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畔独步寻花》: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

《江畔独步寻花》: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

时间:2024-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畔独步寻花》: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诗词呈现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他的诗被后代称作“诗史”,对后世影响深远。这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啊!

《江畔独步寻花》: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

《江畔独步寻花》: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诗词呈现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文本细读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葱葱,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恋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达出它给人心理上带来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在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浓重的则不多见。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不能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连,音调宛转。“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既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描摹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人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作者链接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别号少陵,今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诗作铺陈始终、排比声韵,沉郁顿挫、深刻悲壮。他的诗被后代称作“诗史”,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学策略

一、说词,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个词语比赛吧。

1.你们知道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春风送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这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啊!

2.春花有哪些颜色,你知道吗?

万紫千红、飞花点翠、姹紫嫣红、山花烂漫、百花吐艳。这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啊!

3.春花除了颜色艳丽,还有什么特点?(数量多)那你们能想个词给这么多的花吗?

这真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啊!

4.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5.你对课题的说法有什么疑问吗?

谁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为什么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他到江边寻到花了没有?

二、初读,感知诗情

1.大家带着疑问自由读诗,要读得字正腔圆、通顺。读的时候,还要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和注释。

2.读了古诗,你们知道是谁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了吗?(杜甫)

3.唐朝大诗人杜甫生在战乱时期,他历经磨难,看尽人间离苦、红尘悲情,擅用七律、排律;他晚年曾漂泊西南,臆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任一腔喜悦随风潜入;他曾立于草堂赏早春,听两个黄鹂鸣翠柳,望一行白鹭上青天,把豪情隐藏;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被称为“诗圣”,和李白齐名“李杜”;他忧国忧民直面战乱后由盛而衰的现实,用沉郁顿挫的风格记录历史。今天,我们就再次和他一起同行吧!

4.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5.读得正确,流利,非常好。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6.老师对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觉,我想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朗读,去那个莺歌蝶舞的地方。

7.同学们,睁开眼睛。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很好,请看大屏幕,诗中的景物——花、蝶、莺很多人都看到过,但是作者却能将这些景物写成千古传唱的名篇,这其中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让我们随着诗人慢慢前行,边赏边品吧!

三、品读,感悟诗境

1.齐读古诗。(www.daowen.com)

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景物?(花、蝶、莺)哪几句是具体写花的?

2.出示图和“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谁来读第一句?

(2)这句中点明了什么?(寻花的地点)地点在哪儿?(黄四娘家附近的小路上)你怎么知道是在小路上?什么样的小路?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3)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阳光下,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4)是啊,让人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你们能像我这样说一说吗?

出示:“花真啊,!”(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如:

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那里的花多、花美,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

3.孩子们,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边,看到这繁花盛开的景象之时,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呀?(高兴的,喜悦的,赞叹的)是呀,那你就应该带着这种感觉去读呀!

4.杜甫除了看到很多美丽的花儿,还看到哪些景物?诗中是怎样形容蝴蝶和黄莺的呢?(出示:“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男同学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这一句中写了什么景物?蝶儿在做什么啊?如果我是杜甫,你是蝶儿,你会怎么对杜甫说呢?

杜甫:蝶儿啊,你为什么在这儿飞来飞去啊?

蝶儿:。

蝶儿:先生啊,你为什么?

杜甫:。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

(是呀!蝴蝶在花丛中时而起、时而落、时而左、时而右。)

看来,鲜艳芬芳的春花不仅吸引了蝴蝶,让彩蝶蹁跹不舍离开,也让诗人因此流连忘返,真可谓“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恋繁花的除了蝴蝶、诗人,还有什么?女同学读“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一句提到了什么景物?黄莺正在做什么呢?如果你是杜甫,你会对黄莺说什么?

杜甫:黄莺啊,。

黄莺:。

听到黄莺的鸣叫,诗人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的。由此可见,诗人此时心情十分欢愉,确实是“自在娇莺恰恰啼”。

5.岷江岸边,春光无限。鲜艳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黄莺,也留了诗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齐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四、吟诵,感受诗情

1.同学们,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无边的欢乐,那么你们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2.听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色彩浓丽的意境中了,你们的思绪也随着那莺歌蝶舞飞到了迷人的岷江边了。

看,小路弯弯,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芬芳四散;看,彩蝶蹁跹,留连不去;听,黄莺啼啭,娇柔轻软。杜甫独步西郊,不禁欢快地吟出此诗。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陶醉的杜甫!这就是独步寻花时杜甫的陶醉!

五、拓展,领悟诗怀

1.同学们,读到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诗题,(齐读诗题)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介绍写作背景。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他七岁学诗,十五岁扬名。二十岁以后可分四个时期。

(1)裘马清狂,漫游吴越,曾期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仕途失意,忧国忧民,曾愤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战乱被俘,历尽艰苦,曾伤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辞官赴蜀,辗转流亡,曾伤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现在,大家知道杜甫为什么要去江畔寻花了吗?(战乱中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难得见到这如画的美景。诗人更没心情去寻找这种美景。)诗人寻找的仅仅是花吗?(他寻找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

4.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心中久违的欣慰与欢愉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