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游子吟》:流淌的泪水追寻着手中针线

《游子吟》:流淌的泪水追寻着手中针线

时间:2024-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游子吟》因为对母爱的讴歌而超越千古。然而,孟郊有了这一首《游子吟》,就天然地逼近了人性的广大与深刻。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郊,走进《游子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孟郊写的《游子吟》。

《游子吟》:流淌的泪水追寻着手中针线

游子吟》: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诗词呈现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文本细读

人生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生命过程,因此,某些牺牲无法弥补,因无法弥补而极其伟大。母爱就是这种超越时空、超越功利的伟大的人类之爱。

孟郊的《游子吟》因为对母爱的讴歌而超越千古。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的作品。诗作前四句近于白描,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情深。前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所谓“线”既是针线的线,也是连接慈母与游子的伟大母爱的象征。诗人非常善于发现并创造诗歌的经典意象,母亲为儿子缝衣是极其常见的生活现象,然而由于诗人将诗中形象规定为特指的慈母与游子,这“线”与“衣”就由日常生活现象而跃升为一种美学意象,而具有象征意义了。这是欣赏这首诗作的点和眼。作为一个终年颠沛流离的游子,孟郊对母爱的回忆,必然从母爱的象征物——“慈母手中线”开始。这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和自我救赎。

诗作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刻画,诗人深化了这种骨肉之情。这是一个极其感人的场面,千里万里,没有人的心灵不和母爱相通;千年万年,母亲和儿子的情感之丝永世相连。昏黄灯盏滴落的不是灯油,而是慈母泪、心头血,千针万线“密密缝”的是慈母的殷殷期望和无尽挂念。昏昏灯火,摇曳光焰,满头银丝,只要想起母亲,我们就不能不涕泪沾襟。“意恐迟迟归”,没有一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走向美好,没有一个母亲不曾在黄昏的油灯下苦盼儿女归来。而我们的归来总是太迟。

诗作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作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的小草,母爱如三春的阳光,小草怎能报答无私的阳光?儿女怎能报答伟大的母爱?诗作以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赢得天下多情儿女的多情泪。

比之于盛唐,乃至同时代的韩愈等诗家,孟郊与贾岛缺少一点奇丽壮美之气,即“郊寒岛瘦”。然而,孟郊有了这一首《游子吟》,就天然地逼近了人性的广大与深刻。

作者简介: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性格耿介孤直,一生穷愁潦倒,世称“寒酸孟夫子”。中唐时期与韩愈、贾岛齐名的诗人。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存诗四百首。

教学策略

一、谈话激发兴趣,揭示诗题

同学们,母爱是天地间最永恒的主题。在史铁生心里,母爱是“咱娘俩好好活”的深情嘱托;在肖复兴心里,母爱是那一颗颗舍不得吃下的荔枝;在巴迪的记忆里,母爱是那一声声“精彩极了”的鼓励。那么,在诗人孟郊的眼里,母爱又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郊,走进《游子吟》。(生齐读课题)

1.提示“吟”的正确书写。

2.对于诗人孟郊,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

3.(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由图上看到的内容,你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的联想可真丰富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孟郊写的《游子吟》。(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教师请两三名同学读,随机请其他学生评议。)

2.教师范读课文。

要读好诗歌必须把心完全放到诗中,把自己当成诗人孟郊,满怀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感激之情来诵读。

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读一读呢?那好,赶紧开始吧!希望大家边读边体会诗句的意思。

3.通过预习,你对这首诗有哪些了解?

教师提示:从课题、作者、诗句、挂图、感情等方面交流。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www.daowen.com)

1.诗歌是讲究韵律美的,能吟,能唱,所以仅仅读通顺还不够,还得读出味儿来。下面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看看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学生读)

2.学习古诗需要细细品味。你从诗文中的哪些字眼体会到伟大的母爱?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手中线”“密密缝”“意恐”等词进行理解、品评。)

3.同学们,你们读着诗句,看着插图,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场景呢?

(1)明天儿子就要远行了,年迈的老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仍坚持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衣服。此时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她还会担心些什么?(学生交流)

(2)儿行千里母担忧,爱与忧都化作一针一线,缝制在游子的衣上。她缝制的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颗牵挂儿子的爱心。你能再有感情地朗读前四句古诗吗?

(教师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学生齐读。)

(3)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远行,半夜醒来,迷蒙中看到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微弱的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你缝制着衣服,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呢?(学生交流)

4.教师引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母爱无边,报答得了吗?

所以孟郊才会道出发自肺腑的声音——(学生接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走多远,母亲的视线便走多远。沐浴着母爱的阳光,我们一同道出游子的心声——(学生接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用心感受温情,用爱传递感激,让我们倾诉心中的爱,深情诵读——(学生接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拓展延伸,渲染诗情

1.“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孟郊的母亲对他的爱是体现在“临行密密缝”中。郑板桥也有一首描写老母亲为儿缝补破衣的诗——《晨起缝破衣》(略)。我们一起来读读。

2.写得多动情呀!看着母亲单薄的衣裳,做儿子的不忍穿上母亲为他亲手缝制的衣裳,却又怕辜负了母亲的一片心意。长长的线缝进了母亲那无尽的爱,厚厚的棉装满了母亲的离别愁绪: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可如今心肝宝贝就要离开自己了,做母亲的怎么能放心得下呢?(播放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

3.(走到学生当中)儿行千里母担忧,面对即将远行的儿子,母亲的心里(学生补充)。

她又一次说出了重复无数次的叮嘱(学生补充)。

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叮嘱。面对妈妈的嘱咐,我们想说的很多很多,此时,我们只能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吟唱诗文,升华诗情

1.大爱无声,母爱无痕。两位为儿子缝衣的母亲,是否也勾起了记忆中你母亲照顾你的点点滴滴呢?(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我们闭上眼睛,让往事在眼前浮现。跟你的同桌说说吧,假如此时此刻你的妈妈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2.同学们的话着实让老师感动,也让老师想起了母亲照顾我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我真想回到远在家乡的母亲身边,向她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诉说我对她的无尽思念。说到这儿,老师又想读读这首诗了。(教师配乐读课文)

3.让我们带着感恩之心一起吟诵这首歌颂母爱的经典诗篇,祝普天下的母亲永远快乐、幸福、健康长寿。(配乐,师生齐诵课文)

六、联系生活,体验诗情

1.回家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听。

2.课后搜集歌颂母亲的诗歌,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