比例下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家庭教育功能的衰落。事实证明,单亲家庭青少年出现问题的几率远远高于双亲家庭。因此,家庭教育依旧是美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
为了防止某些父母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教育孩子的责任,美国很多地方通过州立法案督促家长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例如,弗吉尼亚州规定,家长未能协助学校管教孩子,将会因此触犯法律并被处以高额罚款;阿拉巴马州规定,家长必须赔偿被自己孩子破坏的学校设备;田纳西州规定,连续缺课的孩子父母将被处以罚金;马里兰州规定,连续逃课的孩子家长将被处以罚金乃至拘役。很多大城市的法庭除了惩罚犯罪的青少年之外,家长也要承担孩子的罪行以至跟着坐牢。
(三)社会教育及其方法
社会教育是美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客观上,社会生活要求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以便调节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仅仅依赖于法律难以实现对社会巨细靡遗的调整;借助于道德教育,则能够以非常弹性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会运作的效率。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的政治学家奥勒姆曾经指出,“任何社会为了生存下去,都必须成功地向社会成员灌输适合于维持其制度的思想。”
同时,社会生活也是进行道德教育最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任何道德认知,都不可能在真空中生存。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只有社会生活中有适当的环境证实道德原则的真实,才有可能推动青少年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因此,社会生活也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便利的环境条件。因此,美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展开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充分利用国家的象征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星条旗作为美国的象征,教导孩子热爱国旗也就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法。美国的国旗飘扬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学校、政府、法院,或者是商场、企业、银行,都可以看到美国的国旗。国旗的教育还存在于青少年的教育之中。例如,在幼儿园教儿童学画国旗,在中小学校常常组织升国旗仪式,这些都能够在青少年的心灵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和道德意识。
美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生活化,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去,充分利用一切场合和时机开展教育,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宣传美国民主的优越性。譬如,美国充分利用各种仪式和节假日的活动,如总统就职典礼、独立节、阵亡将士纪念日、国葬、感恩节等,使学生能够在深入了解历史的前提下,坚定美国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美国的历届总统在就职演讲中也非常重视进行政治鼓动与爱国主义宣传。“每一代美国人,都要必须为作为一个美国人意味着什么下定义”。“我们必须像家庭供养子女那样供养自己的国家”。“让我们大家不仅为自己和家庭,而且也为国家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吧”。总统就职仪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展现,使青少年意识到民主制的价值以及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对于维系美国公民的自信心和对制度的信仰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上方式之外,美国社会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美国虽然历史短暂,但是非常注重历史,不但保存了很多历史遗迹,而且还兴建了很多博物馆、纪念堂。这些展馆遍布美国的各个州县乃至乡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免费开放的,承担起了社会公共环境教育的功能。美国青少年能够在其中体验到活生生的历史和美国精神,减少了青少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前辈追求自由、民主、公平精神的熏陶,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也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成功的地方。
(四)大众传媒教育及其方法
大众传媒是美国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指现代社会中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或者手段,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台、电视、电影、网络等。美国是当今世界大众传媒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最善于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之一。利用大众传媒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又一实践路径。借助于便利的现代化社会条件,美国不仅对本国国民进行青少年教育,而且还通过文化出口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文化渗透。大众传媒技术利用柔性的方式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以非常轻松愉悦的载体带到教育者面前,教育的效果非常好。因此,在美国大众传媒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教育途径。
美国重视对大众传媒与社会成员政治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在1922年,他们就指出,大众传媒对国民政治行为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充实政治知识;培养政治兴趣;形成或改变政治态度;巩固政治信念;参与政治活动。通过大众媒介传播美国政治价值观,是美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美国要拨巨款用于协助突破某些国家的网络封锁,实际上也是在为宣扬其所谓的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做积极的准备。因为美国人意识到大众传媒技术在控制政治舆论和国民精神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任何人都难以脱离大众传媒网络而独立存在,信息交流成为每个人生活和发展的必须。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托马斯·戴伊指出,“那些控制消息灵通的人,是属于最有权力的人。”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流通越来越快,美国社会借助于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也越来越成熟。
