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送元二使安西》:千载绝唱小读与实践策略

《送元二使安西》:千载绝唱小读与实践策略

时间:2024-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送元二使安西》:别席绝唱千载如新诗词呈现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次,他特地来到渭城,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来送元二这个人出使到安西去。来,把诗题读两遍。

《送元二使安西》:千载绝唱小读与实践策略

《送元二使安西》:别席绝唱千载如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诗词呈现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文本细读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澈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诗人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绾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往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涵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教学策略

一、知诗人,解诗题

今天咱们学的这首新诗的作者大家并不陌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他的经典诗句,他是谁?(王维)

对,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这个人啊,不仅诗写得好,画画也堪称一绝,就连大诗人苏轼也用八个字来这样赞誉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次,他特地来到渭城,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来送元二这个人出使到安西去。(板书:送/元二/使/安西)来,把诗题读两遍。

说到出使啊,我倒想问问,谁知道出使是奉谁的旨意去的?(皇上)不去就要杀头的。看来,元二此行是非去不可了。

二、晓诗音,明诗意

1.自由读诗。

下面请你自由把诗读两遍,注意,读第一遍时,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明白了吗?(课件出示全诗)好,谁愿意来读一读?

2.指名读。顺势解多音字。(朝、舍)

3.再指名读。(谁还愿意来读一读?这回可要读准确、清楚。)

4.齐读。字词的障碍扫除了,让我们一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一遍。

5.配乐朗读。

教师:像这样有感情地朗读并不难,那就要先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下面就请你们再次利用书中的注释、手中的工具书自学,看看每句诗讲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打个“?”号,然后和本组的同学共同解决。(www.daowen.com)

6.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汇报。

谁来说说前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后两句诗呢?谁能把这四句连起来说说?

三、寻诗眼,悟诗情

(一)寄情酒更浓

对于这首诗,现在我们已经知其音,明其意。下面请大家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元二与王维到底是什么关系?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故人)

除了“元二”和“故人”外,你们注意到“酒”了吗?这酒他们是怎样喝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教师:“劝”字说明他们之间说了很多话,可见关系不一般。那大家想想看,他们当时是怎么劝的,会说些什么话?

“尽”的意思是完。只有谁才会这样喝酒?(朋友)是啊,一饮而尽,只有朋友间才会这样的酣畅淋漓。说到这儿,我不禁浮想联翩:我们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喝酒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有一种酒是连心的酒,所以有“酒逢知己千杯少”;有一种酒是祝福的酒,所以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还有一种酒是浇愁的酒,所以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你觉得在元二即将远行之际,这“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呢?

这么多深情的祝福,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此时此刻,唯一能够表达朋友间这样深情厚谊的祝福的只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触景情更深

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课件出示全诗,配乐)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哪些景物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朝雨、柳、客舍。)

知道为什么写柳树吗?(除了当时周围的确有柳树之外,它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柳”与“留下”的“留”谐音,柳树自古以来就是离别的象征,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就是摘下柳枝赠予将要离别的朋友,以表示挽留之意。所以,此刻看到这满目的青青杨柳怎能不让人伤感别离呢?

是呀!这说明王维他不是本地人,也是孤身在外,身在异乡为异客,这本来就让人伤感,可现在朋友也要离开家乡了,客中送客,让人倍加感伤!细雨蒙蒙、客舍青青、柳色清新,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再读读前两句。(生读)听着你们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雨后柳色清新图。(师板书:雨后柳色清新图。)

(三)路艰心更忧

在老天都为人落泪的今天,尽管是满目的青青杨柳却留不住朋友远行的脚步,离别的酒,祝福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所以我总想: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而这大家说可能吗?安西距离渭城有多远?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地图。(出示课件:出使安西路线图)元二从长安的渭城出发,途经阳关,最后到达安西。穿越大半个中国,行程三千多公里,这么说吧,就是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也就是骑马也要走上,猜猜看,会走多长时间?好,咱们也别猜了,注意听——答案是半年。

哇!你觉得怎样?(时间长,路程远)所以,这是王维舍不得让元二离开的原因。那阳关以西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块走进安西(出示课件:狂风呼啸的茫茫戈壁、沙漠),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眼中看到的安西?

(我也送你们八个字:思维敏捷,语言精当。)可以想象元二不仅此行一路艰难,即便到了那儿,生活还会更艰难。而此时此刻的渭城呢?走,去渭城看看(出示课件:雨后图)怎么样?(不愧是客舍青青,柳色清新,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除了有此美景以外,关键是这里还有老友相伴,对酒当歌(出示课件:朋友间饮酒作诗画面)。而安西那呢?(出示课件:夕阳西下的孤独的元二)此刻,你觉得画面里的元二怎样?是啊!这一切的落差是如此之大。更何况: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此行路途艰险,生死难料。这一切,都是好友王维所担心的,这样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心境再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到哪个词,就把哪个词的画面想象出来。(课件:配乐齐诵全诗)

(四)唱诗情难舍

下面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走进诗中,用心去感悟。(出示课件:古诗情境视频)

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让人百感交集!此时此刻,只言片语已难以表达朋友间这种依依不舍之情。听,是谁唱起了这忧伤低沉的曲子。

(课件出示:试听吟唱;小声和;会唱的放声跟和;师生齐唱。)

四、拓展延伸

吟唱过后,我们不禁遥想,在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下的绚烂多彩的古诗文化中,单单是送别这一种主题就留下很多的名篇佳句。那除了这首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送别诗吗?

《赠汪伦》是兴致盎然的以歌相送;《黄鹤楼》是默默无语的以目相送;《别董大》是满怀鼓励的以言相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虽然对送别一事只字未提,但通过西湖的美仍让我们感受到送别时作者的那份恬淡惬意。而我们今天学的这一首,是饱含深情的以酒相送。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却都是在以情相送。正是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诵,因为有了情,古诗才被人们称为“民族的瑰宝”。下面,让我们站起来,再饱含深情地把这首诗读一遍,能背的同学可以背。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吧——“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我们欣赏到的只是沧海一粟。如果课下你能去读、去品、去积累,我相信那时的你一定会脱颖而出,而到那时,我们班级就一定会“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