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诗词文本与实践策略:细读70篇

古诗词文本与实践策略:细读70篇

时间:2024-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人前来游园,但是“不值”,就是没有遇上主人,敲门不开,却又舍不得离去,于是在门前徘徊,脚步来回地在苍苔上踩踏。有《知不足斋丛书》。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诗《游园不值》,看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春景。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游园不值》。

古诗词文本与实践策略:细读70篇

《游园不值》: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诗词呈现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文本细读

唐宋的许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有园林,在其中修建池台,栽种花木。但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是私园,只供私人享乐,不是主人的亲朋好友是不能入内的。园林有大有小。这首诗中所写的,看来是一个小小的花园。从“柴扉”两字推测,它的主人大概不是什么显贵。这时节,主人不在家,园门紧闭,诗人来游园,就不得入内。结果,他给人们留下了这首富有逸趣的小诗

园林所在的地方,自然比较幽静,树木浓密,空气湿润。门前的土地上,经春雨一洒,就长满了青苔,像铺了绿色的绒毯似的。诗人前来游园,但是“不值”,就是没有遇上主人,敲门不开,却又舍不得离去,于是在门前徘徊,脚步来回地在苍苔上踩踏。屐,是鞋的一种,底面有齿,古人常穿着它去登山玩水。游客既在门前徘徊,足迹印在苍苔上面,使这平整的绿色绒毯有些破损了。作为这种寻幽探胜的游客,不仅对园里的花木,就是对门外的苍苔也格外怜惜。诗人在第一句中说:应该爱惜苍苔呀,不让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印痕!

既是小园,园门也自然简朴,是用树枝儿编成的“柴扉”。扉,就是门扇。“小扣”是轻轻地敲门。寻幽探胜的人,行动自然不会鲁莽。而“久不开”,正照应到题目中的“不值”。这个游客的到来是为了和主人畅谈,欣赏园中春景。现在既然在门外怅然而返,那么,临去的时候,那种恋恋不舍的感情必然产生,于是多次回顾。但是一堵围墙挡住了,园内什么也看不到。

诗人真善于摄取镜头,最后,他在低低的墙垣上面,看到一枝鲜红浓艳的杏花,于是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啊,春色到底是关不住的,纵使园门紧闭,居然还有红杏冲破樊篱,伸过墙来。园中的花木高过墙垣的很多,为什么只说红杏?因为红色的杏花,就是春天的标志,引起人们的注目,给人们以鲜明的印象。从这一枝红杏,可以推测园内一定繁花似锦、蝶舞莺啼,所以是“满园春色”。“一枝”和“满园”相对比,到底关住了的“春色”还有许多,所以不免还是露出惋惜的心情

古典诗词中有些名句,往往给人们以无穷的联想,引出题外的暗示,譬如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就是。也许是作者的寄托,也许是读者的感触,可以理解到: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被禁锢的。即使想关住满园春色,门也关了,墙也围了,不过徒费心机——一枝红杏还是冲破封锁,给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透出勃勃的生机。

作者链接

叶绍翁,生年不详,约1224年在世。字嗣宗,号靖逸,今浙江龙泉人。南宋诗人,擅写七言绝句。有《知不足斋丛书》。

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感悟背景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写了诗人独自在江边散步,看到百花盛开、蝴蝶飞舞、黄莺鸣叫,心情非常愉快。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诗《游园不值》,看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春景。

(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游园赏花,不料天公不作美,友人不在,园门紧锁,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头掠过一丝失望,正当诗人准备离开,不经意间抬头四望,忽然眼前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全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读古诗,品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配乐)

2.学生试读。

3.理解前两句大意。(www.daowen.com)

提示以下词语的意思:“怜”是爱惜的意思,“屐”是指过去的木底鞋,“屐齿”是木底鞋下的横梁,“小扣”是轻轻地敲,“扉”指门。

学生试讲,教师补充和总结。

4.理解后两句大意。

学生试讲,教师补充总结。

(在这个阶段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争取使每一名学生都敢于发言,乐于发言,给学生充足的发言时间,不要急于总结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都要鼓励。)

5.体验作者的创作。

诗的前后两句连起来讲了诗人经历怎样的遭遇后,才创作出这首诗。

先鼓励学生自己说,再按照“诗人想要做什么事,先干什么,结果如何,心情怎样?又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的模式说一说。

(先自己想,再同桌互相说,然后找同学回答。)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回答这个问题是教给学生如何条理清晰地将一件事叙述清楚,这对学生的写作有帮助。)

6.诗人此次游园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由上面的练习自然能回答出是由扫兴转为欣慰的心情。)

7.怎样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读的速度要由慢转快,声调要由低转高。)

8.学生练习读,再指名朗读,并互相评价。

三、精讲引思

1.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流传至今千古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在这两句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实物?(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作者在敲门不开的情况下,意外地收获到了这一枝红杏,由这一枝红杏想到园内的景色,那么你认为园内是什么样的情景才会出现伸出墙外的杏花呢?

(让学生展开想象,尽量形象具体地进行描述,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让我们试着用笔记录下这美丽的满园春色,可以画春色,也可以写春景,一会儿到前面展示。

3.听了你们的描述,看了你们的绘画,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

四、思维拓展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2.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带着感情来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游园不值》。)

3.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吧!

4.将自己课上的绘画或小文章再做加工、修改,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