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视画面编辑流程-电视画面编辑

电视画面编辑流程-电视画面编辑

时间:2024-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纪录片《都市渔民》在编辑过程中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从图1-3中,我们可以对电视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左边写图像内容,右边注明有关的声音以及或详或略的拍摄提纲,这些都是电视制作人员对未来节目的初步设想。

电视画面编辑流程-电视画面编辑

第二节 电视编辑的创作流程

一 案例分析

案例1.4

学生小罗、小李准备拍摄制作电视纪录片《都市渔民》。他们在完成节目前期的策划、采访、拍摄等任务后,将进行后期剪辑。面对拍摄好的近20本素材,两位同学该从何入手呢?以下,我们将就本案例的完成进行分析。

纪录片《都市渔民》讲述的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片中的主人公从益阳农村来到了省会长沙,与妻子一道在城区狭窄的江面上过着艰辛的“都市渔民”生活。该片的前期策划、采访、拍摄阶段持续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最后拍摄完成的原始素材时长超过了一个半小时。面对如此繁杂的素材,同学们首先对素材进行分析、整理、归类,从而对素材内容、质量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根据素材对前期的策划进行修改,确定编辑提纲。

在完成《都市渔民》的前期拍摄后,两位同学发现实际采访过程中具体事件、人物特征等因素与开始设计的拍摄提纲存在一定的差异,编导根据实际情况在拍摄时进行了修正。后期在整理素材之后,根据素材内容重新确立了新的报道方向。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编辑了,即根据编辑提纲,从素材中寻找合适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并进行声画合成。电视纪录片《都市渔民》在编辑过程中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比如其中的一个抒情段落,为了从情感层面抒发对男主人公在艰难生活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坚韧意志力的赞颂,编辑人员选用了一段节奏快、动感强的音乐片段,但合到一起后,画面内容的情感特征与音乐片段在节奏、旋律等方面的特点却表现出强烈的不协调,后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摄制组选择了一段与情感表达相适应的舒缓的、情感表达丰富的音乐片段。另外,针对动作性较强的男主人公在船上撒网的画面,则采用了慢动作的特技,使得该抒情段落的声画组接更加协调、流畅。

二 相关知识

电视编辑就像一个作家,他从一大堆的词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组合成正确的句子、段落,从而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这种选择和重新组合的过程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对于电视编辑而言,面对着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原始素材,他既要在此基础上谋篇布局,又要挑选合适的镜头完成画面组接,并兼顾声画节奏与合成,其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都是可想而知的。从图1-3中,我们可以对电视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图1-3 电视节目编辑流程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在剪辑过程中经常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准备工作做得认真、细致,就会使后面的画面剪辑得心应手、省时省力;反之,则事倍功半。

1.整理素材

整理素材是剪辑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素材整理得越充分、越有条理,剪辑的效率也就相应越高。同时,素材整理也是工作量较大的一个环节,特别是拍摄内容较多、拍摄周期较长的作品,前期拍摄的实际素材量会非常之多。如此繁杂的素材,要求电视制作人员在后期阶段认真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整理、归类。那么,作为一名电视编辑,整理素材这个环节对于后期制作有一些什么作用呢?

◎了解素材内容和素材质量,根据原有的构思,判断可能的编辑效果,在脑海中建立起初步的形象系统;

◎及时调整构思,如果素材内容与预先设定的内容不同,就可能需要调整影片拍摄前的设想,有些素材内容甚至可能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形成新的兴奋点和表达重点,因此整理素材时可以开掘素材本身的能量,完善构思;

◎发现素材不足,以便尽快组织补拍或进一步寻找相关的视听资料。在《都市渔民》的素材整理过程中,编导人员发现前期的整个创作主题不够明确,结果采访环节的信息内容达不到预定效果,于是他们迅速调整创作思路,组织了新一轮有针对性的现场拍摄与采访,获得了宝贵的创作资料;

◎对素材进行整理分类,做出详尽的场记单,以便编辑时使用,如表1-1所示:

表1-1 场记单

如果素材中有较长段的访谈或对话,为了不分散你对节目的整体把握,可将对白用录音设备录制下来单独处理,然后将文字内容整理出来,对照素材仔细研究,标出比较有价值的段落,注明时码、发言对象的身份、表情等,以备剪辑过程中使用。

