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视画面编辑-轴线规律与合理摆放

电视画面编辑-轴线规律与合理摆放

时间:2024-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涉及电视中的轴线及轴线规律问题。二相关知识(一)轴线与轴线规律所谓“轴线”,又称为关系线、运动线、180度线,是拍摄中为保证空间统一感而形成的一条无形的假想线,直接影响着镜头的调度。图7-9关系轴线(二)轴线的合理突破由于屏幕画框的存在,要求我们在前期拍摄中按照轴线规律来安排摄像机的位置。

电视画面编辑-轴线规律与合理摆放

第四节 轴线规律

轴线规律是在拍摄过程中设置摄像机机位的时候所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在拍摄中,正确运用轴线规律,就能正确处理镜头之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要表现的空间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感觉。同时它也是电视编辑人员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一 案例分析

认真观察下面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画面,我们来分析要使主体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案例7.5

在不同位置拍摄同一主体的同一次运动,在镜头上看,主体假定的运动方向各不相同,如图7-7所示。

图7-7 机位与画面内主体运动方向的关系

由图7-7可见,不同位置的摄像机拍摄了同一方向的运动,在屏幕上却出现了不同的运动方向。从图中我们还发现,摄像机处在1、2、3的位置拍摄时,镜头内主体的运动趋势是一致的,都是从画面右边向画面左边运动;镜头处在5、6、7的位置拍摄时,镜头内主体的运动趋势也是一致的,都是从画面的左边向画面右边运动;而在4和8的位置拍摄则在画面中做垂直运动。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我们保持摄像机在主体运动方向的同一侧,就能够保证主体运动方向的一致性。

因此,电视编辑必须根据现场人物所处的位置,处理好上下镜头之间的方向关系。这就涉及电视中的轴线及轴线规律问题。

二 相关知识

(一)轴线与轴线规律

所谓“轴线”,又称为关系线、运动线、180度线,是拍摄中为保证空间统一感而形成的一条无形的假想线,直接影响着镜头的调度。所谓“轴线规律”,指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摄像机镜头的总方向须限制在同一侧(如果轴线是直线,则各拍摄点应规定在这条线同一侧的180度以内),以保证被摄对象在画面空间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任何越过这条轴线所拍的镜头,都将破坏空间统一感。如画面上的人一会向左走,一会又向右走;相对坐着谈话的人不是互换了位置就是背对背或冲着一个方向说话……这些都叫做“跳轴”、“越轴”、“离轴”现象。

根据被摄对象在画面空间中的位置或者运动状态,轴线有动作轴线、关系轴线、方向轴线三种。

1.动作轴线

动作轴线也叫运动轴线,是指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动作轴线只是一条假想线,它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曲线。按照动作轴线规律的要求,如果要保持运动主体在屏幕上运动方向的总体一致(包括相同方向、相异方向、各个分切镜头的拍摄总方向须保持在这条轴线的同一侧),如图7-8所示。

在图中,1、2、3号机在运动轴线的同一侧拍摄,在同一组画面的组接中,将这3个镜头组接都不会产生越轴现象,这样就可以保证画面方向的一致性。但4号机位越过了轴线拍摄,将这个镜头与前面三个镜头相接,就导致了运动方向的改变,造成屏幕空间的混乱。

另外,画面中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动作轴线所起的作用越明显,越轴所造成的视觉跳跃也就越强烈。这其中包括两个原因:其一,快速运动的事物很容易让观众的视觉心理产生一种视觉惯性;其二,无论是方向还是速度都是以四框为参照的,因此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四框的参照作用越大。

图7-8 运动轴线

2.关系轴线

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一对之间的假设连接线。这是一条直线,编辑时,一般应选用轴线一侧的镜头。如图7-9所示,在1、2号镜头中,画面中的人物A在画框的左侧,B在画框的右侧。3号镜头中,人物A和B的位置反过来:B在画框的左侧,A在画框的右侧。这里,3号镜头不宜与1、2号镜头直接连接,否则,由于A与B在画框中位置发生明显改变,就会让观众不解,产生视觉跳动。

3.方向轴线

方向轴线是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人物视线与能看到的物体之间构成的轴线。这里所说的“相对静止”,是指人物没有离开所处位置的较大幅度的行动,并不排除人物肢体的局部动作。方向轴线不同于动作轴线,它必须是一条直线,要求摄像机的机位处于轴线的同一侧拍摄。只有这样人物的视线方向才是连贯的。

图7-9 关系轴线

(二)轴线的合理突破

由于屏幕画框的存在,要求我们在前期拍摄中按照轴线规律来安排摄像机的位置。但是对于电视编辑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如何合理地处理越轴镜头。因为电视中大部分节目大都是单机拍摄的,而主体动作是一次性的,不能要求其重复,其现场是不可控制的。空间的大小、光线、时间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这就使得前期拍摄时较多考虑拍摄的内容而忽略机位、轴线等问题,因此经常会出现越轴镜头。后期剪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尽力使这些方向不一致甚至相反的镜头有序顺畅地连接在一起,实现合理越轴。一般采用两种基本策略。

1.在画面内显示其方向改变的合理性

越轴拍摄的直接后果是观众对上下镜中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视线、背景的突然改变感到不可理解。此时如果插入解释式的过渡镜头,观众自然就能明白这其中的变化。最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1)插入骑轴镜头

骑轴镜头也称中性方向镜头。它是指摄像机在轴线上正面拍摄或者背面拍摄。如果主体是一运动物体,骑轴镜头表现为由上边框向下边框或者由下边框向上边框这一总角度内的纵深运动。那么在前期拍摄中注意拍几个骑轴镜头是解决剪辑中越轴现象的最简单的办法。

