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限定时间记忆法
限定时间记忆法是限定记忆时间,力求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记忆任务的记忆方法。由于人的大脑有一定的惰性,在没有紧迫的记忆任务的情况下,常易产生松懈情绪,降低记忆的效率。如果我们在记忆的时候给自己限定记忆时间,并要求自己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记忆任务,能使自己产生紧迫感,让自己头脑活跃,各部的精力都投入记忆,就能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体会:老师在这星期一布置了一篇作文,让下个星期三交,不少同学都会留到星期日去做。而平时两个小时很难写完的一篇文章,在考试时,谁都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做完。这个原因主要是:人的大脑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惰性,在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紧迫感的情况下,往往紧张不起来,因而会直接影响记忆效率。弄清了大脑这一特性,在记忆某些材料时,可以自己命令自己,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样,就会使大脑紧张起来,积极投入记忆活动。
前苏联著名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是善于计算时间的楷模,他对自己实行一种“时间统计法”,从1916年元旦开始到1972年逝世为止,56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他要求自己按限定时间完成预定工作量,据说正负误差一般不超过10分钟。在限定的工作时间里,他精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干扰,因而确保了工作效率。
在记忆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面对记忆任务,对自己提出时间限制。不过,这样做必须有个时间计划,习题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如果估不准,可以稍宽打一些,否则,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就会流于形式,难以奏效了。
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自己根据毕生的军事经历编写的《孟德新书》在张松默记并背诵后,将《孟德新书》烧毁的故事。由此可见,情况紧急时,短时间内限定时间记忆的效果是很惊人的。
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创始人克莱斯勒还是个修理火车头的工人时,有一次,他用一般人无法想象的速度修完了所有的火车头。原因是若不修完这些火车头,车站没有备用的车头,可能会造成许多车次脱班的情况。他说:“若不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的动作无法如此迅速。”当考试来临时,学生会遇到同样的境遇,这时会有一种鞭策自己用功的紧张情绪,因此自然会产生读书的欲望。这时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便能充分发挥潜力。(www.daowen.com)
当人全神贯注去记忆时,由于自身的惰性干扰、自我压抑、情绪波动干扰都能降到最低点,而潜在的记忆能力,在冲破这些干扰、压抑之后,容易开发出来,于是记忆效率往往是平常的2倍,甚至是3倍、4倍。这主要强调珍惜时间,意识到每分钟的宝贵,增强全身心进入记忆状态的能力。
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限定学生半分钟背一篇《论语》,98%的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虽然时间短,但效率高。在朗读、背诵时,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如:1分钟背出1段文章,3分钟内读上2遍。读时逐步加快速度。先稍快,再加快,再特快,并要快而不乱,快而不错,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记忆信息迅速输入大脑,获得强烈印象,达到记忆的目的。
在运用限定时间记忆法时,所限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记忆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来确定。所限时间过长,就不能产生通过积极进取达到记忆目标的必要性,反而让人变得懒惰。所限时间过短,又会使识记者看不到达到记忆目标的可能性,从而丧失信心。如把26个英文字母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让一组读者限定2分钟记忆;又把26个英文字母打乱排列成为bevdwgtkaiyhxnlrzqpmsoucjf,让另一组读者限定2分钟记忆。结果表明,第一组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第二组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用时间大大超过第一组。原因在于,当难度不同时,所规定的时间也要不同,不能想着自己一下就能把全部的都记住,这样很容易丧失信心。
当我们遇到数量不大而又比较容易的材料时,就可以采用限定时间记忆法把它一气呵成地记住。资料数量大且比较难时,可先用部分记忆法将其分割成几个部分,限定一个时间来记忆,最后再整体记忆一遍。
如此看来,对记忆时间的限定必须适度。限定时间适度,明确了记忆的目的和记忆过程,用自我勉励和表扬法,自然记忆就轻松了许多。这样渐渐地能坚定记忆的信心,培养记忆的兴趣。
限定时间记忆法更适用于考试前的突击。因为,考试前我们需要一种背水一战的心态,这种心态很有价值。当一个人遇到时间限制时,大脑会空前兴奋,全身心都会投入到当前的活动中。如果我们人为地将考试“提前”,将复习时间缩短,就可以调动全部潜能,进入高强度、高密度的记忆状态,由此大大提高单位时间的记忆量。事实表明,这种人为制造紧张气氛的方法很有成效,尤其适于那些平时抓不紧、意志较薄弱的同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