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静夜思》:情感流露于浅语间

《静夜思》:情感流露于浅语间

时间:2024-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白的《静夜思》,生动形象,情真意切,是中国思乡诗的代表,被誉为一首“无比精粹而不失伟大的东方乡情曲”,它创造了在中国诗歌中独树一帜的新“月象”——“思乡的明月”。《静夜思》中的乡情,给人亲切而真实的感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让我们完整地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

《静夜思》:情感流露于浅语间

《静夜思》:深情尽付浅语中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诗词呈现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文本细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清辉。在不经意间,诗人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这显然是一种错觉。也许,诗人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成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说明当时诗人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诗人也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诗人第一反应是霜,而后就有点怀疑了,等清醒后,明白这并不是秋霜,而是月光。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伤感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游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如今,月色如霜,虽然四处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他感到,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如霜的月光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诗人已经完全清醒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看见窗外那一轮明月正静静地挂在夜空。“举头”望见了“明月”——那同照故乡的明月,随即产生无限遐想,想到了家里的亲人,想到了故乡的一切。面对空白的四壁,长期客居异乡,没有知音的诗人难以入睡,低头痴望着床前的“白霜”,更感寂寞无奈,思乡之情愈来愈强烈。这样,就有了诗人情感的最终流露——低头思故乡。这是诗人寂寞愁绪的结晶,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李白的《静夜思》,生动形象,情真意切,是中国思乡诗的代表,被誉为一首“无比精粹而不失伟大的东方乡情曲”,它创造了在中国诗歌中独树一帜的新“月象”——“思乡的明月”。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华丽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能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共鸣呢?

这首诗内容单纯,内涵却非常丰富,表达了一种人所共有的思乡之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从引发乡情的具体环境和过程来看,是很普通、极常见的,不但容易理解,而且许多人都体验过。就乡情的具体寄托来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故乡画。当诗人在静夜里对月思乡的时候,他的乡情一定有这样那样的具体内容。比如,故乡的景物、人物、生活,等等。但是,所思的内容在诗中一点也没有提到,诗人只是点出“思故乡”三个字。正如沈德潜所评:“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然而,正因为诗人没有把他的所思内容说尽,才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不同的人,尽可以用自己不同的生活去体验去描绘它,把它具体化,寄托自己独特的乡情。因此,这首诗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静夜思》中的乡情,给人亲切而真实的感觉。古诗中常见的那种客子思乡怀亲的悲愁与痛苦看不到,就连游子常有的孤寂之感,都淡得使人觉察不出来。如清人徐增所评“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它抒发的乡情,就像诗中那弥漫于天上地下的月光,轻盈似纱,清淡如水。这种感情,以柔美、温和为特征,具有平凡的生活色彩。只要一读到这首诗,人们并不感到心灵的强烈震撼,只是心弦被轻微地拨动了一下。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他称《静夜思》为“妙绝古今”。的确,此诗用韵明快,富有音乐旋律,颇具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全诗语言清新朴素,平白如话,几与民间歌谣相似,可谓过目即诵。

教学策略

一、明月,入题(www.daowen.com)

1.从刚才的图片中,以及同学们的回忆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个爱月的民族,中秋节我们赏月,故事里我们讲嫦娥奔月,古诗里更有许多明月呢!你能记起几句有月的诗句吗?

2.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解题,品读

1.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齐读课题。

2.这首诗你们早就会背了吧?一起背诵。

3.(看课件,听朗读)大家说说听出了什么?(慢,忧伤,低沉)思念的滋味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出示学生文章,《妈妈,我想对你说》,教师深情朗诵,思念的滋味你尝到过吗?指生说。带着思念的感受读题。

4.李白也在思念,他的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进一步走近他吧。

(1)打开课文,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板书:思故乡。是什么让李白想起了故乡呢?(提示读古诗前两句)

(2)重点理解“疑”:好像。什么好像什么?解释后两句。

(3)教师:地上铺着一层霜,给人什么感觉?李白站在像霜一样的月光中冷吗?他怎么不叫夫人给他拿件衣服啊?叫丫鬟给他端个火盆啊?师:(简介背景)当时李白二十五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若干,囊中空空,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你觉得他可能会想起些什么呢?

5.教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指明对月朗读,齐读。

6.你们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7.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地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

三、扣题,拓展读

教师: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除了《静夜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指名背诵,出示其中三首:《春夜洛城闻笛》、《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读,说说是什么让诗人想起故乡。(简要理解诗意)

四、结题,回读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总是把思念故乡的情感深深地藏在心底,但是每当夜晚来临,每当佳节来到,每当明月当空时,想到自己孤单一人,想到家乡的亲人,怎不令人低头沉思,怎不令人归心似箭哪!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起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