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黔宁王沐英传:木、沐姓之说正误

明黔宁王沐英传:木、沐姓之说正误

时间:2024-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徽《沐氏家谱》安徽《沐氏家谱》中有价值的还有一点,即认为安徽和云南的沐姓确为沐英的后裔。派大将征云南,那样迷信阴阳五行之说,绝非太祖一贯以此五德用兵的本性,故沐英出征云南前夕临时易姓之说根本不可信。此则已明确说明所复还姓氏为“沐氏姓”,乃金石所刻,绝不致有误。

明黔宁王沐英传:木、沐姓之说正误

二、木、沐姓之说的误与正

另有较多的文献资料,虽然认同沐英的“沐”姓之说,但总有一个前提,即沐英原姓“木”,后因加三点水为“沐”。有的涉及时间太远,如安徽沐英故里定远县沐氏后裔近年以巢县老谱为基础续修的《沐氏家谱》,在追溯沐姓的起始云:“沐氏原孔子弟子端木赐之后,原复姓端木,后因躲避仇家而改单姓木,复又于木旁加水边是为沐氏。沐姓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考察,云南和安徽的沐氏均是沐英的后裔。”

同时,该谱还附录了天津大学历史系教授闫爱民《沐氏授姓考略》一文,该文对此说表示肯定:“宋朝人郑樵的《通志》卷三十《氏族志》中有‘避仇’改氏一条,其中包括沐氏。书云:‘沐氏,端木赐之后,改为木氏,又为沐氏。’唐代谱书《元和姓纂》则记载沐氏是因‘避难’而改姓,稍有不同。此二书是讲古代姓氏源流最为重要的书籍。到明代还有陈士元所编《万姓统谱》一书,则说端木赐之孙以祖复姓分为单姓,分别为端姓和木姓,后来木姓一氏因避仇而添水字边。为避仇、避难或其他原因改姓氏,古人多取求简原则,如复姓改为单姓,一般是取原姓之中的一字。至于沐氏因何事而避仇改姓,史书记载不详,也很难考其究竟。”

安徽《沐氏家谱》

安徽《沐氏家谱》中有价值的还有一点,即认为安徽和云南的沐姓确为沐英的后裔。

十分有趣的是,与安徽沐英故里后裔并不相识、往来,在清初为避迫害改“沐”为“穆”姓,现正在恢复原姓的云南昭通镇雄沐氏后裔编撰的《沐氏镇雄支谱·族史篇》中也如是说:“镇雄穆姓属于大明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之后,本姓‘沐’。沐姓最初为‘木’姓,远祖是春秋时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贡居七十二贤人之首,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贡之孙与人结下恶仇,仇家欲诛其族,为避仇杀,将姓弃端留木,此为‘木’姓之始。再传数代,又遇灭族之难,于是更‘木’姓为‘沐’姓。战国以后,族难已不复存在,人丁户口已有相当规模,于是有的恢复‘木’姓,有的沿袭‘沐’姓。因此,在中国的姓氏史上,除少数民族‘木’姓外,汉族中的‘木’、‘沐’二姓实属同宗。”

对于上述两谱所说沐氏之起始,笔者认为具有保留价值,但春秋至元末明初的沐英时代,时隔久远,其中源流传承、变化等情,已难考证清楚,故实际意义仍有限。

涉及时间最近的为沐英在征滇前由太祖临时加三点水,其姓氏从“木”变“沐”的来历。令人奇怪的是,持此说法的还特别多,几乎地不分南北、远近,均众口一词,如出一辙:

(一)云南昭通《沐氏镇雄支谱·族史篇》在述及沐英将出师云南时说:“军师刘基请奏:‘木英之姓木,往南用兵恐不利,因南方属火,木见火岂可阻挡?’太祖遂取御笔从木字旁边添三点水,并对群臣说,意取水能克火。至此,英祖即名‘沐英’,此即‘木’姓更‘沐’的由来。”

(二)《安徽省定远县回族志》(初稿)第十二章在述及明太祖准备派沐英平滇时称:“英不愿去,理由是,按五行八卦,南方丙丁属于火,‘穆(木)’[8]入火大不利。朱元璋笑答:‘属火又何妨,加上水不就行了吗?’但穆字加上水就不成字了,朱元璋又说:‘木字加水不就行了么?’这也就是《百家姓》中没有‘沐’姓的由来。”

云南《沐氏家谱》

(三)明人张岱《石匮书》卷四十一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征云南,英为副,高帝为英易‘木’ 曰‘沐’,曰‘南方,火也,以其克之,勿用生之’”。

(四)明人朱国祯《皇明开国臣传》卷二载出师前,“(明太祖)曰‘南方,火也,当克不当生’,乃定曰‘沐’”。(www.daowen.com)

类似记载如明人何乔远《名山藏》,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等史志中还有,此略。

上引四议,全失之偏颇,理由有二:

1.若沐英原真的姓‘木’,云南地处当时的明都南京西南,不加三点水,就被火相克。那在此之前的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太祖派其随军攻取位于南京正南方,比云南还要炎热的福建时,为何又不加三点水?况且,当时其年仅23岁,比赴云南时年轻10余岁,如被克之,岂不更可惜!

2. 自古至今,军事历来是一门科学,古人虽然有迷信思想,但不能一概而论。在元末明初长期的军事生涯中,明太祖之所以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后又巩固了新建立的政权,并不迷信如火、木相克也应于人事之类的邪说。而是如《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谷应泰在该书卷一《太祖起兵》一文中,总结其克敌制胜原因时深刻的论述,是全凭其“仁”、“义”、“礼”、“智”、“勇”“五德既备”所致;而平定云南,是因其“运筹万里、料敌如神,山川险阨、俱似躬行,进退指挥、不爽尺寸”的结果。派大将征云南,那样迷信阴阳五行之说,绝非太祖一贯以此五德用兵的本性,故沐英出征云南前夕临时易姓之说根本不可信。

沐英原本就姓沐——幼时父母双亡,为太祖收养后赐朱姓,后又奉诏复本姓,这在诸多正史、方志金石中明确有载并相互印证,这才是最令人信服的结论。兹各举一例为据:

(一)《明史》卷一百二十六《沐英》:“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始命复姓。”

(二)笔者曾于2002年8月在沐英故里安徽定远县县政府查阅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编撰的《定远县志》,其卷五《人物·武臣》载:“沐英,文英[9],积善乡人,八岁而孤,母亦以病殁,失其估恃,无所归。时太祖高皇帝龙飞濠梁,肇基帝业,英匍匐往依之,上为之恻然,因抚为子,赐姓朱氏……上即皇帝位,建元洪武……三月,诏复英姓,以承宗祀。”[10]

此二则记载,因标题或起首就是“沐英”,故“复姓”即复其本姓“沐”。

(三)曾立于南京江宁区沐英墓前的“黔宁王神道碑”上载:“……天子即大位,建国号曰大明,改元洪武……诏王还沐氏姓,归奉宗祀。”

此则已明确说明所复还姓氏为“沐氏姓”,乃金石所刻,绝不致有误。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三则史料中,除《明史》为清人所撰外,后两则均为明人记明事,其正确性当更毋庸置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