报刊、书籍在美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依旧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文学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都是美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美国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指定阅读书目。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能够使青少年对美国的历史、政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够使青少年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政治信仰的熏陶,以培养美国现代化发展中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以由美国著名教育专家、俄亥俄州大学校长威廉·H·麦加菲编著的美国第一部语文读本为例,书中精选了狄更斯、华盛顿·欧文、莎士比亚、爱默生、梭罗等著名作家的作品,把道德教育的内容融贯于生动活泼、语词优美的文章中,在孩子汲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道德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影响终身的美德。把正直诚实、同情善良、坚韧勇敢、乐于助人、勤奋友爱、自尊自律的道德教化的目标倾注到优美感人的文学作品中,使这些美德能够渗透到青少年的心灵中,对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和道德塑造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又如美国中学读本的编选,不但选入的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且还设计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不但选入了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这篇极具冲击力的文字,而且还设计了三道非常深刻的问题:梭罗暗示谁应该对墨西哥战争负责?为什么梭罗认为一小部分人可以滥用政府而免受惩罚?梭罗认为什么时候美国人将会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好的政府?这些设问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民主公民意识是极为有利的,也是培养社会公共权力自我约束的重要途径,这也是美国政治生活环境能够历时两三百年依旧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同时,美国还不断扩大《校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做法,在大学,建立了相应的教育中心,为学生专门办报纸。这些都促进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广播是早期最为流行的传播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普及程度高的特点。通过广播开展道德教育能够使听众在收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美国的广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商业运营性质的经济实体;一类是为了教育目的的公益实体。前者通过法律使其在经营过程中能够维系基本的道德准则,后者则通过文化宣传实践道德教化。“炉边谈话”就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政治宣传的成功实践:利用广播深入千家万户的优势,在周末的晚上谈论美国政府对于治理经济危机的坚定信念。这不但鼓舞了美国人民渡过难关的信心,也为其货币政策、社会改革的实施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对于美国从大萧条中恢复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电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大众传媒。美国的电视从诞生开始,就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每届总统竞选中,电视对于竞选的进程、候选人的表现以及直接的投票活动,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美国的政治团体很重视借助于电视媒介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施政纲领;对于美国青少年来说,每届浩大的选举过程也是对民主生活的亲身体验,对于民主意识的成长乃至政治事件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保守的宗教电视节目通过电视媒介宣传较为保守的道德规范,对于美国社会道德秩序的维护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美国大众传媒和社会科学界经常联合起来进行公民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做成节目,有的电视台还开辟了专栏,让不同立场的人进行辩论,推动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入讨论。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活道德化的进程,对于青少年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美国的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这不但证明了美国商业化运营的成功,同时也佐证了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成功。在美国的经典大片中,都充斥着美国的社会价值观念。《阿甘正传》、《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公民凯恩》、《拯救大兵瑞恩》、《肖申克的救赎》等,都赞扬了民主、自由、平等和奋斗的美国精神,歌颂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公民的责任感。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意识形态宣传的过程中,美国始终重视培养民众的批判精神与理性意识,这对于美国社会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因为任何社会中都要面临问题,社会成熟的程度就体现在纠错能力的高低。美国社会中的公民意识培养不仅仅包含着对国家的忠诚与价值观的认同,同时也有对个体参与意识和批判意识的培养,这就是美国社会政治生活虽然也在不断经历风雨依旧能够不断前行的缘故。美国电影对整个世界的价值渗透是成功的,这也是我国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改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真关注的领域。因为在最吸引人的动画领域,不但美国本土的《米老鼠与唐老鸭》能够在中国广受欢迎,即使后来美国改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花木兰》也能够在世界电影市场获得极大的成功。