2.修改拍摄提纲,与其他创作人员共同协调,确定整体风格的基调

在创作之初,制作人员一般对节目的主题、内容、风格等会有大致完整的构思,并且会拟定大致的拍摄提纲,有的电视作品甚至会有拍摄脚本。所谓“拍摄提纲”,是指纪实类电视节目如新闻专题、电视纪录片等节目类型在采访之前形成的未来节目的书面构思,也就是说,要把你在节目中想具体展现的主题、具体内容、拍摄手法、风格等尽可能按照提纲形式体现在文字稿中。左边写图像内容,右边注明有关的声音以及或详或略的拍摄提纲,这些都是电视制作人员对未来节目的初步设想。但是,在实际拍摄中,提纲和文字脚本只是起到提供现场组织与拍摄的指导作用,随着采访的深入及现场情况的变化,最终拍摄内容与最初的“蓝图”也许会有较大的出入甚至大相径庭。正像哈里斯·华兹所说:“拍摄时,新东西可能出现(新发现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当机立断改变你的计划是很自然的事。”[2]前期无论多么周密地计划,都无法事先设定。

与提纲(拍摄)相比较,脚本的不确定性则大为减少,内容的安排也更加详细、合理,要求也比较具体、明确。一般的非进行时态的电视节目,包括虚构节目,如电视剧和内容确定的再现性节目(如政论片等)事先都有一个具体的创作脚本,像电视剧、MTV采用的就是分镜头脚本,而政论片等往往会先撰写解说词,然后再确定具体的拍摄内容。这类节目大大减少了拍摄过程中的随意性。但在千变万化的拍摄现场,导演不能也不会机械地照搬分镜头脚本的设计要求,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与改变,一旦发现情况有变或者原来预先设计的画面效果不佳,就会考虑现场修改镜头,这是电视创作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编辑人员要反复观看拍摄素材,熟悉原始图像和声音素材,然后根据素材内容修改分镜头脚本,补充完善新的内容。

在这一阶段,电视编辑还需要与其他制作人员协调,以保持节目在风格、形态、结构、解说词、串联词以及音乐等方面的整体性。如果电视节目是安排在某一个栏目中播出,还需事先与栏目负责人或者责任编辑沟通、协调,以求与栏目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3.拟定编辑方案

这是剪辑工作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前一阶段对素材的文字性整理,编辑对手头已有的影像资料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宏观的认识,所以应该通过编辑方案把这种认识在文字上再具体化,进一步深入思考那些比较有价值的段落中间的意义,以及潜在于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发展出节目的架构设计。编辑方案是剪辑的依据,完成编辑方案的过程也是对本片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这其中关乎节目成败的因素是如何提炼主题、确立结构、谋篇布局。通过编辑方案,我们将对各段素材的排列顺序按叙事的逻辑关系重新进行结构,并对其长度予以适当的考虑。编辑方案主要是对节目的整体格局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与安排,许多具体的细节只有到剪辑台上才能真正看到镜头组接的实际效果,所以不要搞得过于琐碎,只要有一个大体的结果走向就可以了。

编辑提纲具有如下好处:

◎保证素材得到充分利用,不遗漏最适宜的镜头;

◎有利于安排结构和各段落的比例;

◎大大提高剪辑效率;

◎保证节目时间的精确。

(二)画面剪辑阶段(www.daowen.com)

剪辑阶段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将镜头素材按照事先确立的编辑方案组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在组合素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动作不衔接、情绪不连贯、现场同期声不清楚、时空不连贯、光影色彩不协调、镜头数量不足等。剪辑的基础任务之一就是要将这些不清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一定的组接技巧使之合理完善。这个阶段的具体步骤如下:

1.镜头选择

如何选择镜头是剪辑时首先面临的问题,一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质量:即镜头影像是否清晰,曝光是否准确,固定镜头是否稳定,运动镜头速度是否均匀。

