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平乐·村居:古诗文本的细读与实践策略

清平乐·村居:古诗文本的细读与实践策略

时间:2024-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平乐·村居》:清词澹语诗情画意诗词呈现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有《稼轩词》和《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清平乐·村居:古诗文本的细读与实践策略

《清平乐·村居》:清词澹语诗情画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诗词呈现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文本细读

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上阕勾勒出一个农家生活场景,烘托出下片的内容。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住在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里,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词中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然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的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生活的描写,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的生活乐趣,是有一定典型意义的。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鸟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又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若不是大手笔,是难以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作者链接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今山东济南市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有《稼轩词》和《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

教学策略

一、古诗导入,感知宋词

1.请学生背诵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

2.屏幕出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留恋于农村,寄情于田园,各自用诗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4.板书:清平乐·村居。“乐”这个字读yuè,齐读课题。

5.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而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6.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题目。我们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再次齐读课题。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过渡: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大家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

预设: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āobō。(板书)

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词中是指小儿把莲蓬的皮去掉。一起再读这个句子

注意:“莲蓬”的“莲”的读音与字形;“翁媪”的“翁”的读音与书写;“锄豆”的“锄”的读音与结构。

4.教师相机指导。(www.daowen.com)

5.解疑:这首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

6.男女同学分别读上、下阕。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掌握词意

1.提问:大家读完全词,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2.交流、反馈。

3.随机朗读、理解。(理解:他们是用吴音聊天的。)

4.(学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

5.激趣: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词当中去,我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首词。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过渡: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

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学生交流: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还看到了青青草。

(教师评价:你们的理解、朗读让我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

继续交流:同学们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

感叹: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吧。

3.教师小结: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而村居中的“人”更美,全词都写了哪些人啊?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

预设一: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那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这句话中的“无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无赖”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

(3)学生交流:这里的卧是一种姿势,即趴着。趴是脸朝下,说明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自由自在。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优哉游哉。

(4)聪明的你们能否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

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

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过渡: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

(2)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美吗?那又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就是“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是不是有些惊讶,这情景多美!

(3)小结: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读这句词。

(4)创设情境,说话训练: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屏幕出示)(先自由说,再交流)

(5)教师引导:同学们,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往事历历在目,一晃却几十年了。现在咱们虽然老了,可是孩子们却让咱们放心哪、高兴哪。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话。

(三)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1.设问:哎,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他们都陶醉了。

2.探讨:是啊,陶醉了。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阕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到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学生交流)

3.小结: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

4.陶醉的还有谁?(作者。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来,我们读出诗人那陶醉的感觉来。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我们。来,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5.配乐朗读整首词。

四、介绍背景,感慨词情

1.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作者内心是怎样想的?(板书:安适、悠闲,热爱、向往)

2.出示材料:(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四十二岁时,他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十八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

3.小结: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如此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学生交流)

4.齐诵全词。(让我们把这份心声融入朗读中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