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诗词文本细读与实践策略》:70篇实用指南

《古诗词文本细读与实践策略》:70篇实用指南

时间:2024-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为什么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而不是《观塘有感》?

《古诗词文本细读与实践策略》:70篇实用指南

《观书有感》:读书无止境源头有活水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诗词呈现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本细读

这首诗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你看,半亩大的一块方形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明晰地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多么静谧可爱啊!第三、四句作者自问自答,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有一股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出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已经令人感到无比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题目《观书有感》,美妙的意境顿时升华,与读书学习融合了起来。

原来这是一首借景喻理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着深刻的哲理。方塘实为书,开镜即开书;写方塘映照之美,实喻书中知识之丰富;写映照清澈之关键,实喻书中道理之高妙。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诗人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体验。这种体验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作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活读书、读活书,时时补充新知。后来常用它来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才能达到新的境界。也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这两句现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其实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同样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描写景物,后两句揭示哲理,讲的也是读书的积累与贯通的关系。“蒙冲”(也作艨艟)是古代的一种战船。当大江接纳了万溪千流的春水,本来搁浅江中的“蒙冲巨舰”就像鸿毛一样,在一江春水中轻快自在地航行。这里,“江边春水”比喻长期的读书积累,“蒙冲巨舰一毛轻”比喻对事物对问题的突然领悟,也就是贯通。作者通过该诗告诉人们,读书积累是以贯通为归宿,而贯通则以积累为基础,这是人们在读书中需要把握的。

诗歌形式阐述读书经验,不是一件易事,写不好就会枯燥无味,然而朱熹不愧是大家手笔,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形象的自然景物描写里,使人在清新的气氛之中既获得美的享受,又引发出哲理的感悟,从而得到启发,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为什么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而不是《观塘有感》?笔者以为,朱熹在读书时产生了感慨,要使头脑更加聪慧,就得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知。作为一个理学家,特别又是一个教育家,这样劝告别人,未免太直露了,于是他想到了打比方来加以说明。用譬喻的方法说理,既形象又直观,所以文题就是《观书有感》了。

作者链接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祖籍今江西省婺源,生于今福建尤溪。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程朱理学”奠基人,创客观唯心主义论体系,治学严谨,对后学影响很大。

教学策略

一、创境唱诗,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教子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复习导入,以道理引入朱熹哲理诗的学习。)

2.“诗,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无以数计的诗人都以一支细腻的笔,在文坛尽领风骚几百年。爱国诗豪情满怀,思乡诗愁绪万千……在这繁花似锦的炫目中,有一类诗以它的平淡、冷静成为那独秀的一枝……”(缓缓出示此段话,配上背景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另外一位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一首哲理诗。

3.出示课件《观书有感》。(板书课题)

(感悟诗的音韵之美,激发学生情趣)

二、诵读古诗,领悟哲理

朱熹,南宋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观书有感》这首诗。

1.反复读。

诗都是读出来的,课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书声,请大家放开声音,认认真真地把诗多读几遍,看看大屏幕,你能达到哪个台阶?读完后教师检测。

(1)字正腔圆。本诗作者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谁能口齿清楚、准确地读?

(2)有板有眼。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能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

(3)富有感情。指名读,评价。

师:到底什么是有感情?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在于读出诗的味儿。至于到底如何读出诗的韵味,学完这首诗你们自然就会了。

(在反复吟诵中体味古诗的韵律美,达到“会读”。)

2.抓“诗眼”。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现在,你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半亩的方塘)。

(2)一个怎样的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作答。(清)

(找出题眼,以便下一步紧扣“清”字展开教学。)

3.细体会。

(1)浏览全诗,哪句诗描绘了池塘的“清”呢?(出示课件: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照;仔细看。(www.daowen.com)

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

(3)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理解诗句,说诗句意思时,可以用上这些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

(4)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可见池塘里的水怎样?(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水的清澈透明,还表现在哪里?“徘徊”是什么意思?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老师非常喜欢这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

(6)一边想象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配乐读)

(7)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活水)出示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结合图文,自读感悟后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所谓书是自己读懂的,情是自己悟出来的。)

(9)看着这清如镜的池塘,你一定有个问题想问问小池塘——小池塘为什么会这么清啊?你们明白吗?看来你已经和朱熹一样找到答案了。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为有源头活水来。”(齐读)

4.明诗意。

(1)这首诗学完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质疑,善于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并在理解中自己去寻找答案,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出:这首诗有点文不对题,诗中写的明明是池塘的水,可是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池塘的水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出示: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

(2)讨论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达到“读懂”诗歌说明的道理。这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自学能力,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这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出示、齐读: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这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5.联实际。

其实,古往今来,朱熹的这句诗在岁月的长河里洗涤了这么久,如今也有了更多的意思。

出示:

浙江慈溪市海茂电子有限公司于1998年创立,由于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严格质量管理。只短短几年,公司产品就打开了国际市场,获得很大成功,年产值已超过几千万美元,并仍不断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公司蓬勃发展的今天,正是由于多年来恪守“诚信服务、客户至上”的企业信条,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结果。

在这篇文章里清如许的“源头活水”是什么?“清”又指什么?

6.会哲理。

(1)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百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出示画面,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海茂公司仍然凭着这两句诗发展得蓬蓬勃勃,再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读诗句,运用知识迁移、比较,悟出哲理,在反复的诵读中品味诗意,向“读通”的境界前进。)

(2)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得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这就叫读出韵味。)

(3)小结赏析哲理诗的方法:入乎其内感受,出乎其外分析。指名读,并尝试让学生理解。教师小结。

(赏析哲理诗,就要沉进诗里感受其内容,然后找到与生活的共同点,跳出原诗之外来联系生活、学习分析其哲理。)

(4)记住这个赏析哲理诗的秘诀——读,反复读。

三、拓展延伸,朗诵积累

1.陆游读书,发现知与行的关系;朱熹读书,明白了读书对人的影响。古今中外,多少文学家和诗人、学者留下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给了我们多少启发!请大家将课前搜集到的这样的句子拿出来和我们一同分享。

2.学生出示后,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句子,与大家一起品读。

3.这些名言警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自由讨论交流。

(课堂拓展,丰富积累,联系实际,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渗透人生教育,呈现一种大语文范畴。)

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的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朱熹的《观书有感》。(在朗诵中结束全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