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场面、段落及转场的依据
一 案例分析
案例9.1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由31个段落、77个场景构成,该片开头部分(童年时空)是由“军队大院广场”、“郊区公路”、“军用机场“、“窥视跳舞”和“扔书包”5个场景构成。在这5个场景中,前3个场景主要表现了军人和军人家属欢送部队出征的场景:部队从军区大院出发,坐上汽车,通过郊区公路,来到机场,走上飞机,飞机驶向远方。因此,这3个场景构成了一个“送父出征”的段落。而“窥视跳舞”、“扔书包”两个场景具有完全独立的内容,每个场景构成了一个自然段落。
在第一个段落“送父出征”中,3个场面的划分是因为地点的转换,也就是说,在这个段落中,有3个地点:军区大院、郊区公路、飞机场。3个地点构成了3个场面,3个场面之间的转换是以空镜头来实现的,通过移动镜头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场景,如图9-1所示:
图9-1 地点的转换
而当飞机驶向远方以后,“送父出征”的情节内容结束,告一段落,自然需要转换到下一个内容。这里通过切出淡入的方式转入到下一段落,男主角偷窥女孩子跳舞,切出淡入代表从上一段落的快节奏进入下一段落的慢节奏。在这里,“送父出征”的快节奏和“偷窥”的慢节奏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童年时空结束进入少年时空,该片用了一个事件、动作(扔书包),连接了两个时间(童年、少年)、两个地点(操场、家属楼下),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转场,如图9-2所示:
图9-2 时间的转换
二 相关知识(www.daowen.com)
什么是场面?邵长波在《电视结构艺术》中说:“有人称场景或一景,它是以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或相联系的人物和动作组成的电视作品的一个时段,它将若干个镜头进行有意义的安排,以传达一个完整的动作和思想。”而段落是电视作品中一个相对完整的叙事层次,场面是构成段落的基本单位。一个段落可以由多个场面构成,也可能一个场面就是一个段落。
所谓“转场镜头”,是指段落转换或者场面变化时连接前后的镜头。
我们认为把“转场”的“场”理解为场面和由场面构成的段落都是正确的,因为从转场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来看,它起的是分隔和连贯的作用,即将各部分内容分隔开来,同时用一种恰当的方式予以过渡连贯。转场可以使内容的条理性更强,层次的发展更清晰,也合乎观众的视觉心理。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在电视作品中,场面与场面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都存在着分隔和过渡的问题。事实上,由于段落是由场面所构成的,所以每个段落的转换处也必定是一个场面的转换处。但是场面与段落转场在目的上又是不一样的:场面的转场只是为了告诉观众空间、时间的变换,让观众能看出头绪;而段落的转换则不同,它是与叙述情节的发展直接联系的,可以说是情节线的外化,有明确的心理上的暗示和视觉上的隔断。因此,场面之间的转换应该是一种侧重内在连贯式的转场,而段落之间的转场则侧重于一种分隔切断。
那么什么时候该转场?转场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一般说来,场面转换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地点的转换。前后镜头地理空间的变化意味着场面也发生了变化,《阳光灿烂的日子》“送父出征”段落中,从“军区大院”到“郊区公路”再到“军用机场”,地点变化了,场面自然发生变化。此时,空间的变换是场面的转换处,需要采用一定的镜头策略加以衔接。
第二,时间的转换。所拍摄的事件或场面,如果在时间上发生转移,有明显的省略或中断,我们就可依据时间的中断来划分场面。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从童年时期到少年时期的转换,在时间上有明显的省略,这里依据时间的中断点来划分场面。
第三,自然段落。依据自然段落的发展情况来确定。一种情况是:故事片、电视剧或纪录片的情节发展到一定程度,新闻报道的内容叙述完毕,自然告一段落需要进行场面的转换,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送父出征”段落的结束,就是情节的自然结束。另一种情况是:不是故事情节或报道内容告一段落,而是为了叙述性节奏的需要而做段落顿歇处理,以舒缓观众的收视疲劳或者调整情绪。
后面的内容中,我们将具体分析影视中各种场面与段落的转场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还具有其他表现功能,并不只局限于转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