美学质量:即光线、构图、色彩等造型效果如何。

影像的丰富多变性:尽可能丰富形象的表现力和画面的信息量,避免使用重复或过于相近的镜头,为观众提供多视点、多角度的观看方式。

叙事需要:所选镜头应该是与内容表现相关的。这里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素材质量好但与内容无关的镜头,应该坚决舍弃;二是质量欠缺但是内容表现必需的镜头,比如偷拍、叙事必需又无可替代、强调突发事态的现场性等,这一点主要针对电视新闻和纪录片,此时选择的依据首先是内容意义的表达,不能简单地以技术、美学要求为杠杆

2.粗剪

在完成纸上剪辑之后就可以开始粗剪了。粗剪相当于我们写作时的草稿,它是根据剪辑内容的顺序(如分镜头脚本)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并按照剪辑提纲设计的顺序进行松散排列。每个镜头都会留得稍长一些,一时难以决定取舍的镜头尽量留用,因此粗剪片的片长要长于作品的实际片长。粗剪的目的是用视听语言的表达方式完成一个节目的框架形态,看它是否像预先设计的那样能完整地传达节目的主旨,同时为下一步修改、精剪提供母版。

3.精剪

粗剪通常给人的印象就是作品在整体上显得较为松散,镜头之间缺少一种流畅性,剪辑节奏不甚协调。而精剪是在粗剪的基础上,根据内容表达、风格体现等具体要求对原有镜头的排列组合进行调整,主要包括结构顺序的局部调整和多余镜头的删除以及正确选择画面剪辑点;而画面编辑点的选择决定了镜头链中每个镜头的长度,以及画面剪接处的视觉流畅性。在剪辑点选择上,剪辑师既要确保镜头内容表达的准确完整,还要考虑视觉的流畅性和作品风格的统一性等具体因素。应该说这是一项既需要耐心,又需要一定想象力创造力的工作。

(三)编辑合成阶段

完成了电视画面的编辑,还只能说是完成了电视节目的初步编辑,完成版的节目还需要加字幕,加特技,配解说或者音乐、音响效果等。在许多节目编辑中,这一步也常常和节目精剪同时进行。

小贴士

1.“剪辑”与“剪接”

剪辑在最初的电影制作中被称为“剪接”,主要是指按照需要直接剪切胶片然后再粘接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电视剪辑技术利用机械装置将录像带剪断再粘接起来,以此完成画面剪辑工作。剪辑这个名称是随着电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后形成的。与“剪接”相比,剪辑显然不仅包含了剪接这种技术因素,更体现出创作者的创作意识,不再是简单的“剪”和“接”,而是对镜头进行编辑。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剪辑从“机械剪接”发展到“电子剪辑”再到“非线性编辑”,电视编辑工作则通过独特的思维活动,运用视听组合技巧进行艺术创作——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语法规则,对视听元素进行选择、组合和加工,制作完成电视作品。

2.编辑效果的检查

在节目编辑过程中和编辑结束后,我们都要随时对节目编辑效果进行检查,它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检查意义表达:是不是较好地实现了创作意图;意义的表达是否清晰、通顺、连贯;剪辑有没有破坏其真实性和逻辑性;各部分的结构比例是否匀称得当。

(2)检查画面:视频信号是否符合播出要求;剪辑中有无出现断磁现象;有无夹帧或跳帧现象;视觉是否流畅;剪辑点选择是否合理;场与场之间过渡是否得当;色调和影调是否匹配。

(3)检查声音:音频信号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是否有国际声频;各种声音混合的比例是否合适;声画是否协调。

单元总结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广义的电视编辑是指贯穿电视创作全过程的一种思维或意识,一般我们称之为“剪辑意识”。

几个镜头的组合构成场面,一个或几个场面构成段落,多个段落组合就构成了完整的影视片。因此,电视编辑工作将从整体结构安排、段落叙事和流畅的镜头组接三个层面来考虑。

电视编辑流程主要包括准备(整理素材、拟定编辑方案)、剪辑(粗剪、精剪)、编辑合成三个阶段。这里特别强调要重视剪辑前的准备工作,要了解电视镜头选择的基本要求。

任务一 考核参照表

任务二 考核参照表

任务三 考核考核参照表

【注释】

[1]〔美〕唐·利文斯顿:《电影和导演》,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2]〔美〕哈里斯·华兹:《开拍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3年版,第10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