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雄浑悲壮的军旅诗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诗词呈现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文本细读
《出塞》原是汉乐府与古代军歌的题目。“塞”即关塞、边关。此诗乃盛唐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曾被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此诗一、二句,绘景叙事,抚今追昔:今晚这明亮的月光,仍旧跟秦汉时一样照着“关塞”,而这“关塞”依然秦汉时所修筑的长城、古堡,多么空旷、凄清和寂静。这漫长的边防线上,战氛难靖,师劳力竭,征人不还,百姓遭殃。三、四句,“但”字一笔,转出正意:何以今日边关不宁,“胡马”放牧阴山?还不是朝廷昏聩用非其人,忠勇之师受屈遭弃;倘若汉时守卫“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怎能让“胡马”越过阴山?
全诗言简意赅,既回顾了历史,又抨击了现实;既宣泄了忧愁愤懑之情,又表达了希冀朝廷起用能人,驱除来犯的“胡马”,保家卫国,巩固边防的迫切愿望。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沉悲愤和激越昂扬的爱国豪情,风格雄浑悲壮。清人沈德潜品评:“‘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真是一语中的,深得本诗之要旨,论到了诗人的正意。
诗情跃动新奇,语词委婉率真。如上所析,《出塞》诗的开头两句,即景叙事,情景交融,设下铺垫;后两句因景缘事,生发议论,点明题意。如此谋篇结构,有如诗人自己所主张的:绘景与写意、叙事与议论“相兼”,浑然一体,甚为谐和;又于前后两层之间,留下空白,任人骋怀遐思,其构思更显新奇。
诗人还在诗开头运用“互文见义”的笔法,将“明月”与“秦时”相连,“边关”与“汉时”承结,交错使用,赋予这些景物以特定的意义,感情愈见深沉委婉。接着,诗人写自古至今,万千征人跋涉万里,关塞戍边,生离死别……悲惨的历史与现实:“万里长征人未还。”仅此两句就将镜头从眼前摇到古代,再由历史拉到现实,画面骤然开阔,构成了雄浑、苍茫、凄清的时空景观,艺术地概括、半形象地揭示了秦汉以来战争的频繁、摇役的繁重、征人的血泪、怨妇的辛酸和志士的悲愤……正如诗人王翰所哭:“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起笔的方法,自然形成了一种悲壮、深邃的意境。
在这独特的意境中,诗人从无限的历史的联想沉思之中,回到了眼前月光下“胡马度阴山”的严酷现实,生出无比愤激的爱国情感,于是乎突然迸发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吼声。此外,诗人娴熟地择用俗言口语,借古讽今,陈事议论。“但使”、“不教”四字,貌似凡俗,却是质朴清新,有骨有神。此诗读来一唱三叹有板有眼,一字一音,掷地有声。诗中的无限意蕴,耐人寻味。正如诗人所孜孜追求的“不得令语尽而思穷”,题意丰富含蓄而不露,甚是得体。恰似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王昌龄主张:“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静观天地,默想古今,愤世嫉俗,爱国诗情澎湃。炼字炼句,起笔委婉意远,落句果断有力,行吟成章,感情充沛深挚,语言精练警策,名句自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被后人尊为绝句“神品”。
盛唐时期的士林,包括一些诗人,以亲历边塞苦寒和弓马兵刀为时尚。建功立业的创造精神与荣誉感盛极一时。诗人于边塞横槊赋诗,其主旋律始终是昂扬向上的。大多军旅诗所流露的,不是厌战情绪,而是尚武精神和爱国豪情。王昌龄的《出塞》诗不正是这样吗?
作者链接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十五年进士。“安史”乱起,还乡被杀。擅七绝,堪与李白媲美,名重一时。李作情寓景中,王作精为抒情;李作自然流走,王作洗练锤琢。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焕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题目的意思。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板书:秦汉)(www.daowen.com)
(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板书:人未还)
(3)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联想战争的残酷。
(4)拓展理解“人未还”所表现的战争激烈。
(5)朗读前两句。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读,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场景。
③同学间互相评读。
④想象画面朗读。
⑤在音乐的烘托下朗读。
3.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自由读后两句。
(2)自由谈谈对“但使”的理解。
(3)抓住“但使”、不教“一词,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威武、英雄气概。(板书:但使)
(4)小组讨论后,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指名朗读,教师评读。
(6)学生带着对飞将军的崇拜之情读文。
(7)教师激情引读。
(8)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再次朗读体会作者赞颂汉将李广,渴望平息战事的理想和慨叹边将无能,朝廷无能的悲痛。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学生自由组合朗读全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个性,配乐朗读全诗。
3.在教师的引导下试背全诗。
4.观看课件背诵全诗。
五、展开想象,入情练笔
1.人间最难过的是离别亲人,远征战场。作者面对荒凉的关山,举头望月,思念亲人,此时此刻你一定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用你的笔描绘出当时的悲壮景象。
2.练笔。
3.全班互相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边塞的诗歌,比较、赏读、摘抄下来。
2.结合自己的感受,试创作一首古体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