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连接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连接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蓝色的海洋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彼此相通,所以,可以说在地球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个很大的大洋,欧亚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以及南极洲和大洋洲等,都可以看作是这个大洋的岛屿。从绝对数量来看,地球上的生物绝大部分生活在海洋中。不过爆炸的水雷并不是在欧洲沿海国家,而是在接近北冰洋的俄国领地新地岛附近。人们把这“海洋中的河流”称为洋流或海流。

蓝色的海洋

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彼此相通,所以,可以说在地球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个很大的大洋,欧亚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以及南极洲和大洋洲等,都可以看作是这个大洋的岛屿

这个大洋的总面积是3.6亿平方千米,占地表总面积的70%以上;它的容积,按平均深度3700米计算,约为13.4亿立方千米。海水是咸的,人类的食盐大部分就来源于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淡水供应的源泉。每年约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发,然后又凝结成雨或雪而降落下来。这样,一部分降落在大陆上的淡水就被积存下来,约有82万立方千米的淡水积存在大陆的地表下面,还有约12万立方千米的淡水积存在江、河、湖、沼之中。

海洋不仅在水循环,而且在传输热量、缓和气候变化方面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太阳能进入地球后,大部分先被地表吸收。被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纬度有关,热带吸收的多,寒带吸收的少。

那么是不是热带的温度要逐渐升高,寒带的温度要逐渐降低呢?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在这方面,海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通过海水的流动将热量从热带输送到寒带,保持了地球能量的平衡。海洋输送的热量很大,比全人类一年内耗用的能量还多几百倍。

海水和大气的大规模的流动,使热带变凉、寒带变暖,同时使热量在南、北半球之间传输,减小两个半球气温的差别,调节了气温。因而人们能很好地生活在地球上。

海洋就这样,100年、1000年、1万年,长年累月地进行着这种调节工作。地球异常热的时候,将热量储藏起来;在地球异常冷的时候,向大气放出热量,抑制气候的恶化。

海洋对于生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没有海洋,生命就不能形成。从绝对数量来看,地球上的生物绝大部分生活在海洋中。在陆地上,生物只局限在地表上下几米的范围内;可是在海洋中,生物几乎是占据着每一个角落,它们的活动范围有时深达11千米以上。

海洋的生物资源大部分集中在近海的一条相对狭长的地带,主要由大陆架、沿海边缘地带的河口区组成。这里有适合绝大多数海生动物植物生活的环境,例如红树林、盐沼、泥滩、海草和海藻,以及珊瑚礁等。因此这里是最主要的海产品基地,为人类提供了80%以上的海产品。

浩瀚的大海,还蕴藏巨大的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它们可以循环不息地为人类造福。另外,海底也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人类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为了袭击欧洲沿海国家的舰只,在各国沿海设置了不少水雷。布雷以后,他们竖起耳朵,静候着水雷爆炸的喜讯。可是说也奇怪,德国人布置的水雷一颗也没爆炸,那些沿海国家的船只照样进进出出,仿佛有人给他们设置了路标似的,躲过了水雷的,完全通行无阻。(www.daowen.com)

不久,德国人盼望已久的消息终于来了,水雷爆炸了。不过爆炸的水雷并不是在欧洲沿海国家,而是在接近北冰洋的俄国领地新地岛附近。许多国家搞不清楚德国人在这靠近北冰洋的偏僻地区设置水雷的用意。德国军事当局自然心中有数,可他们有苦说不出。这些水雷怎么不在原地呆着,竟自作主张地走了几千千米的海路呢?

原来海洋并非静止不动的,一部分海水经常朝着一定的方向流动,就像奔腾不息的河流。它的规模有大有小,一般情况下长达几千千米,比长江、黄河还要长。宽度就更令人吃惊了,把长江最宽的地方放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才可与它相比。人们把这“海洋中的河流”称为洋流或海流。洋流有冷暖之分,一般把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比周围水体温度高的洋流称为暖流;把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比周围水体温度低的洋流称为冷流。

大西洋里的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它比陆地上任何河流都大得多,它每秒钟输送的水量比长江多1000多倍。它的起点宽度为80千米,深度约800米,并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奔腾向前。它的致暖作用甚至能影响到北冰洋一带。

黑潮,又称台湾暖流,是北太平洋一支强大的暖流。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北亚环境和渔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这是说河流在重力的驱动下,由高处往低处流。然而,海面几乎是一个平面,那么是什么力驱动洋流运动的呢?引起海水运动的力有两种:

一种是机械力。这是大气层通过摩擦作用施给海洋的一种推动力,尤以空气大规模运动产生的定向风对海水运动影响最大。

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是两股稳定而强劲的风,总是一个劲儿地朝着一个方向刮着。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信风劲吹,推波助澜,不但在海面上掀起大大小小的波浪,还把水面的水推动着向一定方向流去。定向风吹的时间越长,流动的海水深度就越深,渐渐地、渐渐地,海洋中就形成了朝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海中之河——洋流。这种海流称为“风海流”。

另一种是物理化学力。由于咸水比淡水重,冷水比热水重,因此,海水的密度差或温差也会产生洋流,成为深层海水运动的驱动力。

温度低的海水比温度高的海水密度大,盐度大的海水就要比盐度小的海水密度大。所以温度低、盐度大的海水,就不断地下降,而且沿着海洋的底层向温度高、盐度小的海水下面流动;温度高、盐度小的海水,也不断地上升,沿着海洋的表层向温度低、盐度大的海水上面流去,这样就形成了广大范围内的海水运动。这种海流,人们起名为“密度流”。

在两极地区,海面的水很冷,因此它会往下沉。这股不断下沉的水流会沿着整个洋底向热带扩散开来,所以即使在热带,海底的水也是很冷的。深处的冷水最后也因为无处可以容纳而涌向海面。在升到海面以后,它们又会变热并漂向北极区或南极区,并在那里再一次下沉,形成垂直环流。

表层水向深层潜入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格陵兰南部海域,其次是发生在南极北部。这两处是海水总体循环的必经之路。海水循环之所以极其缓慢,这是原因之一。

由于受海陆地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海洋里的洋流就像大气圈的大气环流一样,会形成大洋环流,就整个海洋而言,海水混合时间要数千年,这个时间是很长的。而表层海水混合的时间要短得多,大约是5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