而我国国内的动画虽有教育的内容,但是内容枯燥、情节单调,不能够充分吸引青少年的视线,造成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美国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功能的优越性,把网络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目前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涵盖面极广、极具开放性和影响力的新媒体,也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由于美国国力强盛,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发达,电脑的普及率极高,这些对于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利。美国就是通过建设相关的道德教育网站,通过电子邮件、BBS、博客等各种方式,开展主题讨论、专题聊天、网上访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化,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五)社团教育及其方法
社团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同样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和社团有关系,比如教育、宗教、娱乐、服务。因此,借助于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美国的社团主要分为三种:宗教社团、政党社团和志愿者服务社团。此外还有各种各样形式组织起来的社团。美国是个比较自由的社会,有共同想法的人能够很自由地组建社团,所以美国的民间社团服务比较成熟。这些社团能够把服务和教育结合起来,能使学生通过实践净化心灵、提升道德水平,对于社会风气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宗教在美国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1994年盖洛普民意测验,96%的美国人说他们信仰上帝,86.5%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基督教教徒,此外佛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很多宗教都在美国存在。因此,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当时的教育部长威廉·本涅特(Willam Bennett)认为,如果学生们不能理解宗教信仰在美国发展中的作用,就不能掌握美国的政治和文化。同样,如果对宗教团体教育不了解,我们也就没有办法了解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如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所指出的,“在法国,我看到的宗教精神与自由精神几乎总是背道而驰的;而在美国,我却发现两者是紧密结合,共同统治着国家。”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认为,宗教是美国自由的根基和力量的源泉。他曾经说过:“美国如果不具有对上帝的深刻信任就毫无意义——我倒不介意它是哪种宗教。”在美国宗教已经形成有约束力的文化,对于约束美国人的行为举止、规范道德操守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认识美国宗教首先要区分两种不同的宗教信仰:一类是与国家、与公共利益有重要关系的公民宗教信仰,一类是对另外一个世界的宗教信仰。前者主要是指作为公民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这种感情是维系国家向心力、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精神支撑。而纯粹的宗教信仰是对非现实世界的认知,国家无法干涉,一般是公民的自由选择。这两种信仰在美国同时存在,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维系作用。但是由于其作为移民国家所带来的多元化,纯粹意义上的宗教并不是团结美国人的精神背景。公民宗教是超越种族、宗教的界限,是团结美国人的纽带。
美国人的公民宗教其实就是对美国自身的崇拜。首先,美国的诞生和发展始终和宗教密切相关。早在独立战争时期,上帝就是反抗者信心与勇气的信念支撑。在以后的发展中,上帝也是美国人不断竞争、奋斗的精神依赖。美国的公民宗教,始终和美国的社会秩序相关,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关,与人类的自由、正义、公正相关。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上帝保佑美国”、“我们相信上帝”、“主权属于上帝”被写进了美国的国家基本文献。美国的公民宗教在美国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美国的公民宗教是美国社会的凝聚力量,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多样性的公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其次,公民宗教成为美国人的精神动力,把上帝的意志和民众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结合起来,成为鼓舞美国人在现实中追求理想社会的精神支撑;最后,公民宗教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对自由、民主的坚定信仰,对美国理想的献身精神,对于强化美国社会的向心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利用公民宗教来发挥教育作用。美国人把公共生活与政治生活和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美国的独立日、阵亡将士纪念日、感恩节都是通过宗教仪式进行的,总统就职典礼、普通人的婚礼、葬礼也都采用宗教的仪式。在这样的氛围中,青少年时时处处都能够感受到上帝的存在,美国精神对青少年的教育也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美国精神”一点一滴沁人心脾,铸成他们的灵魂。
在纯粹宗教的意义上而言,美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因为其是一个移民的国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时,美国还是西方社会中最早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宗教自由受到国家宪法的保护,这也为各个宗教的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美国人是最世俗化,同时也是最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宗教在其价值观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国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两大宗教对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一直都有较大的影响。宗教组织利用自身良好的政治、文化条件,在社会中宣扬自己的教义,举办各种慈善活动,在各种社会问题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些对于美国民众的道德教育都是无形的。美国的青少年从小就跟着父母进教堂,宗教信仰的熏染成为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背景。虽然说孩子的信仰由其成年后自主选择,实际上在家庭和教堂的影响下,宗教信仰及其道德价值观在幼年时期已经渗透到心灵之中,对于以后的选择还是起到了相当的影响和作用。
