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泊船瓜洲》:渴望清新自然

《泊船瓜洲》:渴望清新自然

时间:2024-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怀。“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教学策略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泊船瓜洲》:渴望清新自然

《泊船瓜洲》:“绿”出思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诗词呈现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文本细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洲小憩。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洲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怀。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作者链接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教学策略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2.谁能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生平简单介绍一下?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

4.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课件出示正确读音)并齐读全诗。

6.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书)

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www.daowen.com)

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1)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一生上台在刚才板画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2)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引导学生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离家久——早想还。)

师引导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生展开联想回答)诗人此时有何感想呢?(生汇报学习第四句)

引导:谁能加上语气词(啊、呢)把第四句的诗意及作者强烈的思乡情表达出来呢?

谁能用三个字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思家切)

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你认为后面应该补上怎样的板书?(引导生板书:不能还)

3.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

讨论、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让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诗人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他当时肩负着宰相重任,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回啊!因此,诗人从内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6.同桌互说诗意。

三、品味“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两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

2.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你能放到诗中读一读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它好在哪里?

师生共同体会“绿”字的妙用:(1)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色彩感和生机感;(2)“绿”字和“还”字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3.教师总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四、选字练习,学习运用,体会“推敲”的妙处

1.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起动翻皱拂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2.自由填字。

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