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秋思》:思绪如万重意,古诗词文本实践攻略

《秋思》:思绪如万重意,古诗词文本实践攻略

时间:2024-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冷落清秋的秋风就往往被赋予了特定的意象,它是撩拨游子思乡的秋风,是唤起诗人思乡的秋风。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好,自由读《秋思》。同学们,这首《秋思》仅二十八个字,却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秋思》:思绪如万重意,古诗词文本实践攻略

秋思》:秋思连绵意万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诗词呈现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文本细读

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写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独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通篇不见“思”字,却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呢?这应是我们教学这首诗的着力点。

一、思在“秋风”中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如江夔的“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戴叔伦的“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而晋代张翰更为叫绝,他本在京都为官,见秋风乍起,忽念家乡莼鲈鲜美,毅然辞官不做,告退返乡。秋风起,黄叶黄,乡思深,愁满怀。“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已经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断的命题。显然冷落清秋的秋风就往往被赋予了特定的意象,它是撩拨游子思乡的秋风,是唤起诗人思乡的秋风。可是秋风能看得见吗?那作者看见的又是什么?是飘落的叶子、枯黄的丛草、南飞的大雁……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因此,由秋风引起诗人思乡的情结也就不言而喻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如果说秋雨是离人的眼泪,那么秋风则是相思的低吟。我们随着诗人飘飞的思绪一直到他的故乡,那么诗人的家乡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不妨看看诗人笔下的乡情

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湖声莲叶雨,野气稻花风。

骨肉待我欢,邻人望我荣。

我们看到诗人记忆中的家乡是红柑树、白藕花,是亲人的欢声笑语、乡亲的把酒言欢。可是在这洛阳城里这只能是梦中的奢望。十年的异乡飘零,那瑟瑟的秋风绞碎的是诗人思乡的心,百转的愁肠,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诉呢?

二、思在“意万重”中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提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使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十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把我们所有能想到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思念,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三、思在“开封”中

“书被催成墨未浓。”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

“恐”无疑就是诗人心情的最好写照。那么诗人担心什么呢?或许他担心匆匆写就的家信意犹未尽,或许他担心信中疏漏了细节,本诗可谓造语入妙,写情入微。

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思乡愁呢!信邮寄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还带走了什么?张籍此刻的心情可借用他的朋友孟郊《归信吟》中的诗句“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来形容。

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秋风乍起,思乡之情涌起,写不完的思念,道不尽的乡愁。

作者链接

张籍(约767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祖籍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教学策略

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

1.读诗题。

(1)指读诗题。(生读)

(2)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题目也能读出味道来。

2.解诗题。

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题——秋思。你们读懂题目了吗?

(“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思念愁绪。

3.初读设疑。

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诗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

4.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1)谁愿意第一个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诗中有一个多音字,你注意了吗?

这个字有两个读音:zhòngchóng,在这里该怎么念呢?我们先来看看不同读音的意思再做判断。(课件出示)“重”的读法和意思。

你们认为该怎么念?为什么在这里念chóng?

(你可真会读书,注释中有提到,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那你能读一下这一句吗?(指名读)请你也来读。(指名读)大家一起正确地读一遍。(齐读)

5.读出节奏。

(1)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今天咱们来一次合作,我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好吗?(课件出示带节奏的古诗)

(2)好,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明白吗?按自己的节奏读。(生自由读)

(3)有谁愿意再给大家吟诵一遍?

二、品读古诗,探寻“思”源

过渡语:不错,有那么一些味道了。同学们,这首《秋思》仅二十八个字,却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诗人的思乡情绪,让他提笔作家书呢?请大家默读古诗,快速找出原因。

品读“见秋风”。(www.daowen.com)

1.都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原来是这场秋风拨动了诗人的愁绪。请你来读这一句。请你再读这一句。读着这句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谈)我也疑惑了,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说看见秋风了呢?请你想象一下,诗人独自站在洛阳街头,瑟瑟秋风中,他看到了什么呢?

生1:看到飘落的树叶。师:是飘零的落叶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呀。你都已经读出画面了。除了落叶飞舞的情景,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2:看见别的人一家团聚。师:看到他人和家人团聚,诗人会想起些什么呢?(生谈)我想这对离乡的游子来说更是一种深深的刺痛,因为和别人的团聚相比,他就显得更为——孤单了。这正是他当时的心情啊。

2.又是一年秋风至,诗人伫立街头,看着漫天飞舞的黄叶,看着他人团聚的温馨场面,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孤独、忧伤、寂寞……)

你真是诗人的知己啊,就请你读,读出他的孤独。都说知音难觅,诗人有你这位朋友,一定会感到温暖的。请你用朗读表达出来。张籍的寂寞深深埋于心底,也请你读出来。

3.一阵秋风,一份愁绪,就是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秋思》。试着把诗人内心的那份孤独与寂寞的心情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