而且美国的宗教生活化程度很高,这对于青少年的渗透性教育是非常强大的。教堂遍布美国的各个地方,乃至有些大学校园拥有自己的教堂。宗教组织也非常活跃,常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扩大和学生的接触。这些都使宗教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学生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宗教道德教育的熏陶,宗教精神内化为个体的行为规范。个体的成长过程也和宗教密切相关,在人生的每个重要阶段,都需要宗教提供仪式和证明,家庭祈祷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活动,这些都使得宗教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政党团体活动的教育也是美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美国实行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争轮流执政。首先,这种竞争执政的方式使政党能够保持自我完善的动力,能够推动政党不断完善自身,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生活处于健康、有活力的状态;其次,这种竞选活动本身就是在普及和宣传美国民主制度、经济社会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极大增强了美国民众对社会制度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最后,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教材。虽然不同时代经济社会状况、对外关系形势、执政方针政策各不相同,但是其演说中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如1961年约翰·肯尼迪总统演说中提到,“我的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1965年理查德·尼克松演讲中提到,“我们在今天的青少年身上看到了明天的希望。我了解美国的青年。我信任他们。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是,他们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代青年更有教养,更有志向,而且更加强烈地受良心的驱使”,并告诉青年人,“单靠政府本身所能做的事情是有限度的……为了同我们伟大的任务相适应,我们需要人民拿出力量……我们能够建造一座精神大厦——当我们每一个人向他的邻人伸出手来,帮助他、照顾他、为他办事的时候,他也就是给这个大厦添了一块砖……”;1993年比尔·克林顿总统任职演说中提到,“不是为了变革而变革,而是为了保持美国的理想——生活、自由、追求幸福——而变革”,号召“新一代的美国年轻人做出贡献,按照你们的理想主义行动起来”。这些演讲点燃了美国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本身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实例。
美国的社区社团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各种形式的社团能够充分调动美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积极性,对于美国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巨细靡遗去面对所有的问题,而民众自发组织的社团本身就是由于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关注而组织起来的,所以行动起来非常具有针对性,而且自发的组织具有强大的动力和热情,解决社会问题的实效性也相对较高。
美国青少年的社团活动,主要体现在志愿服务活动上。当前美国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体现在五种形式上:一是宗教性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是青年信徒进行宗教慈善活动,例如,发放食品救济活动,对贫弱者的真诚祝福等。二是专项性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围绕着专项活动展开的,例如,为大型比赛提供服务,为观光客提供翻译等。这种社会活动不仅能够锻炼青少年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三是专业性志愿活动。主要由具有特定知识背景的青少年承担,例如,乔治亚大学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需要在社会工作机构担当过志愿工作人员,要向受到伤害的人们提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指导,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四是公益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环境保护为代表的公益活动,例如,为了抗议砍伐红杉树,美国女孩茱莉亚·伯特弗莱·希尔(Julia Butterfly Hill)在美国俄勒冈州一颗巨型红杉树上生活两年,直到木材公司同意保留为止。五是社会性志愿服务工作。主要是在社区展开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因为美国人视社区为小社会,人们都有较强的社区归属感,青少年常常为移民子女提供外语培训、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生活帮助、为失足少年提供心理帮助、参与组织社会环境治理,受到了社区的广泛欢迎,参与这些服务工作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在美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中,模拟活动已经具有很长的历史。模拟活动设置仿真情境,让青少年直接面对现实问题,这样能够激发青少年进行主动思考的能力,有利于青少年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张萌、李娜的研究中提到的,从2000年开始的以模拟联合国活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全球课堂,通过仿真活动吸引中学生和大学生参加,培养青少年学术研究、公开研究、批判性咨询、分析等技术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全球意识,有利于打下不同社会文化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尊重的基础。而且这些课程都有丰富的教师和学生资源,课程设计也做得科学全面,对于塑造青少年的国际视野非常有利。模拟联合国课程构成见表1.1:
表1.1 模拟联合国课程构成表
这种“模联”课程除了非常详尽的总课程计划之外,每一课程都有比较完整的学习规划:从基本的知识介绍开始,以模拟活动结束。青少年们不但对于学习的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目前国内在经济方面的模拟课程比较成功,如证券模拟操作很多学校都在做,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模拟课程还有待改进。借鉴美国的模拟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国内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