如图7-10拍摄进行中的汽车。如果第一个镜头是从左向右行驶,第二个镜头是从右向左行驶,插入中性镜头表现汽车迎面行驶,观众就会觉得可以接受。一般骑轴镜头的拍摄常用特写或者长焦,让主体充满画面,尽量排除周围的环境因素,目的是使骑轴镜头可以在任何越轴的镜头中插入而不必考虑其他视觉元素是否匹配。使用骑轴镜头有时要注意和上下镜头取得运动速度上的一致,因为纵横运动的速度感最弱。

图7-10 骑轴镜头(www.daowen.com)

(2)运用运动镜头或者被摄主体的运动

如果在违反轴线规律的两个镜头之间插入一个越过轴线的连续运动镜头,观众就可以在同一镜头内能清楚地看到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变化,形成连贯流畅的方向感,如图7-11所示。原来2号镜头是越轴的,随着3号运动镜头的介入,上下镜头的组接顺畅了。

还可以插入运动主体转弯镜头等自然改变方向的镜头。比如第一个镜头是人物从左向右走,第二个镜头是从右向左走,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弯的镜头,这样的连接是合理的,如图7-12所示。

图7-11 插入移动镜头突破轴线

图7-12 被摄主体运动突破轴线

(3)越轴前插入交代环境的全景镜头

让观众看明白画面中主体和其他物体的相应位置关系,为轴线的突破提供了转换的契机。一般来说,这个主体应该是视觉兴趣中心。比如在双人跳水比赛的转播中,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越轴镜头组接:先用运动员身后的摄像机拍摄两人在跳板上凝神定气做准备,然后是跳水现场全景,再接正面镜头表现运动员一起起跳的动作。

2.利用视觉缓冲现象合理越轴

这种策略是不让两个方向相反的镜头直接发生视觉冲突而采用间隔的手段予以缓冲,以削弱观众的方向感。具体方法有四种:

(1)插入与运动主体有关的物体的局部镜头

这种镜头一般也采用近景或特写,能够很细致地表现被摄体的某一部分,从而极大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淡化越轴造成的视觉跳动。此外,特写不反映与其他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属于方向性不强的镜头,组接时用它做越轴的过渡也是符合逻辑的。比如上下镜头的汽车运动方向相反,插入一个高速旋转的车轮镜头或者后视镜头之类的镜头,就可以使视觉流畅。

(2)插入大动作来跳轴

大动作就是指画面幅度较大的动作,以此来改变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从而使两个原本有明显视觉跳跃的镜头较为顺畅地连接在一起。比如警察追逃犯。警察在左逃犯在右,接一个拔枪示警的动作,下一个镜头警察持枪站在右边,逃犯站在左边,这样剪辑就是合理流畅的。

(3)插入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是指摄像机模拟画中主体的视线,起到视觉缓冲过渡的作用。比如一个人手持电话脸朝着右画框打电话,接一个主观镜头,秘书小姐拿着文件走进门,这个人朝左画框打电话,这样的连接被认为是合理的。

(4)插入空镜头

空镜头是画面中无人物的景物镜头,如蓝天、白云、草地等。空镜头的插入能造成时空的间隔与停顿,使轴线的转换显得流畅。如行进中的车队,在编辑中插入彩旗招展、横幅标语等空镜头,可以弥补可能发生的越轴问题,还可以活跃气氛。

对电视而言,越轴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于时空关系的不确定,而是在于时空混乱造成了意义表达的混乱和不可信。表面上,越轴只是一个位置问题、拍法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镜头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关系问题。今天的观众对影像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象,因此,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在现代影视节目中,轴线并不重要,越轴带给观众的空间混乱感已经不那么严重了,所以,轴线规律并不是我们非要遵守的重要原则。同时,越轴还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而存在。比如,在一些MTV的剪辑中,有时会以一定的频率重复切换,连接一系列的越轴镜头,以获得强烈的节奏;有的导演还利用越轴镜头造成视觉上的不和谐来暗示某些剧情。比如一对即将分手的恋人最后一次约会,越轴镜头的使用表明两人的隔膜与生疏。我们认为,轴线规律是前人在创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套规律,已经成为影视创作的一条重要准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剪辑必须生搬硬套这个原则。艺术在于创新,电视创作同样如此,而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对画面的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轴线规律,才能更好地剪辑出让观众理解、画面流畅的电视节目。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电视镜头的转换就是一种注意力的转换,“在任何两个镜头组接时,决定性的考虑因素是:这一转变是出于戏剧上的需要”。[2]画面形式的组织安排是机械性原则,而镜头的组接应当服从于内容的表现,符合观众的收视需要。

单元总结

镜头组接的基本要求是连贯流畅,因此,镜头组接应该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思维规律;镜头的合理连接是以镜头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前提的,因此连接镜头时可依据镜头间的因果关系、呼应关系、平行关系、冲突关系、烘托关系等进行。

影视画面中的动与静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即画面中主体的状态和摄影机的运动状态。动与静镜头的连接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基本原则。

要做到镜头剪辑的自然流畅,还应该使上下镜头在连接时具有顺畅的、一致的或对应的关系,即符合匹配原则。镜头内的位置、视线、运动方向、动作、色彩、影调等造型因素的匹配是明确叙事的基础。

轴线规律指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时,摄像机镜头的总方向须限制在同一侧,以保证被拍摄对象在画面空间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

任务一 考核参照表

任务二 考核参照表

【注释】

[1]〔英〕卡雷尔·赖兹、盖文·米勒:《电影剪辑技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272页。

[2]〔英〕卡雷尔·赖兹、盖文·米勒:《电影剪辑技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2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