谁再来读一读《秋思》。(指名读、齐读)

三、悟读古诗,品味“思”意

(一)品读“意万重”

同学们,站在这个街头,孤独的诗人思绪万千,此刻他最想做的是什么呢?(板书:作家书)

出示: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人提笔想写封家书,千言万语便涌上了心头。他想起了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自由交流)

是啊,正如你们所说,诗人一提笔,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画面,都浮现在了脑海。你们都感觉到了诗人内心的那份牵挂与思念。现在,请你提起笔,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帮他将这份情意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小练笔:张籍提起笔,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他对年迈的父母写道:。

他对和睦的兄长写道:。

他对乖巧的小妹写道:。

好,同学们,请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人的心声。谁先来!

我想,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定也是诗人想说的,那这些就是诗人想说的所有的心里话吗?

这份对父母的牵挂,三言两语怎能写得完呢?这正是——欲作家书意万重。敦厚的兄长多年未见,不知近况如何呀?儿时的快乐时光怎能一一书写出来呀!这正是——欲作家书意万重。故乡啊故乡,我是多么想回来看看你呀。一起读——欲作家书意万重。

(二)品读“说不尽”“又开封”

1.这份浓浓的思念和牵挂怎是几张薄薄的纸所能承载的呀,正如他自己说的——复恐匆匆说不尽。

“说不尽”的是什么?(思念、牵挂和问候)

用上一句的三个字,那就是——意万重。千言万语浓缩成了三个字,这是一份多么厚重的思念呀!正是因为“意万重”,正是因为“说不尽”,诗人才会——行人临发又开封。

2.同学们,请看黑板:“封”是什么意思?(信)“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信)“又开封”是什么意思呢?(又把信打开)

把信封好,拆开;再封好,又拆开。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呢?

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

知道“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行人”是什么人吗?(捎信的人)是专门送信的人吗?

补充资料:古时候并没有邮政局,也没有邮递员。老百姓的家书要么由家中的仆人传送,要么就是托人捎带。诗中应该属于什么情况?(托人捎带)你们知道吗?对于游子来说,遇到一位可以捎家书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张籍“又开封”是在什么时候?大家来看这幅图。诗人将千言万语化作书信交给行人,行人收好信件刚要离去,诗人叫住了他,拆开信件,看还要补充些什么,这正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坐上马鞍,准备启程,诗人又大步跑上前叫住他,要回书信查看,他担心自己对家人的话没有说完呀,这正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不明白,诗人为何要反反复复查看这封信呢?(模拟“行人”和张籍的对话。)

行人:张籍啊张籍,你怎么如此麻烦,为何反反复复拆信查看?天色已经不早,我得启程赶路了。

张籍:。

面对行人的发问,诗人会怎么说呢?(学生交流)

同学们,你可能不明白诗人此时的心态,他独自一人漂泊他乡,已经十年没有回家了。如果你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或许会有新的体会。

教师:读了这段材料,我们再联系杜甫写下的诗句“家书抵万金”,此时的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就是诗人,面对行人的发问,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在外漂泊,与家人联系只能靠这封家书啊。这封饱含着万重意、价值抵千金、分量沉甸甸的家书,诗人怎能轻易地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开封呢!来,我们齐读后两句。

教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回,可以做我的听众吗?

(教师吟诵)你们也一起来,用朗读把诗人的这份思乡情传递给远方的亲人吧。

教师:诗人因秋风而起思乡之意,欲提笔却难诉万千离愁。终于,捎信人带着这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信渐行渐远,诗人一直站着,望着“行人”远去的方向……

这一刻,诗人的感受,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孟郊说当家书被带走的那一刻,自己的心好像也被带走了。就像诗人此刻身在洛阳,心却早已回了故乡。这是一份深入骨髓的思乡情呀!让我们再次吟诵《秋思》。(配乐朗诵)

四、拓展延伸,凸显“思”情

1.教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与孟郊。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寄托于这封薄薄的家书了。

(课件出示)教师:一封家书寥寥数字,却重比千金。李绅写下了:“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在游子的心中,大雁也是那可爱的信使呀。难怪杜牧说:“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望眼欲穿的家书等得游子心都碎了,陆游曾写下:“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五、默写古诗,沉淀“思”意

1.教师:借家书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故乡是游子心中永恒的家,而乡愁又是诗人心中难解的结啊。诗人张籍将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藏到了书信的背后,就这样化作了这首《秋思》。最后,让我们一起将这首充满诗人思乡愁绪的《秋思》默写下来,以表达我们内心的一份祝福。(生默写古诗)

2.作业链接。

根据古诗内容和插图发挥合理想象,将《秋思》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